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计算分析题
1、
【正确答案】 (1)方案1的现值=10+15×(P/A,5%,8)=10+15×6.4632=106.95(万元)
方案2的现值=50×(P/F,10%,2)+100×(P/F,10%,8)=50×0.8264+100×0.4665=87.97(万元)
方案3的现值=30×(P/A,10%,4)×(P/F,10%,3)=30×3.1699×0.7513=71.45(万元)
方案4的现值=10+28×(P/A,10%,5)×(P/F,10%,1)=10+28×3.7908×0.9091=106.49(万元)
方案5的付款现值=5+25×(P/A,10%,6)=5+25×4.3553=113.88(万元)
或:方案5的付款现值=5+25×[(P/A,10%,5)+1]×(P/F,10%,1)=5+25×(3.7908+1)×0.9091=113.88(万元)
提示:[(P/A,10%,5)+1]×(P/F,10%,1)=(P/A,10%,6)×(1+10%)×(P/F,10%,1)=(P/A,10%,6)
结论:最合理的是方案3。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终值和现值的计算”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1)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800+200=1000(元)
单位变动储存成本=1500×4%+80+60=200(元)
经济订货批量=[(2×3600×1000)/200×100/(100-10)]1/2=200(台)
送货期=200/100=2(天)
订货次数=3600/200=18(次)
(2)平均交货时间=8×10%+9×20%+10×40%+11×20%+12×10%=10(天)
交货期内平均需要量=10×10=100(台)
再订货点=100+保险储备量
①当再订货点为100台(即保险储备量=0)时:
平均缺货量=10×20%+20×10%=4(台)
缺货成本和保险储备成本之和TC(S,B)=100×4×18+0×200=7200(元)
【提示】缺货成本和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缺货成本=每次的缺货量×单位缺货成本×订货次数
由于保险储备在正常情况下不被耗用,所以,计算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时,为了简化,假设保险储备不被耗用。因此,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保险储备×单位变动储存成本
②当再订货点为110台(即保险储备量=10)时:
平均缺货量=10×10%=1(台)
TC(S,B)=100×1×18+10×200=1800+2000=3800(元)
③当再订货点为120台(即保险储备量=20)时:
平均缺货量=0
TC(S,B)=100×0×18+20×200=4000(元)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知,合理的保险储备量为10台,再订货点为110台。
(3)与批量相关的存货总成本=[2×1000×3600×200×(1-10/100)]1/2=36000(元)
(4)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
=变动订货成本+固定订货成本+购置成本
=18×1000+100000+3600×1500
=5518000(元)
储存成本=变动储存成本+固定储存成本
=1/2×200×(1-10/100)×200+10×200+2000×12+40000
=84000(元)
(5)与储备存货相关的总成本
=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5518000+84000+1800=5603800(元)
或:与储备存货相关的总成本
=36000+3800+3600×1500+100000+2000×12+40000
=5603800(元)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最优存货量的确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1)计算表中用英文字母表示的项目:
A=-2000+100=-1900
B=900-(-900)=1800
C=100×0.9434×0.9434=89
D=-1943.4+89=-1854.4
(2)计算或确定下列指标:
①包括投资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3+900/1800=3.5(年)
包括投资期的报考投资回收期=3+1014.8/1425.8=3.71(年)
不包括投资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3.5-1=2.5(年)
不包括投资期的报考投资回收期=3.71-1=2.71(年)
②净现值=1863.3+100=1963.3(万元)
③现值指数=(1963.3+1943.4)/1943.4=2.01(年)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净现值”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 (1)方案一和方案二比较:
(EBIT-24)×(1-25%)/(10+6)=(EBIT-24-36)×(1-25%)/10
得:EBIT=120(万元)
方案一和方案三比较:
方案三的利息=(300-4×47.5)/(1+10%)×10%=10(万元)
(EBIT-24)×(1-25%)/(10+6)=(EBIT-24-10)×(1-25%)/(10+4)
得:EBIT=104(万元)
方案二和方案三比较:
(EBIT-24-36)×(1-25%)/10=(EBIT-24-10)×(1-25%)/(10+4)
得:EBIT=125(万元)
当EBIT小于104万元时,应该采用方案一;当EBIT介于104万元~125万元之间时,应采用方案三;当EBIT大于125万元时,应采用方案二。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资本结构”知识点进行考核】
讲师辅导:2014年中级会计师辅导培训,讲师教你如何一次通关! 点击试听>>
【233网校福利大放送】:即日起,关注微信并转发点赞,马上送2014年中级会计职称最新备考资料!时间有限,赶紧行动起来!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