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②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学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作用,失去任何一方,教学活动便不存在。③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教学作为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具有课内、课外、班级、小组、个别化等多种形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课前准备、上课、作业、练习、辅导、评定等都属于教学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活动,一个过程,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 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3. 教学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②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③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4. 教学的一般任务 教学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学的一般任务如下: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 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重要任务) 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6. 教学过程的理论是教学的基本理论 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一行的统一过程。后来的儒家思想孟学派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是“从做中学”的过程。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7. 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 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其观点如下:⑴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教与学生学这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的活动。其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 ⑵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学生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认识的间接性 ②认识的交往性 ③认识的教育性 ④有领导的认识 教学认识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形成学生(主体)--课程与教材(客体)--教师(领导)相互作用的特殊的“三体结构”。
8. (简答)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教学基本规律)? ⑴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⑵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⑶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学具有教育性。⑷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9. (判)教学中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与人类实践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方式不尽相同,教学中往往将直接经验典型化、简约化,主要方式是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等。
10. (简答)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中怎样使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第三,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11. (论述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③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12. 教学过程的结构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 ⑴引起学习动机 ⑵领会知识 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⑶巩固知识 ⑷运用知识 ⑸检查知识 ①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②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 ③每个阶段的功能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13. 教学原则 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原则是人们从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14.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 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运用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而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
15. (简、论述)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 ⑴直观性原则 ⑵启发性原则 ⑶巩固性原则 ⑷循序渐进原则 ⑸因材施教原则 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6.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17.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维,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学记》中指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苏格拉底,他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18.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19.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朱熹“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夸美纽斯主张“应当循序渐进的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20.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1.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乌申斯基也指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实际不能离开思想。”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求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22.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23. (多选、简)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①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③学生特点 ④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⑤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4.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②注意启发 ③讲究语言艺术
23.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问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①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③要善于启发诱导 ④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
24.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①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③做好讨论小结
25. 演示法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②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③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26. 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①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②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渐提高 ③严格要求
27.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试验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①明确目的②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③要求学生独立操作,要求所有学生都亲自操作;及时检查结果,要求学生按照规定写出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