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两个层次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一是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二是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2.C【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历史上和现阶段的“全面发展教育”为基础的。
3.C【解析】略。
4.C【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5.A【解析】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包括:(1)学生是主体性的人;(2)学生是发展性的人;(3)学生是完整性的人;(4)学生是个性化的人。
6.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7.D【解析】师生在教育内容上结成授受关系:(1)从教师与学生的社会角色规定的意义上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受授者;(2)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8.D【解析】“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倡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9.A【解析】题干的描述过于夸大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0.C【解析】马克思主义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因而,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所提供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充分地实现,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1.D【解析】我国所提倡和追求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就是强调师生之间在人格上的平等,强调学生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12.B【解析】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就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而关键期就是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提出的。
13.B【解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一个独立的物质实体。承认学生独立性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条件,承认独立性也就承认了学生发展过程的多途性、发展方式的多样性和发展结果的差异性。
14.D【解析】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追求,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5.B【解析】略。
16.D【解析】十个手指的长度各不相同,体现了个体的差异性特征。
17.D【解析】题干中,刘老师对于指出错误的学生进行言语讽刺,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8.A【解析】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
19.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特点。
20.A【解析】略。
21.C【解析】“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意思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22.B【解析】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学生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揠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3.A【解析】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学习者,又是受教育者。没有个体主动积极地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是教育成功的保证条件。
24.A【解析】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自我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
25.D【解析】第斯多惠曾说过:“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他认为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故A项错误。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故B项错误。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这种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爱生是尊师的重要前提,尊师是爱生的必然结果。故C项错误。D项是新课程提倡的师生关系理念。
26.D【解析】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如果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让孩子同成年人一样听报告、搞活动、开批判会,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这就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27.D【解析】民主型是对师生关系最有利的类型,也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
28.B【解析】素质教育的提法与全面发展教育从本质上讲,二者是一致的。
29.C【解析】题干的描述说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30.B【解析】要增强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性,提高教学效果,应该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多接触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2)遵循教育规律,多采取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3)为人师表,以人格力量感化学生。B项属于实现师生民主平等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31.A【解析】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在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
32.B【解析】师生之问的伦理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各自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履行一定的伦理义务。这种关系是师生关系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关系形式,对其他关系形式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
33.D【解析】A、B、C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社会历史条件。D项的说法不正确,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只有在共产主义才能完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4.A【解析】题干表述的是专制型师生关系中学生的表现。
35.B【解析】学生具有可塑性是说:学生的人格正在形成的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尚未定型,极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36.A【解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最终目的。
37.D【解析】创造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它体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而且有超越意识,如超越书本、超越教师、超越自我和群体等。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不满足于书上的现成结论,不满足于教师提供的解题方法,倾向于想出新颖的或与众不同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38.A【解析】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根本目标的。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明显的特征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39.B【解析】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40.C【解析】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41.A【解析】工作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42.C【解析】学生的“个别性”主要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差异;不同儿童具有不同个性心理倾向。除此之外,个别差异还表现在群体间。由此判断,C项为不正确的表述。
43.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学生向师性的具体表现。
44.A【解析】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5.A【解析】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46.C【解析】“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梭和美国的杜威。
47.B【解析】“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话体现了师生关系中教学相长的特点。
48.A【解析】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49.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50.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51.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平衡的,这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的表现。
热点推荐: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章节难易分析 中学《综合素质》章节习题汇总
小编推荐>>2016年告别盲目备考,233网校教研团队精心打造高通过率套餐班,全程内部锁分,保障一次过关!2016年教师资格高效锁分套餐班如下:
统考VIP班(¥480/套) |
中学统考学科VIP班(¥680/套) |
包含:(初中语文+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 |
包含:两科(精讲班+习题班+真题解析班)
适合:河北、山东、河南等24个统考区 特色:1、为统考教师资格专业打造 2、针对性的讲解必考点及重难点 3、历年真题讲解及技巧点拨 4、高含金量内部提分资料 5、90%知识点全面精讲+配套习题 协议:签约通关,不过免费重学 现在报名满300减50 |
包含:(初中英语+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
包含:(初中地理+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 |
包含:(初中生物+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 |
包含:(高中化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 |
包含:(初中音乐+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 |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jiaoshi_233| QQ群 加入我们,分享学习乐趣!另外,还可扫一扫以下二维码,下载233网校手机APP,考试报考一手全掌握,迅速了解考试,还能随时随地免费做海量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