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专业知识一学习笔记

执业中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辅导(一)

来源:233网校 2006年9月6日

第二节   五 味
学习要点:1五味含义2五味确定依据3五味表示的效用4五味的临床应用。5五味的阴阳属性。6气味配 
                   合的意义、原则、规律,以及与疗效的关系。
一、含义: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二、确定依据:最初是由健康人口尝药物的真实滋味而得知,继而人们发现药物的滋味与药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如:
多甘味能补虚缓急;
多酸味能敛肺涩肠;
多苦味能降泄燥湿;
多咸味能软坚散结;
多辛味能发表行散;
三、所示效用
(一)、辛
1治疗作用:能散、能行、能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2不良反应:辛味药多大能耗气伤阴。
 (二)甘
1、治疗作用:能补助、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品性等作用。
2、不良作用:腻膈碍胃,令人中满。
  (三)酸
治疗作用: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不良反应: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
(四)苦
1、治疗作用:能泄、能燥、能坚、能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二指苦能降泄;三指苦能清泄,能燥指苦燥显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即泻火存阴,二指坚厚肠胃。
2、不良作用:能伤津、伐胃。
(五)咸
治疗作用: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肠作用。
不良作用:多食咸则脉凝冷而变色”能伤脾胃。
四、阴阳属性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一)意义:
       气与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其中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如紫苏与薄荷虽均味辛而能发散表邪,但紫苏性温而发散风寒,薄荷性凉而发散风热。
(二)原则:原则有二:一办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
           二为一药中气只能一,而味可以有一个或更多,味越多,说明作用越广。
(三)规律:
           有二一为气味均一,二为一气二味或多味。
(四)气味配合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概之有二:一为气味相同,功能相近。
       辛温的药品多能发散风寒,如麻黄,辛凉的药品多能发散风热,如薄荷,苦寒的药品多能清热解毒,如黄苓,甘温的药品多能补气或且阳,如黄芪,气味有主次之分,如黄芪与锁阳虽均为甘温,黄芪以甘为主则补气,锁阳以温为主则助阳。
       二为气时相异功能不同,其中有味异气同者,如麻黄辛温能散布寒发表,杏仁苦温故知新能降气止咳,有味同合异者,如桂枝辛温能发表散寒,薄荷 辛凉能发表散热。

第三节 升降浮沉
学习要点:1升降浮沉的含义;2升降浮沉的确定依据;3升降浮沉所表示的效用、、升降浮沉的临床应用;4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5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
一、含义:即指药品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
二、确定依据
1、药物的质地轻重,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如菊花;种子、果实质重的药品多主沉降,如苏子。
2、药物的气味厚薄,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苏叶、银花;气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地。
3、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品为阳性,多主升浮,如桂枝,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
4、药物的效用,药品物的临床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向下、向外、向 内,病全表现在上、在下、在外、在里,如向前能祛痰降气,善治肺实咳、痰多气逆,故性属沉降。
三、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升和浮,沉和降,都是相对的。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被动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上在表或病势下陷类疾病的防治;沉降类药品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降逆止呕、止咳平喘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下在里或病势上逆类疾病的防治。
四、阴阳属性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五、影响因素
       每一味药品物的升降浮沉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影响其转化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①炮制,某些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可因炮制而改变,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②配伍.在复方配伍中,少量性属升浮的药,在同较多的沉降药品配伍时,其升浮性可受到一定制约.
相关阅读

ִҵҩʦ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