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西药综合技能-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考点11:肝病患者用药
肝脏是许多药物代谢的场所,易遭受药物的损害,即通常所说的药源性肝损害。肝病患者在应用可能损害肝脏的各种药物时,应特别注意。
1.药源性肝损害的问题
药源性肝损害,首先是预防为主。药源性肝损害显著的临床表现是黄疸,这是一个提醒停药的警告。更常见,而又容易被忽略的是无黄疸的肝脏药物反应,包括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或伴有发热和皮疹,以及首先损害。因此,对应用可能损及肝脏的药物特别是对长期用药者,要定期做肝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判断出肝功能损害的程度而及时停药,其中转氨酶对肝实质损害为敏感。
2.肝病患者的合并症用药问题
(1)肝病患者合并肠炎、痢疾、伤寒时,应用氯霉素治疗应予慎重。非用氯霉素不可时,要密切观察血象变化。
(2)肝病患者合并有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应用强心药时,宜用地高辛,而不宜用洋地黄毒苷。
(3)大部分抗结核药物中(链霉素除外)都容易引起肝损害,特别是抗结核药的联合应用容易引起肝坏死。对必须应用抗肺结核药物的肝病患者,可考虑使用乙胺丁醇、环丝氨酸、卷须霉素等肝损害较小的药物。
3.慢性肝炎的用药问题
对肝病患者应用抗凝血药要十分谨慎。尿素、蛋氨酸、阳离子交换树脂,乙酰唑胺、噻嗪类、依他尼酸(利尿酸)、呋塞米(速尿),麻醉镇静药吗啡及速效巴比妥酸盐类等,容易诱使慢性肝炎患者发生肝性昏迷,胆碱蛋氨酸等抗脂肪肝因素的药物,也可诱发肝性昏迷。
4.肝硬化及肝昏迷用药的几个问题
(1)对肝昏迷前期或昏迷病人不应采用的治疗方法和用药。凡可以增高血氨的治疗方法(如输血、输血浆、输水解蛋白等)和可以诱发肝昏迷的药物(如蛋氨酸、乙酰唑胺、尿素等)均必须停用。
(2)皮质激素类的药物应谨慎使用。一般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疗程要短,剂量不宜过大,当病情稳定后,即应谨慎地逐渐停药。地塞米松等对肝病的副作用比泼尼松多,应慎用。蛋白合成激素如苯丙酸诺龙,因其本身有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对急性期及明显肝功能损害者不宜应用。
(3)利尿剂要根据腹水情况而使用。肝硬化腹水患者应用利尿剂时切忌急于求成,宜先选用排钾较少的氨苯蝶啶或螺内酯(安体舒通)。对有出血倾向的肝病患者,应用维生素K时,选用维生素K1,而不用K3。
(4)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要适可而止。
5.肝病患者用药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所有治疗肝炎的药物都不是特异的,其疗效均不肯定。肝病患者切不可同时用多种药物,凡饱食基本正常、肝脏无显著压痛、无质地改变、肝功能无明显损害的肝病患者,可以不必用药。
☆☆☆☆考点12: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
肾功能不全患者可使药物排泄缓慢,造成药物的半衰期延长,增加药物的毒性,而且药物代谢也会发生改变。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应注意剂量和品种的选择。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注意事项有以下几方面:
1.按药物的有效成分由肾脏排泄的百分率选择药物和用量
在实际应用中可按药物的有效成分,由肾脏排出的百分率来估计药物的肾毒性。凡药物有效成分由肾脏排出少于15%者,一般认为无害,如红霉素、林可霉素等。由肾脏排出大于50%者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认为无害,如青霉素类和多数头孢霉素类;另一类可导致肾脏损害,如氨基苷类和万古霉素等。
2.按肾功能损害程度,递减药物剂量
应该按其肾功能损害之轻重减小药物的剂量。一般认为,内生肌酐清除率是测定肾功能的可靠方法,而且它与药物在血清内的半衰期呈反比关系。
3.按内生肌酐清除率使用抗菌药
将肾功能情况分为正常、轻度损害、中度损害、较重损害、严重损害等五类,规定其应用量,既能有效地治疗感染,又可避免造成肾病变加重。
4.肾功能衰竭时使用抗菌药应注意
(1)对肾脏毒性大的氨基苷类抗生素必须大大减量。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苷类。这类抗生素大部分通过肾脏排泄,且有严重毒性。若长期使用,必须测定血药浓度。
(2)有的抗菌药物虽然通过肾脏排泄,但毒性不大可适当调整剂量。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异烟肼等。这类药物需要调整剂量,但不必过大,亦无须测定血药浓度。
(3)用量不必更改的药物。如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甲基异唑,虽由肾脏排泄,其用量可照常,因为这两个磺胺类抗菌药在肾功能损害的情况下,消除率并不降低,少数慢性肾衰竭患者除外;萘啶酸在体内迅速代谢,其代谢物虽在体内积蓄但不显毒性。
(4)在肾功能衰退时不宜使用的药物。如四环素类可诱发肾脏损害,甚至造成严重的尿毒症;氯霉素的代谢产物有蓄积,对肾脏有损害。呋喃妥因治疗尿路感染的效能是靠它在尿中的浓度,而在肾功能衰竭时排出量极少,故这些药物在肾功能衰竭时不宜使用。
(5)在肾功能衰竭时忌用的药物。包括扑米酮(去氧苯比妥)、左旋多巴、普鲁卡因胺、盐酸美加明、麦角胺、苄氟噻嗪、孟德立胺、磺胺嘧啶、新霉素、氨硫脲、正定霉素、谷氨酸钠、三甲双酮、氯化铵、安血定、双香豆素、右旋糖酐铁注射液、代血浆、汞利尿剂、灭虫宁、丙磺舒、杆菌肽、紫霉素、二甲双胍、依地酸钙钠等。慎用的药物有苯巴比妥、氯氮(利眠宁)、甲灭酸、氯化钾、泛影葡胺、碘化钠、氟脲嘧啶、苯丙酸诺龙、氨苯砜、吲哚美辛(消炎痛)等。
☆☆☆☆考点13:胃病患者用药
1.消化性溃疡合并风湿病的治疗
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合并有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应用阿司匹林、水杨酸钠、保泰松、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时,必须十分注意,以免诱发消化性溃疡或出血、穿孔。
病人发热、关节疼痛可选用具有消肿、解热、镇痛作用,且不影响食欲的非甾体解热镇痛药。
2.消化性溃疡合并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病人中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较高。应慎用萝芙木类降压药如寿比南、利血平、降压灵、降压平等。
中草药小蓟草、野菊、黄芩、黄连、罗布麻叶,以及针灸治疗亦有很好的降压作用。
3.消化性溃疡合并肝炎的治疗
应慎用五味子;胃肠道有广泛性出血者,应用激素极易导致大出血,使肝病加重;重型肝炎病人合并性消化性溃疡,应用皮质激素有害无益。
4.消化性溃疡合并感冒的治疗
应尽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水杨酸钠、APC这样的常用解热止痛药,这些药物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是危险的。可以选用银翘解毒丸、桑菊饮等。
5.碳酸氢钠的应用问题
有出血、穿孔趋势的溃疡病患者,不用碳酸氢钠。对于水杨酸类等酸性药物所致的急性胃炎,应用碳酸氢钠洗胃是危险的,极易造成胃穿孔。而用氧化镁、肥皂水或0.17%的石灰水等弱碱性溶液较为适宜。
6.消化性溃疡的癌变治疗
应选用胃肠道反应较轻的如噻替哌、丝裂霉素等抗癌药物,以防胃肠出血、穿孔及癌肿破烂而加速转移。同时亦应尽量避免使用放线菌素D、氟脲嘧啶、甲氨蝶呤以及皮质激素等易导致胃肠溃疡出血、穿孔类药物。防止胃肠道反应尽可能睡前给药,同时给予镇静剂,如苯巴比妥、氯丙嗪、异丙嗪等,腹泻时可给予颠茄合剂和复方樟脑酊。反应严重的病人,应将剂量减少,并及时补充液体。
责编:drf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