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学试题

2012年山东省《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7)

来源:233网校 2012年5月29日

四、简答题
1.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
(1)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我国教育要培养的人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这点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1分)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我国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心理两个方面,生理发展包括身体发育、机能成熟、体质增强;心理发展指智、德、美几个方面的联系与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平均发展,而是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2分)(3)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只有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培养人的创造性实践能力,教育要反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成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要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教育结构要适应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企业的技术结构。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还意味着学习书本知识与参加社会实践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2分)
2.答: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计划及其实施实际达到教育目的的程度的价值判断活动。课程评价的内涵:(1分)
第一,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1分)第二,课程评价是一个报考的过程;(1分)第三,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1分)
第四,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1分)
3.答:认知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第一,柯尔伯格对道德判断发展六个阶段的界定未必符合我国国情,但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是可信的,我们可以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其进行修正;(2分)
第二,发展性原则在我国学校的知识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运用,但在德育上还没有更多的研究和展开;(1分)
第三,我国学校在系统地传授道德经验方面颇有经验,但是在提高学生道德思维能力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2分)
4.答:(1)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2分)
(2)班会具有集体性、自主性和针对性等特点。(2分)
(3)班会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班会、主题班会。常规班会又称班务会,是班主任按照固定的日程组织安排的班会活动,如晨会、周会等;生活班会是班主任根据教育目标结合班级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讨论德、智、体等方面的长处与不足,引导学生发扬优点、纠正缺点的班会活动;主题班会是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它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1分)

五、论述题
1.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教育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德育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存在一些问题。
(1)当前我国中学德育改革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中学生道德建设,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使广大中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中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2分)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学生德育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首先,对外开放使中学生视野更加开阔,对世界了解更多,知识面更加广阔;但是,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使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中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的生活方式对中学生产生影响。(1分)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但是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等现象、一些地方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成年人价值观扭曲等,也给中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1分)
再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给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因素。(1分)
(2)当前我国德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学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未得到落实。(1分)
第二,德育目标脱离实际且杂乱无序。(1分)
第三,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1分)
第四,知与行分离,重视道德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1分)第五,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1分)
(3)我国中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第一,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1分)
第二,确立符合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1分)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1分)第四,积极改进中学生思想品德方法和形式。(0.5分)
第五,坚持知与行统一,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1分)
第六,因地制宜开展德育活动。(0.5分)
2.答:这个案例中的班主任用这种方式对待小明侵犯了小明的人格尊严权,违背了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同时也违背了班级管理中个别教育的基本要求。(2分)
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国家除了对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权进行一般保护外,还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进行特殊保护,并要求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进到特殊的保护责任。材料中的班主任,对小明不讲究方法的粗暴批评,侵犯了小明的人格尊严权。(3分)
我们提倡一种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材料中班主任对小明的批评与质疑,是对这种和谐的、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的背离,是错误的。(3分)
小明是后进生,班主任对后进生应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而不是如材料中的张某那样对其进行评价和毫无根据的质疑。(3分)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以材料中的张某为鉴,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后进生问题。(2分)
(联系实际论述,酌情再给1—2分)

试题推荐:

2012年山东省《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

山东省教师资格证中学考试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7-2010年)

直击考点,实战演练:章节习题 模拟套题 每日一练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9套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