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模拟试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命题预测卷及答案(2)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27日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完备学制系统的出现,诸如壬寅学制、癸卯学制等,标志着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的兴起。
专家点拨“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的兴起”这一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经常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其中,最重要的是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考生应记住其各自的颁布时间和地位。
2.A【解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包括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国家课程是指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3.A【解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言语直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4.D【解析】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教育目的的作用来实现的,教育目的的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支配了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专家点拨本题属于识记型题目,多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以下作用实现的:(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5.C【解析】班级文化是影响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因素,包括班级环境布置、班级人际关系与班风、班级制度与规范等方面,但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不属于其范畴。
6.A【解析】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7.D【解析】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专家点拨关于教育学的基本知识,考生应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探索领域——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8.B【解析】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9.C【解析】对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有内发论、外铄论和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三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0.B【解析】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11.A【解析】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在视知觉中,知觉恒常性表现得特别明显。知觉恒常性可以使我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仍然保持对物体的稳定不变的知觉,保持对事物本来面貌的认识。我们认为100米之外的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这种现象是知觉恒常性中的大小恒常性。
专家点拨知觉的基本特征这一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人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2)知觉的整体性。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为一个整体。(3)知觉的理解性。人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客观事物。(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相对保持不变,包括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考生应该学会根据概念区分知觉的不同特征,并能够将知觉特征与教育教学相结合。
12.C【解析】运动记忆又叫动作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经过学习,人们一旦掌握了运动动作的技能并能熟练地操作,运动动作的形象连同如何控制身体活动就一并储存在了记忆里,成为运动记忆。
13.A【解析】一般认为,品德态度的形成经历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依从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要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14.B【解析】动机的最佳水平随问题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问题中,最佳动机水平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问题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一般以中等强度为最佳动机水平。
15.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16.C【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论证的教育家,主要表现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后来,这一教学模式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发展而基本定型。
17.D【解析】当环境或任务发生变化时,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上,叫注意的转移。注意转移的质量和速度依赖于前后活动的性质和人对前后活动的态度。
专家点拨作答本题时,C项较有迷惑性。但只要准确掌握了二者的概念,就可以进行区分并选出正确答案。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而注意的转移是指当环境或任务发生变化时,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上。由此可见,注意分配面向的是多个对象或活动,而注意转移面向的仍然是一个对象或活动。
18.B【解析】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选用两个班级,控制了一些变量,考查在两种不同的方式下的教学效果,属于实验法。
19.B【解析】询问是评估性会谈应该掌握的一项技术。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辅导教师与受辅导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有积极关注、尊重、真诚等。
20.B【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21.C【解析】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后来,罗森塔尔效应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它指的是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二、辨析题
22.错误【答案要点】智力的差异不仅是由个人的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的差异造成的,它还受到环境及发展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的水平、自我选择的方向的影响。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尊重和理解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发现并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并得到最大的发展。
23.错误【答案要点】遗忘并不是所记忆的信息的完全丧失,而是所保持的信息不能在使用时顺利地提取出来。有的遗忘是因为提取信息的线索不当造成的,这种遗忘叫做暂时性遗忘;有的遗忘是由于丢失的信息过多,无法提取,这种遗忘叫做永久性遗忘。
24.错误【答案要点】人的心理并不是天生固有的,而是与后天环境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现实中个体的反应总是通过他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在同一班级接受同一老师的教育,由于个体差异(生理成熟、遗传素质等)的影响,各个学生的心理反应可能各不相同。
25.错误【答案要点】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的气质类型只影响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并不影响心理活动的内容,因此气质类型并没有好坏之分。
专家点拨“气质的基本概念”是历年考试中经常考查的内容,常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很多考生可能对气质有误解,认为不同类型的气质存在着好与坏的差别,事实上,气质是先天的,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与行为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

试题推荐:4套《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卷 6套《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上机仿真题

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新浪微博 | 微信:jiaoshi_233 | QQ群 加入我们,分享学习乐趣!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