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3中级会计《中级会计实务》必考60题
2023中级会计《中级会计实务》必考60题
概述
【考点一】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符合的基本要求
(1)遵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继续教育;
(4)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
(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总会计师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1.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坚持原则,廉洁奉公;
(2)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不少于3年;
(3)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掌握本行业业务管理的有关知识;
(4)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5)身体状况能够适应本职工作的要求。
2.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总会计师。
(三)会计人员任用(聘用)管理相关规定
1.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2.因发生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单位不得任用(聘用)其从事会计工作。
因违反《会计法》有关规定受到行政处罚五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处罚期届满前,单位不得任用(聘
用)其从事会计工作。
【考点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直接影响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
财政部于2023年1月12日制定印发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这是我国首次制定全国性的会计人员职业道
德规范,它将新时代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总结提炼为三条核心表述,具体内容如下:
(1)坚持诚信,守法奉公。这是对会计人员的自律要求;
(2)坚持准则,守责敬业。这是对会计人员的履职要求;
(3)坚持学习,守正创新。这是对会计人员的发展要求。
【例题1】以下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新时代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表述正确的是( )。
A.坚持学习,守正创新。这是对会计人员的发展要求
B.坚持诚信,守法奉公。这是对会计人员的自我要求
C.坚持法律,尽职尽责。这是对会计人员的创新要求
D.坚持准则,守责敬业。这是对会计人员的履职要求
【答案】AD
【解析】选项B, 坚持诚信,守法奉公。这是对会计人员的自律要求。没有选项C的说法。
【考点三】会计法规制度体系的构成
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主体,由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机构成的会
计法规制度体系。
(一)会计法律
1.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属于会计
2023中级会计《中级会计实务》必考60题
概述
【考点一】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符合的基本要求
(1)遵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继续教育;
(4)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
(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总会计师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1.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坚持原则,廉洁奉公;
(2)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不少于3年;
(3)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掌握本行业业务管理的有关知识;
(4)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5)身体状况能够适应本职工作的要求。
2.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总会计师。
(三)会计人员任用(聘用)管理相关规定
1.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2.因发生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单位不得任用(聘用)其从事会计工作。
因违反《会计法》有关规定受到行政处罚五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处罚期届满前,单位不得任用(聘
用)其从事会计工作。
【考点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直接影响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
财政部于2023年1月12日制定印发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这是我国首次制定全国性的会计人员职业道
德规范,它将新时代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总结提炼为三条核心表述,具体内容如下:
(1)坚持诚信,守法奉公。这是对会计人员的自律要求;
(2)坚持准则,守责敬业。这是对会计人员的履职要求;
(3)坚持学习,守正创新。这是对会计人员的发展要求。
【例题1】以下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新时代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表述正确的是( )。
A.坚持学习,守正创新。这是对会计人员的发展要求
B.坚持诚信,守法奉公。这是对会计人员的自我要求
C.坚持法律,尽职尽责。这是对会计人员的创新要求
D.坚持准则,守责敬业。这是对会计人员的履职要求
【答案】AD
【解析】选项B, 坚持诚信,守法奉公。这是对会计人员的自律要求。没有选项C的说法。
【考点三】会计法规制度体系的构成
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主体,由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机构成的会
计法规制度体系。
(一)会计法律
1.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属于会计
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
2.会计领域最基本的法律是《会计法》,其立法宗旨是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
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二)会计行政法规
1.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调整经济生活中某
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2.会计行政法规主要包括《总会计师条例》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三)会计部门规章
1.会计部门规章是指由国家主管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即财政部以及其他相关部委制定的、调整会计工作中某些
方面内容的法律规范,通常以部令的形式公布。
2.会计部门规章主要包括《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考点四】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概述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并公布。
根据会计主体不同,我国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制度、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制
度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金(资金)类会计制度等。
(一)企业会计准则制度
1.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1)企业会计准则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国有企业等大中型企业。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6年正式发布以来,财 政部在坚持国际趋同和服务国内实践基础上,形成了
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准则解释和会计处理规定构成的基本制度安排。
2.小企业会计准则。
3.企业会计制度。
(二)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制度
1.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
我国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主要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制度解释等组成。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适用于政府会计主体。政府会计主体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
2.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三)其他会计制度
1.基金(资金)类会计制度。
基金(资金)类会计制度的核算基础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
2.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
【考点五】企业财务状况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条件
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经营成果: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
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
利益的资源。
确认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
2.会计领域最基本的法律是《会计法》,其立法宗旨是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
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二)会计行政法规
1.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调整经济生活中某
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2.会计行政法规主要包括《总会计师条例》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三)会计部门规章
1.会计部门规章是指由国家主管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即财政部以及其他相关部委制定的、调整会计工作中某些
方面内容的法律规范,通常以部令的形式公布。
2.会计部门规章主要包括《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考点四】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概述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并公布。
根据会计主体不同,我国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制度、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制
度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金(资金)类会计制度等。
(一)企业会计准则制度
1.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1)企业会计准则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国有企业等大中型企业。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6年正式发布以来,财 政部在坚持国际趋同和服务国内实践基础上,形成了
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准则解释和会计处理规定构成的基本制度安排。
2.小企业会计准则。
3.企业会计制度。
(二)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制度
1.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
我国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主要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制度解释等组成。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适用于政府会计主体。政府会计主体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
2.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三)其他会计制度
1.基金(资金)类会计制度。
基金(资金)类会计制度的核算基础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
2.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
【考点五】企业财务状况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条件
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经营成果: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
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
利益的资源。
确认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负债
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包括法定义务(法律法规合同形成)和推定义务(如售后保修)。
确认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所有者权益
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
来源构成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股本(资本)溢价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
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考点六】企业经营成果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条件
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
(一)收入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二)费用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确认条件:
①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会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
③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三)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
【考点七】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内容 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保证会计信
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相关性
(有用性) 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人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可比性
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
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
负债
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包括法定义务(法律法规合同形成)和推定义务(如售后保修)。
确认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所有者权益
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
来源构成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股本(资本)溢价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
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考点六】企业经营成果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条件
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
(一)收入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二)费用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确认条件:
①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会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
③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三)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
【考点七】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内容 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保证会计信
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相关性
(有用性) 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人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可比性
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
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
实质重于形式
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
案例:1.如果一项租赁实质上转移了与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几乎全部风险和报酬,出租人应
当将该项租赁分类为融资租赁。
2.售后回购属于租赁交易或融资交易的处理。
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
要交易或者事项。
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判断。
谨慎性
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案例:1.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2.加速折旧法;
3.或有事项的处理;
4.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阶段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5.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
及时性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满足及时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例题2】企业根据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
【答案】×
【解析】企业根据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属于不低估负债,体现了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
要求。
存货
【考点一】存货的初始计量
1.计入成本的支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合理必要支出
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抵扣消费税除外)、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 包装费、
运输费、合理损耗、入库前挑选整理费
2.不能计入成本的支出:非合理必要支出、达到预定用途之后的支出
(1) 非正常消耗的费用
(2)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则应计 入存货成
本。
(3) 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可抵扣的消费税
提示: 收回后继续加工应税消费品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可以抵扣,不计入成本;收回后直接出售的委 托加工
物资代收代缴的消费税,不可以抵扣,计入成本。
(4)用于广告营销活动的特定商品
实质重于形式
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
案例:1.如果一项租赁实质上转移了与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几乎全部风险和报酬,出租人应
当将该项租赁分类为融资租赁。
2.售后回购属于租赁交易或融资交易的处理。
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
要交易或者事项。
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判断。
谨慎性
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案例:1.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2.加速折旧法;
3.或有事项的处理;
4.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阶段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5.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
及时性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满足及时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例题2】企业根据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
【答案】×
【解析】企业根据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属于不低估负债,体现了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
要求。
存货
【考点一】存货的初始计量
1.计入成本的支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合理必要支出
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抵扣消费税除外)、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 包装费、
运输费、合理损耗、入库前挑选整理费
2.不能计入成本的支出:非合理必要支出、达到预定用途之后的支出
(1) 非正常消耗的费用
(2)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则应计 入存货成
本。
(3) 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可抵扣的消费税
提示: 收回后继续加工应税消费品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可以抵扣,不计入成本;收回后直接出售的委 托加工
物资代收代缴的消费税,不可以抵扣,计入成本。
(4)用于广告营销活动的特定商品
【考点二】存货的期末计量
1.计量原则
按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如果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则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2.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核心公式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将要发生的成本一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2)两个考点
材料用途
用于出售 可变现净值=原材料售价一原材料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用于生产产品 可变现净值=产成品售价一进一步加工将要发生的成本-产成品估计销售费用和相
关税费
是否有合同
签订合同部分 可变现净值=合同价格一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未签订合同部分 可变现净值=市场售价一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例题3】B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2012年9月26日B公司与M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由B
公司于2013年3月6日向M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1 000台,每台1.2万元。2012年12月31日B公司库存笔记本电脑1 200
台,单位成本1万元,账面成本为1 200万元。2012年12月31日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0.95万元。预计销售税费均为每
台0.05万元。2012年12月31日笔记本电脑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
A.1 200 B.1 180
C.1 170 D.1 230
【答案】B
【解析】由于B公司持有的笔记本电脑数量1 200台多于已经签订销售合同的数量1 000台。因此,1 000台有合
同的笔记本电脑和超过合同数量的200台笔记本电脑应分别计提可变现净值。有合同的笔记本电脑的估计售价=1
000×1.2=1 200(万元),超过合同数量部分的估计售价=200×0.95=190(万元)。销售合同约定数量1 000
台,其可变现净值=1 200-1 000×0.05=1 150(万元),成本=1 000×1=1 000(万元),账面价值为1 000万
元;超过部分的可变现净值=190-200×0.05=180(万元),其成本=200×1=200(万元),账面价值为180万
元。该批笔记本电脑账面价值=1 000+180=1 180(万元)。
固定资产
【考点一】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一)外购
【考点二】存货的期末计量
1.计量原则
按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如果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则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2.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核心公式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将要发生的成本一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2)两个考点
材料用途
用于出售 可变现净值=原材料售价一原材料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用于生产产品 可变现净值=产成品售价一进一步加工将要发生的成本-产成品估计销售费用和相
关税费
是否有合同
签订合同部分 可变现净值=合同价格一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未签订合同部分 可变现净值=市场售价一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例题3】B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2012年9月26日B公司与M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由B
公司于2013年3月6日向M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1 000台,每台1.2万元。2012年12月31日B公司库存笔记本电脑1 200
台,单位成本1万元,账面成本为1 200万元。2012年12月31日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0.95万元。预计销售税费均为每
台0.05万元。2012年12月31日笔记本电脑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
A.1 200 B.1 180
C.1 170 D.1 230
【答案】B
【解析】由于B公司持有的笔记本电脑数量1 200台多于已经签订销售合同的数量1 000台。因此,1 000台有合
同的笔记本电脑和超过合同数量的200台笔记本电脑应分别计提可变现净值。有合同的笔记本电脑的估计售价=1
000×1.2=1 200(万元),超过合同数量部分的估计售价=200×0.95=190(万元)。销售合同约定数量1 000
台,其可变现净值=1 200-1 000×0.05=1 150(万元),成本=1 000×1=1 000(万元),账面价值为1 000万
元;超过部分的可变现净值=190-200×0.05=180(万元),其成本=200×1=200(万元),账面价值为180万
元。该批笔记本电脑账面价值=1 000+180=1 180(万元)。
固定资产
【考点一】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一)外购
分类 具体情况 固定资产的成本
一般情
形
价、税、费
(不包括可抵扣增值税)
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
资 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
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特殊情
形
1.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应先通过“在建工程”核算,然后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
态时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2.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
固定资产
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
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二)自行建造
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包括自营建造和出包建造两种方式。
(2023年新增) 企业将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或者研发过程中产出的产品或副产品对外销售的,应
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规定,对试运行销售相关的收入和成本
分别进行会计处理,计入当期损益;
会计处理: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借:应收账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不应将试运行销售相关收入抵销相关成本后的净额冲减固定资产成本或者研发支出。
1.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如以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其成本应当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机械施工费等计量。
(1)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
(2)工程未完工(建设期间):盘盈的工程物资,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
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减去残料价值以及保险公司、过失人等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所建工程项目的成
本。
(3)工程完工后:
盘盈工程物资:营业外收入
盘亏、报废、毁损,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2.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以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发生的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以及需分摊计入各固定资产
价值的待摊支出。
待摊支出是指在建设期间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某项固定资产价值、而应由所建造固定资产共同负担的相关费
用,包括为建造工程发生的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应负担的税金、符合资本化条
件的借款费用、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净损失,以及负荷联合试车费等。
待摊支出分摊率=累计发生的待摊支出÷(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100%
××工程应分配的待摊支出=(××工程的建筑工程支出+××工程的安装工程支出)×待摊支出分摊率
【例题4】下列各项与企业以自营方式建造办公楼相关的支出中,应计入该办公楼成本的有( )。
分类 具体情况 固定资产的成本
一般情
形
价、税、费
(不包括可抵扣增值税)
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
资 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
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特殊情
形
1.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应先通过“在建工程”核算,然后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
态时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2.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
固定资产
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
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二)自行建造
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包括自营建造和出包建造两种方式。
(2023年新增) 企业将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或者研发过程中产出的产品或副产品对外销售的,应
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规定,对试运行销售相关的收入和成本
分别进行会计处理,计入当期损益;
会计处理: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借:应收账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不应将试运行销售相关收入抵销相关成本后的净额冲减固定资产成本或者研发支出。
1.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如以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其成本应当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机械施工费等计量。
(1)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
(2)工程未完工(建设期间):盘盈的工程物资,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
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减去残料价值以及保险公司、过失人等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所建工程项目的成
本。
(3)工程完工后:
盘盈工程物资:营业外收入
盘亏、报废、毁损,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2.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以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发生的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以及需分摊计入各固定资产
价值的待摊支出。
待摊支出是指在建设期间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某项固定资产价值、而应由所建造固定资产共同负担的相关费
用,包括为建造工程发生的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应负担的税金、符合资本化条
件的借款费用、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净损失,以及负荷联合试车费等。
待摊支出分摊率=累计发生的待摊支出÷(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100%
××工程应分配的待摊支出=(××工程的建筑工程支出+××工程的安装工程支出)×待摊支出分摊率
【例题4】下列各项与企业以自营方式建造办公楼相关的支出中,应计入该办公楼成本的有( )。
A.领用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
B.建造过程中发生的机械施工费
C.建造期间发生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
D.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时支付的土地出让金
【答案】ABC
【解析】选项D,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时支付的土地出让金计入无形资产,后续在办公楼建造期间计
提的摊销额计入在建工程。
【考点二】固定资产的折旧
1.概述
内容 具体解释
计提折旧的范围
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更新改造期间的固定资产;持有
待售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折旧时间 从次月开始计提折旧,即:当月增加,当月不提;当月减少,当月计提
【提示】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
待办理竣工结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2.折旧方法
平均折旧: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
加速折旧: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最后两年改为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额=(原价一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
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双倍余额递减法(重点)
年折旧额=每个折旧年度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2/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
最后两年折旧额=(原值-折旧-减值-净残值)/2
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净残值)×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备注: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累计折旧-固定资 产减值
准备)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考点三】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A.领用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
B.建造过程中发生的机械施工费
C.建造期间发生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
D.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时支付的土地出让金
【答案】ABC
【解析】选项D,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时支付的土地出让金计入无形资产,后续在办公楼建造期间计
提的摊销额计入在建工程。
【考点二】固定资产的折旧
1.概述
内容 具体解释
计提折旧的范围
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更新改造期间的固定资产;持有
待售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折旧时间 从次月开始计提折旧,即:当月增加,当月不提;当月减少,当月计提
【提示】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
待办理竣工结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2.折旧方法
平均折旧: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
加速折旧: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最后两年改为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额=(原价一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
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双倍余额递减法(重点)
年折旧额=每个折旧年度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2/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
最后两年折旧额=(原值-折旧-减值-净残值)/2
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净残值)×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备注: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累计折旧-固定资 产减值
准备)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考点三】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改良支出)
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
价值扣除
借:在建工程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时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等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支出通常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应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借:管理费用(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
销售费用(专设销售机构)
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
固定资产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例题5】下列各项关于固定资产后续计量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因更新改造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B.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
C.专设销售机构发生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计入销售费用
D.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答案】ABCD
【解析】选项A,更新改造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不计提折旧;选项B,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
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选项C、D,固定资产日常维修通常
不满足资本化条件,应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专设销售机构发生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计入销售费用,行
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考点四】固定资产的处置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账面原价)
2.发生的清理费用等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改良支出)
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
价值扣除
借:在建工程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时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等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支出通常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应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借:管理费用(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
销售费用(专设销售机构)
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
固定资产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例题5】下列各项关于固定资产后续计量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因更新改造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B.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
C.专设销售机构发生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计入销售费用
D.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答案】ABCD
【解析】选项A,更新改造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不计提折旧;选项B,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
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选项C、D,固定资产日常维修通常
不满足资本化条件,应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专设销售机构发生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计入销售费用,行
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考点四】固定资产的处置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账面原价)
2.发生的清理费用等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3.收回出售固定资产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
借:银行存款(收回价款)
原材料(残料)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保险赔偿 借:其他应收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5.清理净损益的处理
自然灾害毁损
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利得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正常报废、
出售、转让产生
损失 借:资产处置损益
贷:固定资产清理
利得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资产处置损益
无形资产
【考点一】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取得方式 初始成本的确定
外购
1 . 包 括 :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不包括可以抵扣的增值税)、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
途所 发生的其他支出。其中,其他支出包括使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专业服务费用、测试
无形资 产是否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费用等。
2 . 不包括:
(1)为引入新产品进行宣传发生的广告费、管理费用及其他间接费用。
(2)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后所发生的支出,不构成无形资产的成本。
内部研发
1.要区分研究阶段、开发阶段。
2.研究阶段全部费用化。
3.开发阶段要区分情形,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
期损益。
其他 1.投资者投入:按约定价值,但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按相关准则处理。
【考点二】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
3.收回出售固定资产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
借:银行存款(收回价款)
原材料(残料)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保险赔偿 借:其他应收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5.清理净损益的处理
自然灾害毁损
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利得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正常报废、
出售、转让产生
损失 借:资产处置损益
贷:固定资产清理
利得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资产处置损益
无形资产
【考点一】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取得方式 初始成本的确定
外购
1 . 包 括 :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不包括可以抵扣的增值税)、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
途所 发生的其他支出。其中,其他支出包括使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专业服务费用、测试
无形资 产是否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费用等。
2 . 不包括:
(1)为引入新产品进行宣传发生的广告费、管理费用及其他间接费用。
(2)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后所发生的支出,不构成无形资产的成本。
内部研发
1.要区分研究阶段、开发阶段。
2.研究阶段全部费用化。
3.开发阶段要区分情形,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
期损益。
其他 1.投资者投入:按约定价值,但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按相关准则处理。
【考点二】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
情形 账务处理
用于出租或资本增值 投资性房地产
用于建造厂房 无形资产
外购房屋价款中包含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 可以合理分配: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
不能合理分配:全部作为固定资产
房地产开发企业用于建造商品房 存货
【例题6】企业持有的下列土地使用权中,应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有( )。
A.外购办公楼时能够单独计量的土地使用权
B.用于建造对外出售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
C.用于建造企业自用厂房的土地使用权
D.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答案】AC
【解析】选项B,用于建造对外出售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应作为存货核算;选项D,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应
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
【考点三】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1.摊销范围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要按月计提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需要进行摊销,但是应至少每年
年末进行减值测试。
2.摊销时间
从取得当月开始摊销。即:当月取得,当月摊销;当月处置,当月不摊销
3.摊销方法
对某项无形资产摊销所使用的方法应依据从资产中获取的预期未来经济利益的预计消耗方式来选择, 并一致
地运用于不同会计期间;无法可靠确定与其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消耗方式的,应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考点四】无形资产的处置
情形 账务处理
出租 取得的租金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无形资产的摊销等其他相关支出,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出售、转让 实际收到价款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产处置损益
报废 实际收到价款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
长期股权投资和合营安排
【考点一】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
(一)定义
情形 账务处理
用于出租或资本增值 投资性房地产
用于建造厂房 无形资产
外购房屋价款中包含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 可以合理分配: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
不能合理分配:全部作为固定资产
房地产开发企业用于建造商品房 存货
【例题6】企业持有的下列土地使用权中,应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有( )。
A.外购办公楼时能够单独计量的土地使用权
B.用于建造对外出售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
C.用于建造企业自用厂房的土地使用权
D.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答案】AC
【解析】选项B,用于建造对外出售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应作为存货核算;选项D,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应
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
【考点三】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1.摊销范围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要按月计提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需要进行摊销,但是应至少每年
年末进行减值测试。
2.摊销时间
从取得当月开始摊销。即:当月取得,当月摊销;当月处置,当月不摊销
3.摊销方法
对某项无形资产摊销所使用的方法应依据从资产中获取的预期未来经济利益的预计消耗方式来选择, 并一致
地运用于不同会计期间;无法可靠确定与其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消耗方式的,应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考点四】无形资产的处置
情形 账务处理
出租 取得的租金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无形资产的摊销等其他相关支出,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出售、转让 实际收到价款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产处置损益
报废 实际收到价款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
长期股权投资和合营安排
【考点一】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
(一)定义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以下3种权益性投资 (即股权投资)
分类 核算方法 关键词
1.对子公司投资
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能够实施控制 成本法
控制
(50%以上)
2.对合营企业投资
投资方与其他合营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 权益法
共同控制
(20%-50%)
3.对联营企业投资
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 (参与决策) 权益法
重大影响
(20%-50%)
(二)计量原则
(1)初始计量
①初始成本:支付对价公允价值,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除外 (按账面价值)
②交易费用:一般计入成本,但企业合并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2)后续计量
①子公司:成本法
②联营企业、合并企业:权益法
(3)处置
①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②权益法核算要结转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考点二】以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一)适用范围
对子公司能够控制 ,包括同一/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1)同一控制下:交易发生前后合并方、被合并方均在相同的最终控制方控制之下
(2)非同一控制下: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合并
(二)初始计量
分类 相同点 不同点
同一控制下企
业合并
1.交易费用 (审计、法律服务、资产评估等
费用) 计入管理费用
2.发行股票的佣金 、手续费冲减 资本公积
——股本溢价
3.发行债券的费用 ,计入应付债券——利
息调整
初始成本=取得被合并方所有 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
合并报 表中的账面价值份额+最终控 制方收购被合
并方时形成的商誉 (整体转让)
非同一控制下
企业合并 初始成本=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
(1)非同一控制下的会计分录
1、通过支付银行存款取得长投
借:长期股权投资(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
贷:银行存款
借:管理费用(交易费用)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以下3种权益性投资 (即股权投资)
分类 核算方法 关键词
1.对子公司投资
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能够实施控制 成本法
控制
(50%以上)
2.对合营企业投资
投资方与其他合营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 权益法
共同控制
(20%-50%)
3.对联营企业投资
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 (参与决策) 权益法
重大影响
(20%-50%)
(二)计量原则
(1)初始计量
①初始成本:支付对价公允价值,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除外 (按账面价值)
②交易费用:一般计入成本,但企业合并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2)后续计量
①子公司:成本法
②联营企业、合并企业:权益法
(3)处置
①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②权益法核算要结转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考点二】以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一)适用范围
对子公司能够控制 ,包括同一/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1)同一控制下:交易发生前后合并方、被合并方均在相同的最终控制方控制之下
(2)非同一控制下: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合并
(二)初始计量
分类 相同点 不同点
同一控制下企
业合并
1.交易费用 (审计、法律服务、资产评估等
费用) 计入管理费用
2.发行股票的佣金 、手续费冲减 资本公积
——股本溢价
3.发行债券的费用 ,计入应付债券——利
息调整
初始成本=取得被合并方所有 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
合并报 表中的账面价值份额+最终控 制方收购被合
并方时形成的商誉 (整体转让)
非同一控制下
企业合并 初始成本=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
(1)非同一控制下的会计分录
1、通过支付银行存款取得长投
借:长期股权投资(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
贷:银行存款
借:管理费用(交易费用)
贷:银行存款
2、通过发行股份取得长投
借:长期股权投资(发行股份的公允价值)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贷:银行存款(发行股份的佣金、手续费)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交易费用)
(2)同一控制下的会计分录
1、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产(银行存款、库存商品)(账面价值)
负债(应付账款、应付债券)(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借:管理费用(交易费用)
贷:银行存款
2、通过发行股份取得长投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贷:银行存款(发行股份的佣金、手续费)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交易费用)
【例题7】2×22年1月1日,甲公司发行面值为500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00万元的普通股股票,从其最终控制
方取得乙公司80%有表决权的股份,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该合并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当日,在最终控制
方合并财务报表中,乙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00万元,与乙公司相关的商誉金额为零;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
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50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金额为( )万元。
A.30000 B.16000
C.12000 D.5000
【答案】B
【解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金额=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
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份额=20000×80%=16000(万元)。
(三)后续计量
计量原则:按初始成本计量,除非发生减值,不调整账面价值
1.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在实际收到银行存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银行存款
2、通过发行股份取得长投
借:长期股权投资(发行股份的公允价值)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贷:银行存款(发行股份的佣金、手续费)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交易费用)
(2)同一控制下的会计分录
1、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产(银行存款、库存商品)(账面价值)
负债(应付账款、应付债券)(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借:管理费用(交易费用)
贷:银行存款
2、通过发行股份取得长投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贷:银行存款(发行股份的佣金、手续费)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交易费用)
【例题7】2×22年1月1日,甲公司发行面值为500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00万元的普通股股票,从其最终控制
方取得乙公司80%有表决权的股份,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该合并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当日,在最终控制
方合并财务报表中,乙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00万元,与乙公司相关的商誉金额为零;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
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50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金额为( )万元。
A.30000 B.16000
C.12000 D.5000
【答案】B
【解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金额=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
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份额=20000×80%=16000(万元)。
(三)后续计量
计量原则:按初始成本计量,除非发生减值,不调整账面价值
1.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在实际收到银行存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2.发生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四)处置
计量原则:收到价款与长投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考点三】以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一)适用范围
联营企业 (重大影响) 、合营企业 (共同控制)
(二)初始计量
1.初始成本:支付对价公允价值+交易费用
2.会计分录
支付银行存款取得长投 发行股份取得长投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贷:银行存款
【注意】取得投资后,要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1.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大,属于商誉 (支付的溢价) ,不用调整
2.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小,根据两者差额调增长投初始成本,同时计入营业外收入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
(三)后续计量
处理原则:权益法,即根据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相应调整长投的账面价值, 并计入损益或权益
贷:应收股利
2.发生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四)处置
计量原则:收到价款与长投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考点三】以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一)适用范围
联营企业 (重大影响) 、合营企业 (共同控制)
(二)初始计量
1.初始成本:支付对价公允价值+交易费用
2.会计分录
支付银行存款取得长投 发行股份取得长投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贷:银行存款
【注意】取得投资后,要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1.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大,属于商誉 (支付的溢价) ,不用调整
2.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小,根据两者差额调增长投初始成本,同时计入营业外收入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
(三)后续计量
处理原则:权益法,即根据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相应调整长投的账面价值, 并计入损益或权益
调整初始投资成本
成本小才调,成本大不动
初始投资成本<享有被投资单位在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
公允价值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
本
贷:营业外收入
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投资收益=调整后净利润×持股比例
(1) 购买日被投资单位资产公允与账面的差额:抵消已
实现部分
(2) 后续发生内部交易:抵消未实现部分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
整
贷:投资收益
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
投资收益=调整后净利润×持股比例
(1) 购买日被投资单位资产公允与账面的差额:抵消已
实现部分
(2) 后续发生内部交易:抵消未实现部分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
益调整
长期应收款
预计负债
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现
金股利
冲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视为投资的收回,不确认
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
损益调整
被投资企业其他综合收
益变动
按持股比例确认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
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被投资企业其他权益变
动
按持股比例确认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
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
资本公积
(四)处置
处理原则:收到价款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持有期间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
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等 (极特殊情况可能转入留存收益,比如被投资单位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其
他综合收益,出售要结转到留存收益)
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
投资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可借可贷】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可借可贷】
贷:投资收益等【倒挤】
【提示】其他综合收益与长投二级科目其他综合收益金额相等,方向相反;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与长投二级科目其他权益变动金额相等,方向相反
调整初始投资成本
成本小才调,成本大不动
初始投资成本<享有被投资单位在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
公允价值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
本
贷:营业外收入
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投资收益=调整后净利润×持股比例
(1) 购买日被投资单位资产公允与账面的差额:抵消已
实现部分
(2) 后续发生内部交易:抵消未实现部分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
整
贷:投资收益
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
投资收益=调整后净利润×持股比例
(1) 购买日被投资单位资产公允与账面的差额:抵消已
实现部分
(2) 后续发生内部交易:抵消未实现部分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
益调整
长期应收款
预计负债
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现
金股利
冲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视为投资的收回,不确认
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
损益调整
被投资企业其他综合收
益变动
按持股比例确认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
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被投资企业其他权益变
动
按持股比例确认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
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
资本公积
(四)处置
处理原则:收到价款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持有期间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
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等 (极特殊情况可能转入留存收益,比如被投资单位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其
他综合收益,出售要结转到留存收益)
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
投资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可借可贷】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可借可贷】
贷:投资收益等【倒挤】
【提示】其他综合收益与长投二级科目其他综合收益金额相等,方向相反;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与长投二级科目其他权益变动金额相等,方向相反
(五)权益法长投对净利润的调整
存货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投资时点公允价
值调整
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 (公允价值-
账面价值) ×当期出售比例
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 (公允价值-
账面价值) /尚可使用年限× (当年折旧、摊销
月数/12)
对内部交易未实
现损益的调整
交易发生当期:减去未实现
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 (售价-成本
) × (1-当期出售比例)
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 (售价-账
面价值) - (售价-账面价值) / 尚可使用年
限×(当年折旧或摊销月数/ 12) ]
后续期间:加回已实现
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 (售价-成本
) ×当期出售比例
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 (售价-账面
价值) /尚可使用年限× (当期折旧或摊销月数
/ 12)
【考点四】长期股权投资的转换
(一)金融资产→权益法
交易性金融资产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① 长投初始成本=原股权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②原股权投资视同出售,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原股权公允+新股权公允)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原股权账面)
银行存款 (新增股权公允)
投资收益 (原股权公允-原股权账面
)
① 长投初始成本=原股权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 (原股权公允+新股权公允)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原股权账面)
银行存款 (新增股权公允)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 (原股权公允-原股权账面
)
② 原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到留存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
③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按追加投资后新持股比例计算确定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
差额,前者<后者的,差额调整长投的账面价值,并计入营业外收入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营业外收入
【总结】金融资产转权益法长投,原金融资产视同出售,新长投的初始成本=原股权公允+新增股权公允
金融资产→成本法(非同一控制)
(五)权益法长投对净利润的调整
存货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投资时点公允价
值调整
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 (公允价值-
账面价值) ×当期出售比例
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 (公允价值-
账面价值) /尚可使用年限× (当年折旧、摊销
月数/12)
对内部交易未实
现损益的调整
交易发生当期:减去未实现
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 (售价-成本
) × (1-当期出售比例)
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 (售价-账
面价值) - (售价-账面价值) / 尚可使用年
限×(当年折旧或摊销月数/ 12) ]
后续期间:加回已实现
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 (售价-成本
) ×当期出售比例
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 (售价-账面
价值) /尚可使用年限× (当期折旧或摊销月数
/ 12)
【考点四】长期股权投资的转换
(一)金融资产→权益法
交易性金融资产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① 长投初始成本=原股权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②原股权投资视同出售,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原股权公允+新股权公允)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原股权账面)
银行存款 (新增股权公允)
投资收益 (原股权公允-原股权账面
)
① 长投初始成本=原股权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 (原股权公允+新股权公允)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原股权账面)
银行存款 (新增股权公允)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 (原股权公允-原股权账面
)
② 原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到留存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
③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按追加投资后新持股比例计算确定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
差额,前者<后者的,差额调整长投的账面价值,并计入营业外收入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营业外收入
【总结】金融资产转权益法长投,原金融资产视同出售,新长投的初始成本=原股权公允+新增股权公允
金融资产→成本法(非同一控制)
交易性金融资产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① 长投初始成本=原股权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②原股权投资视同出售,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原股权公允+新股权公允)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原股权账面)
银行存款 (新增股权公允)
投资收益 (原股权公允-原股权账面
)
① 长投初始成本=原股权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 (原股权公允+新股权公允)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原股权账面)
银行存款 (新增股权公允)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 (原股权公允-原股权账面
)
② 原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到留存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
【总结】
① 合并成本=原股权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新增股权的公允价值)
② 个别报表中金融资产→成本法的会计处理与金融资产→权益法下会计处理基本一致,少了一步调账面操作
成本法→金融资产
处置部分股权
借:银行存款 【处置部分收到价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原账面价值×处置比例】
投资收益 【差额,可能在借方】
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计量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 交易性金融资产【剩余股权在丧控日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 【原账面价值×剩余股权比例】
投资收益 【差额,可能在借方】
权益法→金融资产
处置部分股权
借:银行存款 【处置部分收到价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
动 (原账面价值×处置比例)
投资收益 【差额,可能在借方】
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计量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 交易性金融资产【剩余股权在丧控日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
动(原账面价值×剩余股权比例)
投资收益 【差额,可能在借方】
原确认的其他
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全部转损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五)权益法→成本法(非同一控制)
借:长期股权投资 (原账面价值+新增投资公允价值)
交易性金融资产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① 长投初始成本=原股权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②原股权投资视同出售,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原股权公允+新股权公允)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原股权账面)
银行存款 (新增股权公允)
投资收益 (原股权公允-原股权账面
)
① 长投初始成本=原股权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 (原股权公允+新股权公允)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原股权账面)
银行存款 (新增股权公允)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 (原股权公允-原股权账面
)
② 原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到留存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
【总结】
① 合并成本=原股权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新增股权的公允价值)
② 个别报表中金融资产→成本法的会计处理与金融资产→权益法下会计处理基本一致,少了一步调账面操作
成本法→金融资产
处置部分股权
借:银行存款 【处置部分收到价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原账面价值×处置比例】
投资收益 【差额,可能在借方】
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计量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 交易性金融资产【剩余股权在丧控日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 【原账面价值×剩余股权比例】
投资收益 【差额,可能在借方】
权益法→金融资产
处置部分股权
借:银行存款 【处置部分收到价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
动 (原账面价值×处置比例)
投资收益 【差额,可能在借方】
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计量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 交易性金融资产【剩余股权在丧控日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
动(原账面价值×剩余股权比例)
投资收益 【差额,可能在借方】
原确认的其他
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全部转损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五)权益法→成本法(非同一控制)
借:长期股权投资 (原账面价值+新增投资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权益变动
银行存款等 (为取得新增股权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
(六)成本法→权益法
剩余股权按账面价值结转,再按权益法追溯调整
1.确认处置部分损益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2.按权益法调整剩余股权的账面价(假设剩余部分股权
一开始就按权益法核算)
(1) 调整初始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被投资企业可
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留存收益
(2) 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留存收益 (购买日至处置当期期初实现净利
润份额)
投资收益 (处置当期期初至处置日实现
净利润)
(3) 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借:留存收益 (购买日至处置当期期初宣告发放)
投资收益 (处置当期期初至处置日宣告发放)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 被投资企业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
动×剩余持股比例)
(5) 被投资企业其他资本公积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被投资单位其
他权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例题8】因部分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将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进行的下列
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
A.按照处置部分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B.剩余股权按照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至处置投资日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已实现净损益中的份额调整当期损益
C.剩余股权按照原取得投资时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已实现净损益中的份额调整留存收益
D.将剩余股权的账面价值大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的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的差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答案】ABC
查看全文,请先下载后再阅读
*本资料内容来自233网校,仅供学习使用,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