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专业知识一学习笔记

执业中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辅导(一)

来源:233网校 2006年9月6日

第四节 归  经
学习要点:1归经的含义。2归经的理论基础及确定依据。3归经的表述方法及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一、 含义
        归,即归属,指药物作用的归属;经,即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以说明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从而为临床辩证用药提供依据。
二、 理论基础
1.  脏象学说。所谓脏象学说,即论述人体脏腑各自的生理功能、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即是中医辩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又是中药归经的理论基础。如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出理异常,即可导致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癫狂、痴呆、健忘、昏迷等症,分别选用酸枣仁(养心安神)、远志(宁心安神)、朱砂(镇惊安神)等可减轻或消除上述各症,即去其归心经。
2. 经络学说。所谓经络学说,即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它补充了脏象学说的不足,是中药归经的又一理论基础。该学说认为人体除了脏腑外,还有许多经络,其中主要有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每一经络又各与内在脏腑相联属,人体通过这些经络把内外各部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体不之邪可以循经络内传脏腑,脏腑病变亦可循经络反映到体表,不同经络的病变可引发不同的症状。当某经络发生病变出现病证,选用某药能减轻或消除这些病证,即云该药归此经。如足太阳膀胱经主表,为一身之藩篱,风寒邪外客引经后,可引发头项痛、身痛、肢体关节酸楚等症,投用羌活(散风寒湿止痛)能消除或减轻这些症状,即云羌活归膀胱经。
三、 确定依据
1.  药物特性。每种药物具有不同的形、色、气、味等特性,有些医家(特别是古人)有时也以此作为归经的依据,其中尢以五味多用。如辛入肺,陈皮、半夏、荆均味辛,故归肺经;甘入脾,饴糖、甘草、党参均味甘,故归脾经等。然按此确定药物的归经往往带片面性,即便是将其特性合参时也不准确。
2. 药物疗效。前人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逐步认识到每种药物治病都有一定的范围,以此确定药物的归经十分准确。如苏子、白前能治疗咳喘,而咳喘为肺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肺经;茯神、柏子仁能治疗心悸、失眠,而心悸、失眠为心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心经,等等。
四、 表述方法
       一般采用十二脏腑经络法表述,常直接书为归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膀胱、胆、心包、三焦经等;或不提脏腑之名而用经络的阴阴属性表述,如入少阴、入太阴、入厥阴、入少阳、入太阳、入阳明;有时也将上述二法合并表述,如入少阴心经、入厥阴肚经等。
五、 对临床用约的指导意义
       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首先,指导医生根据疾病表现的病变所属脏腑经络而选择用药。如热证有肺热、肝热等不同,治肺热咳喘,即选归肺经而善清肺热的黄芩、桑白皮等;治肝热或肝火证,即选归肝经而善肝火的龙胆草、夏枯草等。其次,指导医生根据脏腑经络病变的传变规律选择用药,不要根据脏腑经络之间的生理关系和疾病传变规律,选择归它经的药与之相配进行治疗。如咳嗽痰喘,治疗时就不能只选用归肺经的药,若为肝火犯肺所致,常以归肺经能清肺化痰的海蛤粉与归肝经能清热凉肝的表黛同用,使肝肺两清,咳喘早愈;若兼脾虚者,又当以归肺经的止咳化痰药与归脾经的健脾药同用,使痰消咳喘早愈。
第五节 有毒与无毒
学习要点:1有毒与无毒的含义。2有毒与无毒的确定依据。3影响药物有毒与无毒的因素。4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5使用有毒中药的注意事项。
一、 含义
          有毒与无毒,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不良反应而言。
      “毒”,在中药学中有狭义与广义之别。物之能害人即为毒,这是狭义的毒,似当包括今之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广义的毒含义有三:1“毒”为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即是“毒”,“毒”即是药。2“毒”指药物的偏性,亦即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3“毒”指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即上述狭义的毒。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药物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毒性反应对人危害较大,多因过用、久用而致。副作用对人体危害轻微,停药后能消失。
二、 确定依据
        如何确定药物的有毒无毒,一直是中医药学家探讨的问题。总括各家论述主要有三点:
1.含不含有毒成分。一般有毒药主含毒性成分,如砒石、马钱子等;无毒药不含毒性成分或含毒性成分甚微。
2.整体是否有毒。中药大多为天然药,一药中常含许多成分,这些成分相互制约,有毒成分也不例外,致使有 些含毒性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不显示毒性。
3.用量是否适当。使用剂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未超出人体对药物的最大承受量即为无毒,超过则为有毒。一般说凡有毒中药,特别是有大毒者,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或相当,安全度小,易对人体造成危害。无毒中药虽治疗剂量幅度大,安全度高,但也并非绝对不会伤害人体。其中一部分药如人参、大黄等,常量或稍大于常量应用不会出现不良反应,若大量应用,即有毒害人体的可能;而另一部分药如山药、浮小麦等,超大量应用或食用,也不会毒害人体,此即实际上的无毒药。
三、影响有毒无毒的因素
       药物的有毒无毒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品种与入药部分、产地、采集时间、贮存、加工炮制、剂型、配伍、给药途径、用量、用药时间长短、在皮肤与黏膜施用面积的大小、以及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种属、证候性质等。
四、 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引起中药不良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品种混乱。有些人不辩真伪,误将混淆品种作正品使用,引发中毒。如有的地区将有毒的香加皮作五加皮入药,导致中毒。
2、误服毒药。有些人迷信传说和文献错载,误服有毒中药,致使使中毒。如有误信马钱子能避孕,取七粒捣碎服,遂致中毒死亡。
3、用量过大。有些人误认为中药均无毒或毒性甚小,不必严格控制剂量,在求愈心切的心理支配下,盲目加大用量,导致中毒。如有人过量服用人参或大面积涂敷斑蝥而致中毒死亡。
4、炮制失度。有些有毒药生用毒大,炮制后毒减。若炮制失度,毒性不减,即可引发中毒。如有人服含有炮制失度的草乌制剂而致中毒。
5、剂型失宜。有些药物在服用时对剂型有一定要求,违则中毒。砒石不能作酒剂,违之则毙命。
6、管理不善。有些单位对剧毒管理不善,造成药物混杂,或错发毒药,遂致中毒。如有人在调剂时,误将砒石当花蕊石等发给病人,造成中毒身亡。
7、疗程过长。有些人误认为中药均无毒或毒性甚小,长期使用有毒中药或含有毒中药的中成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8、配伍不当。中药汤剂配伍不合理、中成药组方不合理、中西药药联用不合理等,也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9、辩证不准。临床因辩证失准,寒热错投,攻寂倒置,导致不良反应的案例时有发生。
10、个体差异。由于个体差异,各个体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相异,乃至高度敏感,也常引起不良反应。
五、 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 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 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
3. 用药要合理,杜绝乱用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
4. 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相关阅读

ִҵҩʦ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