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一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市政工程学习笔记

1A414024箱形基础的施工要点和要求

来源:233网校 2006年10月23日

2)若计算出的H值大于井点管长度,则应降低井点管的埋置面(但以不低于地下水位为准)以适应降水深度的要求。
3)当一级井点系统达不到降水深度要求,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他方法降水(如上层土的土质较好时,先用集水井排水法挖去一层土再布置井图点系统)或采用二级井点(即先挖去第一级井点所疏干的土,然后再在其底部装设第二级井点),使降水深度增加。
1A414020  掌握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与方法
1A414030  掌握主体结构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⑻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几何尺寸较大,以至于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以处理温差值,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结构。
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大体积混凝土在高层建筑、高耸结构物以及大型设备基础中广泛采用。这类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外荷载引起裂缝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的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这些裂缝往往给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除了必须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要求以外,还必须控制温度变形裂缝的开展。
1)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
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的连续性,采用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一般有三种浇筑方案,如图4-55所示


图4-55  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
a.全面分层;b.分段分层;c.斜面分层
1.模板;2.新浇混凝土
    ①全面分层
图4-56a为全面分层浇筑方案。在整个模板内,将结构分成若干个厚度相等的浇筑层,浇筑区的面积即为基础平面面积。浇筑混凝土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要求在逐层浇筑过程中,第二层混凝土要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
如浇筑强度很大,相应需要配备的混凝土搅拌机和运输、振捣设备量也较大,所以,全面分层方案一般适于平面尺寸不大的结构。
②分段分层
图4-56b为分段分层方案。当采用全面分层方案时浇筑强度很大,现场混凝土搅拌机、运输和振捣设备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分段分层方案。浇筑混凝土时结构沿长边方向分成若干段,浇筑工作从底层开始,当第一层混凝土浇筑一段长度后,便回头浇筑第二层,当第二层浇筑一段长度后,回头浇筑第三层,如此向前呈阶梯形推进。分段分层方案适于结构厚度不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时采用。
③斜面分层
图4-56c为斜面分层方案。采用斜面分层方案时,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由于混凝土自然流淌而形成斜面。混凝土振捣工作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斜面分层方案多用于长度较大的结构。
2)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
①混凝土振捣应采用振捣棒振捣。振捣棒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便上下均匀振动。分层连续浇筑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以10~30s为宜,还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宜。
②在振动界线以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集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
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①养护方法分为保温法和保湿法两种。
保温法是在混凝土成型后,使用保温材料(塑料薄膜、草袋等)覆盖养护,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和温度梯度,防止产生表面裂缝。同时延长散热时间,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潜力和材料的松弛特性,使混凝土的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抗拉强度,防止产生贯穿裂缝。
保湿法是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用洒水、喷水、蓄水养护,使刚浇筑不久的混凝土在适宜的潮湿条件下,以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同时可使水泥的水化作用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
4)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由于水泥水化作用所放出的热量使混凝土内部温度逐渐升高。与一般结构相比较,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水化热不易散出,结构表面与内部温度不一致,外层混凝土热量很快散发出去,而内部混凝土热量散发较慢,内外温度变形不同,产生温度应力,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若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层将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1A414032  砌体结构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⑶砌块砌体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方法
1)编制砌块排列图

精品课程

正在播放:一级建造师考点解读

难度: 试听完整版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