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学生的学习
【内容提要】
本章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有关研究成果论述学习的本质,划分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的类型及阶段,阐述品德的概念及心理结构,分析品德形成过程及培养因素,指出不良品德的矫正方法,介绍中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断及矫正问题。
【学习目标】
1.识记学习、学习迁移、知识、技能和品德的概念。
2.识记知识学习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阶段。
3.理解品德与道德的关系以及品德的心理结构。
4.理解中学生品德心理的特点及如何促进中学生品德心理的培养。
5.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运用有效方法来矫正中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
第一节 学习的本质
学习是任何动物生存中普遍存在的、贯穿于生命全过程的现象,是有机体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一、什么是学习
学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一)广义的学习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它包含三层含义:①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②学习表现为行为的变化,而引起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原因是个体经验的习得。有机体的行为变化也可以由本能、疲劳、适应和成熟等引起,但由这些原因造成的行为变化不能称之为学习。③学习所造成的行为变化,在行为品质上表现为行为水平的提升和持久稳定。
(二)狭义的学习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地获得社会及个体经验的过程。它包含三层含义:①人类除了能够以直接的方式获取经验外,还能通过社会交往等形式获取大量的间接经验。②人类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经验的载体。语言扩大了个体掌握社会经验的可能性。语言使人不仅能掌握具体的经验,而且还能掌握概括抽象的经验。③动物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是被动的;而人类的学习是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并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人类的学习不仅是为了满足生理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人们有极为丰富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而为了达到这一学习目的,人们主动探索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组织形式。这些是动物学习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三)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的特点有:
1.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展开的。教师是经过选拔、培训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教师能够按照一定社会教育目的的要求,遵从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地教育教学,因而能使学生的学习收到更好的效果。
2.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从总体上来说,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间接经验,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上,特别要求教师能把学习与学生的原有经验相联系。
3.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不仅有认知方面的变化,同时还有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变化。因此,学生的学习除掌握知识经验和技能以外,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以及修养道德品质和促进人格的发展。
4.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的。学生的学习主要不在于满足当前生活实践的需要,而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因而他们对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常常认识不足,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采取有效措施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