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者的“盘算”
合作是关于定价的博弈
如果说,人们是为了好处才参与合作,那么,如何分配未来的好处,对于合作者来说就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在合作中的一切矛盾和冲突往往都是由于分配上出了问题而引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合作的本质问题理解为合作者之间关于定价的博弈,是有道理的。恰当地给自己和他人定价,这是合作博弈的必修课。在合作中给自己定一个可以持续拥有的价格,既是一个表达自我预期的过程,也是自我预期修正的过程。
在研究了制度对于合作的意义之后,我们会发现道格拉斯。诺斯在他的制度经济学中所揭示的那个原理是何等的精准和美妙:“相对价格的变化是制度变迁的诱因。”而当一个无效率的制度让合作各方的预期价格都被扭曲之后,合作或者继续停滞在无效率状态,或者合作将开始走向解体,合作各方开始寻求新的合作均衡。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高层裂变也好,集体跳槽也好,兄弟分家也好,盖因合作者之间的定价出了问题,原有的价格体系,由于没有与时俱进,结果造成了分配上的不合理,当这种不合理达到某一个阈值(也就是人们说的底线)时,合作开始面临制度的变迁或不得不使合作解体。
底线,也就是商人说的底价。要不要抛出底价?什么时候抛出底价?这往往被当作商业机密。“当你知道别人的选择之后,你就能做出对你有利的选择,”这是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纳什说的。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对你有利的选择并不一定对别人有利,所以别人并不会轻易抛出自己的底价,因此,这个底价常常是看不见的,需要去猜的。
男人与男人的合作永远都是实力的合作。“店大欺客”与 “客大欺店”说的是实力强的就敢抛出一个让人不得不接受的底价。这就是所谓“不同重量级的人,底线也是不同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输得起和赔得起。所以底线的不同,实际上是重量级的不同。对于轻量级(定价相对低的)一方来说,只有积聚力量,并等待对手实力的衰弱,才有可能在同一水平上进行新的合作。
需要特别提请注意的是:由于恐惧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往往会超出人们的想象。所以从某种角度说,恐惧就是合作双方的底线。在合作中对弱者的过分轻视,后果是严重的。以弱胜强,往往是因为弱者因巨大的恐惧压力,而把自己的底线调到了“不活了!”于是,无所畏惧者,就无往不胜。合作是不能把对手逼到绝境的,一旦突破了对手求生的底线,博弈的结果就会发生逆转。
如果说底线的变化,是因为相对价格的变化,那么在价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底线也是可以进行调整的,因为利弊的权衡不是静止的,而是报考的。底线的调整往往取决于信息的对称,而信息对称的途径就是沟通。
合作均衡与智慧尽管合作博弈是一个报考的过程,但合作在一定的时间内还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稳定用经济学的术语说,叫做均衡。什么是合作的均衡呢?合作的均衡就是每一个个体如果改变当前的合作制度安排,都不能因此得到额外的好处。这是理论上的描述。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对于改变现状的后果,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准确地把握。由于每个个体对合作的利益(风险)和合作结果的评估不同,大家都有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从而打破合作均衡,走向对大家都不利的结局,这就是为什么理性人常常会成为“理性的傻子”的原因。
企业中发生的分分合合,以及跳槽与跳槽后又回归的等等现象,告诉人们: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信息的不完备,任何决策都不可能完全满足决策者的意愿,甚至还可能事与愿违。当然,在多人合作的博弈中,任何策略都是有利有弊的,没有万全之策,只有权宜之策,得失是相互依存的,得中有失,失中有得。所以,每个参与合作的人只能是在“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中选择。而现实生活中的“相权”往往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聪明,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
好的合作,总是依赖于当事人的智慧。但有的时候“智者千虑,亦有一失”,某些偶然因素也可能导致事态朝着不利于合作各方利益的方向发展。因此,“细节决定成败”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细节中表达的信息往往预示着合作的发展方向。
成功的合作者总是比较注重细节,但又不拘泥于细节。其中的奥秘在于,他们找到了帮助自己打理细节的人,而不是让自己放弃大开大阖的气度,只会沉湎于梢枝末节。做大事总是要有大气魄。斤斤计较,婆婆妈妈,是组织不了大合作的。来源:www.examda.com
人既是智慧的动物,也是有情感的动物。在合作中,制度代表理性,理性固然是重要的,但在情感面前,制度常常会显得比较软弱。所谓“理性永远是情感的奴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与中国人合作,是守着“情、理、法”,还是坚持“法、理、情”,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中国人特别爱讲面子,这成了基本国情。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所谓的底线,也会因为感情因素的比重而变化,因为面子后面是他人对自己的定价,也包含了未来的预期收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一个合作体内,那些太不给人面子的人,往往会使合作体不融洽,从而间接地影响组织的效率。也就是说,在与中国人合作的过程中,不能忘记:感情只有建立在商业理性之上,才不至于使自己失落;理性只有在顾及人的感情之后,才不至于使自己孤独。两者之间的拿捏,是可以把合作者分出层次的。
合作中的权力与权利之争
“权力”是能够对他人产生影响的力量,“权利”是不被他人影响的权益。企业中的不同层面的合作的绝大多数矛盾,大致都是在这两个层面展开的。
当我们观察一个企业的老板与高管之间的矛盾时,通常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入手:是权力冲突,还是权益冲突?是关于眼前的权利冲突,还是关于未来的权利冲突?是关于经营权问题的冲突,还是关于所有权问题的冲突?而要对这些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往往不是局外人一眼能看明白的。
高管要想有尊严地处理好与老板的关系,应明白以下四个道理。
承认一个人的历史贡献,并不意味着相信他还能给合作体继续带来好处。因此,在做错了事之后,千万不要在老板面前说:“我曾经为党国立过战功!”这一类的话,你必须回答:“为什么一个团守不住一个车站!”否则,“崩”了你不算冤枉。
当你的权力还没有达到“舍我其谁”的时候,你的老板关注的是你在利益上是否过于计较;而当你的权力已经达到“舍我其谁”“尾大不掉”的时候,老板会更愿意用利益来换取你手中的权力。那些在事业已经达到巅峰的经理人,一夜之间被高价炒掉的故事背后,往往隐含了老板对权力丧失的恐惧。当你让别人产生恐惧感的时候,你的真正恐惧就来了。
自尊与自信,是老板的底线,也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因此,在不伤及老板的自尊与自信的前提下,权力可以争,利益也可以争。把人当人的时候,人家也把你当人。万万不可以“忠言逆耳”来为自己的鲁莽作辩护。应牢记古人的话:“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信而不谏,则谓之尸禄。”这句话其实应该反过来说:尽管在得到信任的情况下,有话不说是失职,但在没有取得信任(或已经失去信任)的情况下,谏言是没有好效果的,甚至是会产生坏效果的(如彭大将军是也)。千万不要抱怨老板的度量不大,谁让你跟度量不大的人合作呢?
“善良是善良者的墓志铭,卑鄙中卑鄙者的通行证。”不要遇上不值得与之合作的人,这是合作的要义。当合作中的恩恩怨怨,因对方的品德问题而不能翻过一页的时候,“走”其实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样的做的结果,往往是既可以维持感情,又不失风度,且还能得到相应的物质保障。
稻盛和夫的领导课
领导者如何管束追随者的梦想与欲求?一个的领导者需要具备何种情怀与特质,才能使追随者“生死相随”?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到底是怎么样的?
稻盛和夫至少是我们必须认真阅读的一个榜样。他在四十载岁月里铸造了两个世界500强—京瓷和KDDI.在稻盛初创京瓷的时候,其董事西枝一江先生除了向新公司投资,还以自己住宅做抵押为稻盛做担保,从京都银行贷款1000万日元。好男人西枝一江向其太太“请罪”:“如果公司经营失败,这所房子就有可能被收走。”西枝太太说:“如果一个男人欣赏另一个男人到了这种程度,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来源:考试大
后来者们或许愿意不吝抛金撒银,购买与韦尔奇抑或巴菲特的对话入场券或者是午餐券,但是这不意味着他们会谦恭得像个小学生—花钱但是不买账。这与当年稻盛聆听松下幸之助演讲时的情形如出一辙。彼时,松下幸之助“布道”“水库式经营”,遭来不满意一片,“说些什么呢?不正是因为没有储备,大家才每天挥汗如雨、恶战苦斗吗?如果有储备,那么,谁都不用这么辛苦。我们想听的是如何去建造这个水库,而你再三强调水库的重要性,又起什么作用呢?”“如果不能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进行水库式经营的办法,那还值得说吗?”但是稻盛和夫却“听明白了”。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
松下幸之助的“水库式经营”是指“景气时候要为不景气的时候做准备”。松下面对这等“刁难”,沉默小许,解释道:“那种办法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必须要有不建水库誓不罢休的决心。”全场哑然失笑。
坐在后排的稻盛和夫“受到像电流击身似的大冲击”。他后来解释说:“修建水库的方法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地告诉他人如何做。”
松下不能授人以渔,但是却授稻盛和夫以“鱼”—“松下先生一定是想说信心是一切的开端”,“也就是说,若没有强烈的愿望,就‘看不到’办法,成功就不会向我们靠近”。“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就不可能靠近你。”稻盛的“经营12条”之一就是“心中怀有强烈的愿望—要具有能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此地所谓之“鱼”正是愿望和信心。心中有鱼,则鱼被渔也;心中无鱼,则鱼难至。钓者若是不坚信波浪宽阔之地肥鱼穿梭,则不前往之;不前往之,则钓具无论何等精良都只能束之高阁。舍恩定理曰:新想法只有在痴迷它的人手里才能开花结果。信念对于一个人的成功具有先决性的意义,只有信念坚定者才能乘风破浪,才能在事业与人生遭遇挫折的时候坚持到底;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抵御各种泡沫般的诱惑,才能专注执著,终攀登高峰。
领导者不仅仅自己心中有“鱼”,更要让追随者心中有“鱼”。领导者更要懂得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得渔者,与樵夫把酒笑谈古往今来而已;得“鱼”者,任渔樵山夫把酒笑谈。稻盛和夫正是一个授人以“鱼”的企业领袖。当他还在自己的家雇主—也是惟一的雇主松风工业的时候,他“除了定期给家里寄钱外,便将所剩无几的工资的大半都花在了‘教育’部下和助理方面了。”他经常带领部下到公司附近的酒馆,给每人“叫上一碗素面,再要几壶烧酒”,一边喝酒,一边迂回曲折地回到工作上:“明天我们重新进行试验,争取做得更好。”
这符合某种对领导者的期待:“使追随者做本不会去做的事情的人。”一般的人正是急功近利之徒,他们无法撇清眼前的诱惑,也因此而耽于现实的牵引;他们对工具和实用的渴望是远远大于对信念理念的坚守。因此,的领导者必须告诉他们,螃蟹的味道比它的外形要妩媚得多。
相关推荐
- HR之四大个胜任力 2010-10-15
- 高学历员工的管理技巧 2010-10-15
- 如何避免企业中的“狗熊掰棒子”现象 2010-07-20
- 人力资源管理之与员工做绩效沟通要避开七个陷阱 201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