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初中面试真题>初中语文面试真题

2019下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来源:233网校 2020年1月5日

一、考题回顾

image.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外出旅游踏青的好时机。我们之前游赏了清幽寂静的小石潭,观赏了行为壮丽的岳阳楼,今天老师再带大家去安徽滁州的醉翁亭游览一番。现在,请一位学生带领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词汇,分享你学习实词、虚词词汇的方法。【板书标题及作者】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配乐),巩固文言字词的掌握程度。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游览路线?”

明确: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板书: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三)深入研读

1.多媒体展示课文相关景物图片,提问:我们沿途都领略了哪些迷人风光呢?现在请同学参照课文内容和图片来说一说。

明确: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板书: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2.小组讨论,本文不过四百多字,却写出了复杂多变的景物,展现了如此美好的风光,作者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呢?结合《岳阳楼记》学习的骈文特点。

明确:这是一篇游记散文,却大量地运用了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像“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这样的句子,完全是骈文的写法。作者控驭自如,出语自然,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的痕迹,给文章增添了华丽之美。与《岳阳楼记》不同的是,本文运用骈句,除了句中自对、两两相对外,还注重大量运用虚词。全文用了21个“也”字,用了25个“而”字,把诗一样齐整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这样整散结合,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去掉“而”字,就变成了诗句;加上“而”字,就变成了文句。“而”字的使用,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3.学生自由读,提问:如果用两个字概括这篇文章思想感情的话,你会选哪个字?

明确:醉、乐。

4.从文中勾画出写“醉”“乐”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因何而“醉”?又在“乐”些什么?

明确: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思想感情——一个“乐”字贯穿全文,层层展开记叙: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但本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道出全文的主旨。【板书:与民同乐、积极乐观】

(四)拓展延伸

欧阳修被贬,尚能与民同乐,你从中有何感悟?

明确:无论在何种人生境地,都不应该沉溺于个人得失,应采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尤其是当代青年,在竞争的大潮中更易受到挫折,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与气度。

(五)小结作业

小结:今天,我们随着欧阳修游览了滁州,观赏了琅琊山优美的风光,探寻了古人足迹,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希望同学们今后既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成为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人。

作业:根据《醉翁亭记》的内容,完成下列对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 下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下联: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image.png

一、考题回顾

image.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看来同学们的积累可真不少,刚刚同学们分享的诗句有描写西湖晴天的景色、雨后的景色、春天的景色等等,今天呢,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一起来欣赏一下西湖雪后的景色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重点字读音。

明确:毳(cuì)沆(hàng)打更(gēng)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划分朗读节奏。

3.指名读,读准字音,并划分朗读节奏进行朗读。

4.齐读文章。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写了作者在西湖看雪景的经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独往湖心亭看雪”)

(三)深入研读

1.自读诗歌,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合作讨论:作者在西湖看到了什么样的雪景呢?

明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雪后的西湖一片寂静。【板书:寂静】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雪后的西湖(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板书:白雪皑皑】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显出一派冷清的景象。【板书:冷清】

2.这几句写雪景,有什么特点?

明确:写西湖雪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是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板书:白描】

3.作者前往湖心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明确:当作者前往湖心亭时,湖心亭已经有两个人在了,这两个人已经铺好毡子,温好酒。他们相见聊了天,并一同尽情饮酒。

4.怎样理解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思考: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明确:作者是一个有闲情雅致的人,是一个超凡脱俗、孤高自傲的文人雅士。在白雪皑皑、空寂的西湖前往湖心亭看雪,可以知道作者的孤傲,也体现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四)拓展延伸

背诵柳宗元《江雪》,思考:它与本文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描写手法上,本文使用的是白描手法,而《江雪》主要用的是烘托手法。

(五)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课文的白描手法,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的山水画,寥寥几笔,却能传达出景物的奇妙之处。

作业:1.搜集描写西湖的古诗文。2.试用白描手法写一种景物。

【板书设计】

image.png

一、考题回顾

image.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解释标题:“破阵子”为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本词题目。本词是辛弃疾寄予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壮词”,那么这首词又有何特点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来了解。【板书标题及作者】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先自由朗读,把不理解的字词结合下文注释解决。

【明确】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朗读发音、节奏、情感等的体现情况。

2.老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划分节奏、停顿符号。

【明确】根据学生易读错的地方,教师范读,过程中要注意强调,让学生能够把握正确读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学生齐声朗读,老师进行点评。

【明确】根据教师的范读,让学生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词,通过多次反复诵读能够为下文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4.结合注释疏通词意,初步体会诗人情感。

【明确】结合文意,能够体会到作者想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感。

(三)深入研读

1.本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请同桌间互相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明确】上片通过沙场点兵场面的描绘,表现了将士昂扬的斗志。包括酒后挑灯看剑、号角声起、烤熟的牛肉分给部下、军营奏乐等壮观的场面。【板书:沙场秋点兵、豪迈场面】

下片通过想象,表现主人公收复中原、报效国家的宏愿,结句“可怜白发生”写理想不能实现的愤慨。【板书:可怜白发生、冷酷现实】

2.如何用一个字概括这首词?请独立思考并踊跃发言。

【明确】“壮”。【板书:壮】

3.作者通过梦境描写驰骋沙场的场面,这里用到什么表现手法?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明确】本词通过梦境回顾了他当年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从中又添加了想象;结句“可怜白发生”写理想不能实现,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板书:虚实结合】

4.读完全词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请自由发言。

【明确】有想要收复中原、报效国家的宏愿,但又有理想不能实现的愤慨。

(四)巩固提高

PPT展示辛弃疾作此首词的背景,学生自主阅读并自由发言说出感受,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辛弃疾的认识,更深层次地体会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起到升华情感的作用。

【明确】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即陈同甫)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此词作于这次会见又分别之后,词人写下这首壮烈的词寄送给友人陈亮。

(五)小结作业

小结:至此,分析完了这首词,了解到词人辛弃疾的报国宏愿及其理想不能实现的愤慨,这也是这一“壮词”的特点。下面再齐读一遍全词,再次感受语言特点。

作业:饱含情感背诵诗词;搜集辛弃疾其它诗词进行对比阅读,看看它们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什么区别,下节课一起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image.png

真题推荐:历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面试备考:不想当炮灰,教师资格面试10大坑一定要避开!

教师资格证面试如何快速通关?233网校还原面试情景现场,助你一举攻下“结构化面试+试讲+答辩”三大内容,实战通关!试听课程>>

答疑解惑:添加小编微信个人号【ks233wx3】,或关注微信公众号【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众号“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关注即可一对一答疑解惑!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