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防止涌水(b)使边坡稳定(c)防止土的上冒(d)减少横向荷载(e)防止流砂
轻型井点系统的布置,应根据基坑或沟槽的平面形状和尺寸、深度、土质、地下水位高低与流向、降水深度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⑴平面布置
1)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大于5m时,可用单排线状井点,布置在地下水流的上游一侧,两端延伸长一般以不小于坑(槽)宽度为宜。
2)如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则宜采用双排线状井点。
3)面积较大的基坑宜用环状井点,有时也可布置为U形,以利挖土机械和运输车辆出入基坑。
井点管距离基坑壁一般为0.7~1.0m,以防局部发生漏气。井点管间距应根据土质、降水深度、工程性质等确定,一般采用0.8m~1.6m,或由计算和经验确定。井点管在总管四角部分应适当加密。
图1-20 单排线状井点的布置
(a)平面布置;(b)高程布置
1-总管;2-井点管;3-抽水设备
图1-21 双排线状井点布置图
(a)平面布置;(b)高程布置
1-井点管;2-总管;3-抽水设备
图1-22 环状井点布置简图
(a)平面布置;(b)高程布置
1-总管;2-井点管;3-抽水设备
一套抽水设备能带动的总管长度,一般为100~120m,采用多套抽水设备时,井点系统应分段,各段长度应大致相等。分段地点宜选择在基坑转弯处,以减少总管弯头数量,提高水泵抽吸能力。水泵宜设置在各段总管中部,使泵两边水流平衡。分段处应设阀门或将总管断开,以免管内水流紊乱,影响抽水效果。
⑵高程布置
1)轻型井点的降水深度在考虑设备水头损失后,不超过6m。
井点管的埋设深度H(不包括滤管长)按下式计算。
式中 H1——井管埋设面至基坑底的距离(m);
h——基坑中心处基坑底面(单排井点时,为远离井点一侧坑底边缘)至降低后地下水位的距离,一般为0.5~1.0m;
i一一地下水降落坡度,环状井点1/10,单排线状井点为1/4
L——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m)(在单排井点中,为井点管至基坑另一侧的水平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