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A.到电影院看电影
B.幼蜂学筑巢
C.师傅带徒弟
D.课外活动学做航空模型
2. 在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自然教育理论”的教育家及代表作( )
A.洛克、《教育漫话》
B.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C.卢梭、《爱弥儿》
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3. 在个体发展的动因上,持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B.荀子
C.洛克
D.华生
4.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个体主观能动性
5. 青少年身心发展中的哪一条规律的存在,使得有缺陷的儿童接受教育具有可能( )
A.个别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6. 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
A.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C.剩余价值学说
D.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7. 下列中,教育的哪一方面并不受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 )
A.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B.教育的领导权
C.受教育的权利
D.教育目的的确立
8. 我国哪一部法律对未成年学生应尽的义务作了明确规定( )
A.《义务教育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宪法》
9. 在师生关系模式上,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杜威
10.课程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课程设计的范畴( )
A.教学参考书
B.教学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大纲
1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处于什么地位( )
A.主导地位
B.支配地位
C.从属地位
D.主体地位
12.《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述的是何种教学原则( )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3.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手段或方式。下列不属于教学方法的是( )
A.实验法
B.灌输法
C.谈话法
D.练习法
14.在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方面,美国的柏克赫斯特创建了“道尔顿制”这种形式的主要特点是( )
A.打破班级组织.实行小组教学
B.教师辅导学生个别自学
C.将教学活动分为大班教学,小组学习和独立自学
D.在同一教室的一节课内向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进行教学
15.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 )
A.综合性、可操作性与灵活性
B.科学性、实践性与可操作性
C.全面性、适用性与科学性
D.基础性、系统性与艺术性
16.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教育。这是德育中的 (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伦理教育
17.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内部知、情、意、行诸因素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跟德育内容及方法之间的矛盾
18.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班杜拉创立的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
B.认知行为模式
C.体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9.学生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
A.具有共同的生活准则
B.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
C.具有良好的班级氛围
D.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
20.班级管理的本质在于( )
A.使教师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B.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C.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D.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