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学地理教学心理学的研究与进展
在国内,中学地理教学心理学理论尚无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实践中不自觉地运用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则可以追述到古代。左图右书是我国古代学者十分讲究的地理学习技巧,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是符合人的学习心理规律的。
80年代初,《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出台,中学地理教育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中学地理教学心理研究才开始有了植根的沃土,其成果也开始逐渐出现。这一时期,卫杰义、杨关妮编著的《中学地理教师手册》中单列一章,阐述地理教学中的学生智能培养,指出了培养学生智能的必要性、可能性与8条主要途径,并分别具体论述了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空间相象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培养。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明确指出“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继而分析了地理思维的特点、条件、种类、基本思维过程和思维力的培养,指出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判断性、独创性、灵活性的智慧品质。
1985年10月刁传芳、高如姗著的《中学地理教学》出版,该书的有关章节着重阐述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心理过程,许多研究探索在国内开了先河。这一心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学习动机;(2)形成地理表;(3)理解地理知识;(4)巩固地理知识;(5)应用地理知识。论述中抓住了“思维”这个关键。从1988年至1992年,刁传芳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师大)上连载了“中学地理教学法讲座”(共计13讲),其中,有4讲专门探讨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心理过程。第9讲则阐述了地理能力及其形成的途径,其见解深刻,影响较大。然而,这些研究并不是以教学心理学为中心的,个性心理基本未涉及,研究方法也大都是文献研究加经验总结。
陈国新在《培养学生多维型思维的个性发展》(1984)一文中指出,应当从学生个性心理需求和发展上探讨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并提出“从探索性、运动性、选择性、综合性四方面培养学生多维型思维能力”,在地理教育领域较早提出创造力教育,观点新颖独特。
90年代以来,各地教学研究机构及中学教师日渐重视教学心理学理论,并将诸多教学心理学理论广泛地运用于地理教学中,形成了重视师生双边活动,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探究式学习,注重,独立思考,以开发学生的潜力。1992年江晔完成了本学科的第一部教学心理学专著《中学地理教育心理学研究》,虽然它的涉及面更广一些,但毕竟将教学中的许多心理学问题作为了研究中心,系统运用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阐述了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心理规律性。1994年陈澄在《中学教学全书—地理卷》中对地理学习心理研究的作用和侧重点作了简单地探讨和小结。1992—93年出版了两本《地理教育心理学》,分别是禇亚平与孙大文,两本书里都列出专门章节论述地理学科教学心理问题。上述专著在教学心理的研究上有许多共同点,如研究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模式等等都相差不大,因而,也在新理论的介绍、创新方面就存在着共同的缺陷。如元认知的问题、思维品质的问题都未能进行深入地研究。
近几年的地理教学期刊上,有关地理教学心理学问题研究的论文日渐增多。我们将96—98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地理教学》中收录的论文进行统计分类,在上文历史论文的统计项目的基础上,又按地理学科的特点,增加了读图用途、观察实践两个子项目。(参见表4)从表4可见,广大地理教师在这三年的研究中,最关注三类教学心理学问题,一是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二是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三是对教学模式的探讨。这三部分占有关论文的91%,共181篇。非常巧合的是,第一类与第三类的论文数相同,都是80篇,各占40.2%。在研究学科能力的论文中,思维能力与读图用图的能力是研究的重点,各占总数的18.1%与13.6%。不少研究者在思维能力研究中运用了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也有一些人采用控制论、信息论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李宗录,1997)。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运用于“地理规则”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