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幼儿的个体差异与适宜性教学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2.D【解析】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如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以及坚忍性等方面的特征。
3.D【解析】根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划分,性格可以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顺从型的人独立性差、易受暗示,经常不加批判地接受别人的意见,照别人的意见办事,在紧急、困难的情况下表现得惊慌失措。
4.B【解析】本题考查智力的概念。智力是指个体处理抽象概念、处理新情境和进行学习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5.B【解析】智力测验是评定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方式。为了对人的聪明程度做定量分析,心理学家创造了许多测量工具,这些测量工具被称为智力量表。
6.A【解析】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编制的,称为比纳一西蒙量表,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推孟修订,改名为斯坦福一比纳量表。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
7.C【解析】1936年,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编制了另一套智力量表,包括学龄前智力量表(WPPIS)、儿童智力量表(WISC)和成人智力量表(WAIS)。
8.B【解析】幼儿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发展水平差异、智力类型差异和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是幼儿性别差异的表现。
9.B【解析】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是指个体与同龄团体智商稳定的平均数相比较所表现出的差异。研究表明,个体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
10.D【解析】智力水平属于中等水平的占大多数,智力水平极高和极低的占少数。一般认为,IQ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世界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
11.B【解析】本题考查智力类型差异的概念。智力类型差异是指根据个体在知觉、记忆、表象、思维和言语等活动中的特点与品质不同,智力表现形式也不同。
12.B【解析】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类的智力应该包括以下7种类型,即语言智力、逻辑或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运动或身体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
13.C【解析】人的智力表现存在着早晚差异。有的人从小就表现出了超常的智力,被称为早慧的儿童、小天才;而有的人却大器晚成。
14.A【解析】男女性别差异主要源于社会实践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教育、种族和职业。
15.C【解析】学习类型又叫学习风格或学习方式,是个人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惯方式,主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内外控制点、焦虑、兴趣、态度等。
16.B【解析】个体认知风格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等方面。场独立型的幼儿倾向于对事物进行独立判断;场依存型的幼儿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社会敏感性强。
17.A【解析】“学习类型”最初由美国约翰大学的邓恩夫妇提出。
18.D【解析】遗传决定机体生长发育的可能性。儿童生长发育的家族性、种族性差异是遗传因素影响机体的具体体现。
19.D【解析】个体差异形成的客观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孕期状况、生理成熟、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状况、教育因素等)。兴趣爱好是主观因素。
20.C【解析】需要是最活跃的因素。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如果不能引起儿童接受教育的需要,那么教育也不可能奏效。
21.A【解析】资源利用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幼儿的长处和优点,以求人尽其才。教师要多开展区角活动,发现幼儿的优势领域。
22.C【解析】补偿模式是指幼儿在某一方面会有所不足,可以改由另一方面的强项去补偿。
23.A【解析】这一理论也称为“教学相适”理论,由克隆巴赫提出。它是指教学应配合儿童的性向,教师对不同性向的儿童,应提供不同的教育措施,以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
24.B【解析】个别化教学的特色在于它是一种“评价一教学”的过程,即先了解、鉴定每个儿童的学习情况与特殊需要,然后为其提供适当而且必需的教学。
25.C【解析】在个别化教育方案中最常用的是档案袋评价,即为每个幼儿设立相应的学习档案袋,根据其不同的学习特点进行个别化指导。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
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等。
(2)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3)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在情绪活动时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4)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如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以及坚忍性等方面的特征。
2.【参考答案】
(1)智力发展水平差异:个体与同龄团体智商稳定的平均数相比较表现出的差异。
(2)智力类型差异:个体在知觉、记忆、表象、思维和言语等活动中的特点与品质不同,智力表现形式也不同。
(3)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的智力表现存在早晚差异,有的人从小就表现出了超常的智力,而有的人却大器晚成。
3.【参考答案】
(1)个体差异形成的客观因素
①遗传因素。遗传决定机体生长发育的可能性。儿童生长发育的家族性、种族性差异是遗传因素影响机体的具体体现。
②孕期状况。孕妇患病、用药、营养、情绪、烟酒、放射线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③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生理发展。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提。
④环境和教育因素。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起着主导作用。
(2)个体差异形成的主观因素
影响儿童的主观因素包含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以及心理状态等全部心理活动。
①需要是最活跃的因素。
②兴趣和爱好是引起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
③自我意识在心理活动中起控制作用。
④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的背景,即心理活动进行时所处的相对稳定的水平,起着提高或降低心理活动积极性的作用。
⑤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气质。
4.【参考答案】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提出适宜性教学法有以下主要方式:
(1)资源利用模式: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幼儿的长处和优点,以求人尽其才。教师要多开展区角活动,发现幼儿的优势领域。
(2)补偿模式:指幼儿在某一方面会有所不足,可以改由另一方面的强项去补偿。
(3)治疗模式:指针对儿童某一方面的能力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4)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这一理论也称为“教学相适”理论,由克隆巴赫提出。它是指教学应配合儿童的性向,教师对不同性向的儿童,应提供不同的教育措施,以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
(5)个别化教育方案:最先用于特殊儿童的干预和矫正,由于对幼儿个体差异与发展的关注,它逐渐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应用,即为每个幼儿的发展提供个别化、适宜的教育方案。
5.【参考答案】
(1)调整幼儿的学习速度。
(2)提供多样性教材。
(3)调整教师的角色。
三、材料分析题
【参考答案】
在此教学活动目标设计中,教师充分考虑到了本班实际和幼儿个体水平,制定了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以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郑老师对目标的考虑是符合要求的。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目标设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设计要全面,避免单一、片面。
(2)表述语言要明确具体,操作性要强,便于评价,避免目标过大、表述笼统,教师难以把握。
(3)目标表述最好统一角度。
(4)总体设计应充分考虑本班实际和幼儿个体水平。教师设计目标时应对本班幼儿发展状况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所制定的目标要切合班级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同时针对各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分层次设计个别性目标。
特别推荐:教师资格高频考点速记 各科题型强化练习 章节考题猜想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交流区(点图快速加群):(教师群:378498923) 微信号:lxhlxh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