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四、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本能中的性驱力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且性驱力的聚集区域从身体的一个部位转向另一个部位,而每一次转变都标志着人格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共包括五个阶段:
(一)口唇期(出生到1岁),主要满足来自与口唇相关的性欲活动。
(二)肛门期(1岁到3岁),从排泄过程中获得满足。
(三)性器期(3岁到6岁),在压抑对异性父母的爱慕之后,与同性父母建立认同,主要满足途径在生殖器地带。
(四)潜伏期(6岁到青春期),从相对平静到青春期躁动。
(五)生殖期(青春期到成年),发展出成熟的性特征,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
***主要贡献:潜意识动机的论述及重视童年期经验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
***引入了社会文化因素;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把人格发展推演到人的一生、强调青少年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人生有八大发展阶段,在每个发展阶段个体都面临特殊的发展任务,经历一次心理-社会“危机”,或者说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包含着对立的两极,个体只有尝试面对并解决这一冲突之后,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同时发展出某种特定的品质或“美德”。如果冲突无法圆满解决,那么个体自我的发展就会出现困扰乃至停滞
埃里克森的人类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p75)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感知运动期(出生到2岁)、前运算期(2到7岁)、具体运算期(7到12岁)和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
每阶段的儿童对世界及各种物质间关系有新的认识,每个发展阶段都是在前一阶段上的质变,也是后一发展阶段的基础。
在每个发展阶段中,皮亚杰认为个体主要是运用图式、同化和顺应三种原则来认识世界。
四、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存在着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基本可以划分为三种水平,每种水平各有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