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卷一>刑法

刑法常见问题分类精讲(5)

来源:233网校 2006年7月28日

[判决]
人民法院判决认为,被告人李某利用其作为教务员的职务之便,违反财经制度,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其行为已经构成挪用公款罪,应按我国《刑法》第384条的规定依法惩处。

[法理分析]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虽在犯罪主体,利用职务之便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但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第一,侵犯的客体范围不同,前者只是公款的使用权,后者是公款的所有权。第二,犯罪的目的不同,前者只是暂时挪用公款,并不是永远占有公款不还,后者则是具有非法永远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第三,客观行为手段不同。前者是公开地暂时地将公款挪作他用,用后归还,不采用永久性地掩盖挪用公款的手段;后者则是采用伪造、涂改、销毁帐目、单据、凭证等侵吞、窃取、骗取一类手段去非法永久地占有公共财物。

本案被告人李某身为学校教务员,利用其经手、管理学校公款(学生交付的书款)的职务便利,在未采用伪造、涂改、销毁帐目、单据、凭证等侵吞、窃取、骗取等非法永久性地占有公款的手段的情况下,违反财经制度,私自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并且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才归还,完全符合挪用公款罪的特征,应以我国{刑法}第384条挪用公款罪依法论处。至于被告人李某在案发后有类似贪污行为的伪造收条、存折的手段,由于其客观上已归还了挪用的公款,就说明其没有非法占有所挪用的公款的目的。其案发后伪造收条、存折行为的目的只是为了拖延还款时间,而不能以此认定其先前挪用公款的行为已转化为贪污罪口由此可见,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四十一、徇私枉法罪

[案情]
被告人:陈某,男,36岁,原系某县公安局预审员。
被告人陈某于1993年3月29日至6月26日在办理张某强*案期间,接受他人及案犯张某家属的请托,对张某的年龄进行了涂改,把1973年改为1976年生,即由年满18岁改成不满18岁,在制作起诉意见书时,又把“张某用菜刀威逼强*”情节的“用菜刀”三字予以隐瞒。此间,陈某先后两次收受案犯家属的贿赂人民币400元以及酒、水果等物品。案发后赃款已被收缴。

[问题]
对陈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判决]
人民法院判决认为,被告人陈某身为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徇私枉法,对明知罪行严重的被告人故意从轻追诉,从中收受贿赂,其行为扰乱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已触犯我国《刑法》第399条的规定,构成刑事审判枉法裁判罪,应按我国《刑法》第399条之规定依法惩处。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