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婚姻登记处的社会工作者小李在接待过程中,发现正准备离婚的王女士反复动员5岁的女儿今后跟爸爸生活,使女儿的情绪很不稳定。经过了解得知,王女士主要担心带着孩子会给自己的再婚造成困难。这让身为年轻母亲的小李对王女士的行为极为不满,在接下来的服务中,小李正确的做法是( )。
A.阻止王女士的错误做法
B.申请转介王女士给其他同事
C.立即纠正王女士的错误想法
D.关心王女士丈夫的处境
12.小毅刚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青少年服务部调入老年服务部,机构派来一位有经验的社会工作者与他一同探访社区独居老人。一次,在如何处理老人隐私问题上,两人产生分歧,最后机构负责人支持了同事的做法,小毅心中感到很失落,此时,小毅应该选择的正确做法是( )。
A.尊重同事的处理方法,以建设性的态度与同事沟通
B.尊重同事的处理方法,不再对服务中的任何问题提出建议
C.不满意同事的做法,继续向机构建议采纳自己的做法
D.不满意同事的做法,向机构提出重回去做少年服务部工作
13.小峰升入初中后,越发注重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好朋友对自己的态度。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小峰在此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
A.不断尝试新的事物
B.发展自我同一性
C.对他人做出承诺
D.学习重要知识技能
14.关于人类需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认为成长和自主是人的基本需要
B.阿尔德弗尔ERG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
C.马斯洛认为人的高级需要出现后,其低级需要就消失了
D.需要是人的基本特性,是人类活动和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15.儿童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对世界及各种事物间的关系有新认识,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当新事物和刺激出现时,儿童认识世界首先运用的是( )。
A.同化原则
B.图式原则
C.强化原则
D.顺应原则
16.小学生军军写作业总是拖拉,社会工作者与军军商量制订完成作业的时间表。执行一段时间后,军军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改善。上述社会工作者的做法主要是基于行为( )。
A.可控性特点
B.整合性特点
C.发展性特点
D.多样性特点
17.在青年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经成熟并呈现出稳定的状态,心理机能处于相对稳定的高水平阶段,社会性发展更加成熟.下列特征中,符合青年心理发展的是( )。
A.认知能力发展
B.人生观稳定
C.社会观成熟
D.友谊的发展
18.3岁的乐乐活泼好动,但语言发展迟缓,只能说出“爷爷”“奶奶”等简单的词语。社会工作者判断乐乐这种表现不符合儿童正常发育的普遍标准,其依据的标准是( )。
A.统计学标准
B.个人主观体验
C.行为适应性标准
D.社会规范标准
19.早期父母离婚的经历,使小冯对婚姻生活一直很抗拒。虽然小冯与女朋友相恋多年,也很希望给她幸福,但一直不想结婚。最近,女朋友决定与小冯分手,他很苦恼,向社会工作者小李求助。小李依据弗洛伊德分析理论为小冯提供服务,其最适宜的做法是( )。
A.采用同理的技巧,促使小冯认识到与女友结婚就能共同幸福
B.采用袒露自我的技巧,结合自己的婚后生活纠正小冯的错误观念
C.采用角色扮演的技巧,引导小冯体会其情绪和行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
D.采用自由联想的技巧,帮助小冯发现潜意识中抗拒结婚的深层次原因
20.小志10岁时,他的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去世。为便于照顾他,小志的爷爷奶奶将其带回老家抚养。由于爷爷奶奶年岁已高,平时与小志的沟通交流很少,加上小志性格内向,上初中后变得更加孤僻,不愿与同学交往,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常常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理任何人。社会工作者依据生态系统理论为小志提供服务,其最恰当的做法是( )。
A.协助小志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
B.协助小志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C.鼓励小志说出心中最真实的感受
D.帮助小志重新理解过去经历的意义
11.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社会工作虽然是一种价值主导的专业实践,但社会工作者仍要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服务对象,不应指责和批判服务对象的言行和价值观,更不应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在服务对象身上。作为一种专业服务活动,社会工作者应坚持与服务对象一起工作,共同分享对问题和需要的看法,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在这些专业服务的各个环节,社会工作者应始终坚持力图实现自我决定的原则,不应直接或间接地强迫服务对象接受任何决定与服务。因此小李应申请转介王女士给其他同事。
12.A
13.B【解析】本题考查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将人的发展分为:婴儿期(0~1岁)、幼儿期(1~3岁)、儿童早期(3~6岁)、儿童中期(6~12岁)、青少年期(12~20岁)、成年早期(20~40岁)、成年中期(40~65岁)、成年晚(老年)期。其中青少年期的重要联系是:同辈群体,角色模式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
14.D【解析】本题考查人类需要的含义。人的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应,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它通常以愿望、意向等形式表现出来。需要是人的基本特性,是人类活动和行为积极性的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说,需要可以看作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5.A【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在各个发展阶段,个体主要运用图式、同化和顺应三种原则来认识世界。图式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环,个体将活动系统化,在头脑中形成“心理图式”。适应包括了同化与顺应这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当有新的事物和刺激出现时,个体先用同化原则使新事物与旧图式发生联系,使新的信息被吸收到已有的图式之中;同时再用顺应原则把旧图式加以改变,从而使之与新的环境与刺激相适应,并最终形成新图式。
16.A【解析】本题考查人类行为的特点。人类行为的特点:(1)适应性。(2)多样性。(3)整合性。(4)可控性。(5)发展性。其中,可控性是指人类行为是人发出的行为,人类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身的行为,使其向着目标前进。
17.A【解析】本题考查青年阶段的主要特征。在这青年阶段,青年人感知、记忆、想象能力均达到成熟水平,并且进入人生最佳时期。青年人的心理机能处于相对稳定的高水平阶段,他们的机械记忆能力、思维敏捷性虽略有下降,但心智活动的效率却达到最高水平。青年人的认知发展表现为能力发展。能力的核心部分是思维,包括理解、命题、分析、推理和证明等,其基本特征是概括。
18.A【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标准。划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标准有:(1)统计学标准。大多数人相似或一致的行为在统计学上被认为是正常的,如果偏离统计上的正常值则会被认为是偏差行为。(2)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如果个人的行为符合当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该行为就是正常的,否则就被视为是有偏差的行为。(3)行为适应性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和改造环境。(4)个体主观体验。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某种行为正常还是偏差的判断。
19.D【解析】本题考查精神分析社会工作遵循的原则。精神分析社会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在治疗过程中要坚持个别化原则。强调每个人的早期经验都是不同的,这也是对社会工作专业早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点。(2)精神分析理论强调要与服务对象签订治疗契约。因为精神分析治疗过程是一个重温过往痛苦经验的过程,必定会引发不愉快的情绪,服务对象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3)治疗者要为受助人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以保证能够顺利地了解他隐藏在潜意识中的经验,并保证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不会给服务对象造成新的伤害。(4)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服务对象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自由地讲出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物,治疗者要在其中看到内在联系,发现内在冲突。(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倾听和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与感受,要给予支持和接纳。
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