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中级经济师 > 学习笔记 > 金融笔记

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货币与金融》复习笔记

来源:233网校 2006-12-02 13:17:00

  (三)货币均衡。

  掌握货币均衡的含义和特征,掌握货币失衡的两种状况;了解货币的内在均衡机制;熟悉物价自然上涨率的经济含义,掌握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的关系。

  1,货币均衡与失衡

  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特征:1)货币供求的大体一致而非数量上的完全相等;2)动态过程,长期过程;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货币失衡: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

  总量性货币失衡:货币供给在总量上偏离货币需求达到一定程度从而使货币运行影响经济的状态。

  结构性货币失衡:在总量大体一致情况下,货币供给结构与对应的货币需求结构不相适应。

  2,货币运动过程中的内在均衡机制

  从货币需求方出发,利率上升,公众出于对金融产业或使用资金成本的考虑,会增加在银行的存款或减少向银行的贷款。结果是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增加,实际存款准备率提高了,使货币乘数下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要求融通资金数量减少,使基础货币增量下降。

  从货币供给方出发,基础货币与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量成正比变化,货币乘数与存款准备率成反比。

  货币需求是主动方,而货币供给总是处于被动地位。

  3,货币均衡水平的决定

  流通领域的货币数量,取决于货币的均衡水平。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给总是以商品价格总额形态出现,表现为一定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社会总需求总是以商品价格出现,通过货币的多次周转而实现的社会购买力(MV)。

  处理好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幅度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相配合,货币供应量应当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

  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幅度应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相互配合:

  ΔM1 = Y‘ * M0 ,Y’为GDP增长率,M0为上期货币存量,ΔM1为本期货币增量。

  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产品所包含的价值量相对下降的情况下,并不相应降低商品价格。而劳动生产率提高在技术或劳动密集性程度不同的部门并不一致,从而造成所谓的产品价格的剪刀差。

  克服剪刀差方法:通过调高价格低于价值的那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以使价格体系趋于合理化,其结果必然使价格总水平上涨,同时,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性能不断提高,也无形中使同类产品的价格自然上升,其结果也导致价格总水平不断上涨。

  货币均衡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关系:ΔM1 = (Y‘ + P’)* M0,或有 M1‘= Y’ + P‘

  (四) 通货膨胀

  掌握通货膨胀的定义;熟悉通货膨胀类型;掌握通货膨胀的原因。

  1.通货膨胀的概念

  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物价持续上涨。物价上涨作为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

  通用定义:在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度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物价上涨是其基本标志。

  2.通货膨胀的类型

  (1)按通货膨胀的成因: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包括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和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

  输入型通货膨胀,实质上是一种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现象; 结构型通货膨胀。

  (2)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公开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由于价格管制,商品短缺不能由物价上涨来反映,而表现为普遍持币待购和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3,通货膨胀的原因

  直接原因:过度的信贷供给

  主要原因:财政原因,发生财政赤字或推行赤字财政政策;信贷原因,信用膨胀。

  其他原因: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