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教程》第十一章思考与练习

来源:233网校 2006年7月10日


二、讨论题
1.为什么说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2.如何将课堂教学艺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你认为什么样的课算是一节好课?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4.为什么说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5.阅读本章学习参考资料谈谈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表达有哪些方式,它的作用如何以及如何改进师生间的体态语言交流。

三、教学实践
1.建议去中学见习一次,看几节课,对其中的一节课作出听课记录,然后分析这节课的教学进程,阐明这节课贯彻了什么原则,运用了什么方法,并对这节课作出评价。
2.结合音像教材中的教学录像片,学习课堂教学的艺术,并进行评价。
3.将上一章设计题中要求大家写的教案付诸实施,进行试讲,同学间互相观摩、评价。

四、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一)
【训练内容】
导入技能训练。

【训练目标】
1.根据不同的情境设计不同的导入语;
2.初步掌握导入语的技巧;
3.23分钟内完成导入语的讲述。

【训练程序】
1.学习和研究导入技能的有关理论。
2.从你听过的所有的课中,回忆一次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的导入语。写下来,然后给全班同学讲述出来。
3.观看教学录像,仔细体会教师的导入语。
4.提供范例:阅读下面的导入语,说说这样的导入语好在哪里,有何特色。
(1)悬念导入法:“对数计算”。(这时几乎没有一个学生相信这个结论)师:不相信就算算看。学生再也憋不住了,个个紧张地进行对数计算……
(2)情境导入法:全国特级教师于漪在教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
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人物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看了悲剧,使人泪下。《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了孔乙己悲惨的一生,可我们读了以后,眼泪不会夺眶而出,而是感到内心一阵痛楚。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到底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
5.导入实践:①将上一章设计题中要求大家写的教案中的导入部分进行实践;②情境训练:当你走进教室,同学们正在大声地争论着上节体育课拔河比赛的输赢,你该怎样说才能把全班同学的情绪稳定下来并把同学们的心思拉回到你的课堂上来呢?要求:必须结合各不同的学科设计导入语。先写成书面文字,然后依次上台讲述,不得超过3分钟。
6.经过分析评价,进行修改或重新设计导入语,进行再实践。
【训练评价】
评价指标:能使学生把握学习目标,并且具体(25分),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启发性(30分);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安定学生的学习情绪(20分);形式新颖活泼(15
分),态势自然,普通话标准(10分)。总计:100分。

技能训练(二)
【训练内容】
讲授技能训练。
【训练目标】
1.初步掌握讲授的方法与技巧;
2.要求讲析清晰、归纳中肯、评点精当。
【训练程序】
1.学习课堂讲授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2.提供范例:
(1)讲析语,就是用于口头分析的语言,目的在于把教材中所包含的各种因素剖析清楚。如:语文课《木兰诗》一课中的讲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用排比句渲染从军准备工作的忙碌气氛。“东”、“西”、“南”、“北”,是位置的虚指,在多方铺排的同时造成错综变化,读起来有气势。与开头的“叹息”相对照,刻画出木兰出征时的雄健形象。这种句式是复叠错综的句式,几个句子在形式和词语上基本相同,但其中又有变化。
(2)归纳语。如果说课堂教学的讲析阶段,教师还只是把局部的现象的感性的材料给学生讲清楚,那么接着而来的就必须进一步给学生从整体的本质的理性的高度进行归纳,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掌握要领,找出规律。如语文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讲完三味书屋的陈设之后,老师说:“陈设古旧,气氛沉闷,越是突出了百草园生活的乐趣。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是十分单调无味的,但鲁迅先生还是千方百计地寻找快乐,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封建教育的不满和反抗。”
(3)评点语,是一种评述的形式,但比一般评述更精要,更有见地,常常起点拨作用。如一位军事教员讲孙子的战略战术思想,当他列举了现代战争的巨大物资消耗时,他略作停顿,正色道:“现代战争不是‘打不起’,而是‘打不起’!”即现代战争不是打不起来,而是经济上支付不起如此巨大的开支和消耗。评点语内涵精深,形式灵活,是教师思想、道德、学识、智慧的结晶。
3.优秀教师课堂实录观赏。放完录像后,讨论下列问题:①录像中,何处讲析,何处归纳,何处评点?这几者的关系是如何处理的?②你认为这堂课哪些地方讲得最成功?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为什么?

4.放映几段电影或电视故事片的录像片断,每段放三分钟,然后按要求,学生依次上台作口头分析,每人不超过三分钟。

5.话题训练:①我心目中的老师职业;②怎样跟同学相处;③谈谈自己对某一社会现象的看法;④口头分析一种物理(或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现象。要求:运用讲析、归纳、评点等手法,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6.参照评价指标,自评互评,并反复练习。

【训练评价】
评价指标:讲析不蔓不枝、有重点、条理清晰(30分),归纳准确、把握了要领、简洁(30分),评点有见地、恰当、有启发性(30分),态势自然、普通话标准(10分)。总计:
100分。

技能训练(三)
【训练内容】
结束技能训练。
【训练目标】
1.初步熟悉几种结课的方式与技巧;
2.根据教学的需要能设计恰当的结束语。
【训练程序】
1.提供范例:
(1)归纳式结束:(语文课《春》)
师:同学们回去要把全文背出来,仔细地体会朱自清先生文章的用词造句的妙处。他写的这篇文章哟,很清新,就好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下来一样!这些词句都从他的笔端流淌出来,
我们要好好地学习,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他是笔笔扣住春天的景物特点来写的。我们学完以后,要写一篇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文章。今天课后没有书面作业,全文要朗读背诵。
(2)拓展延伸式结束:教师讲完了《孔雀东南飞》的结尾部分后,他陡转话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据说刘兰芝“单身赴清池”遇救,焦仲卿也没有“自挂东南枝”,后来他们居然还破镜重圆。那么,按照人物的命运,我们应如何结束全诗?
2.观看几段教学录像的结束语,指出它们的特点及作用。
3.将上一章设计题中要求大家写的教案中的结束部分进行实践。
4.经过分析评价,进行修改或重新设计结束语,进行再实践。
【训练评价】
评价指标:与讲授的内容联系自然、紧密(30分),生动、有一定的创造性、表述简洁、清晰(30分),设计的形式符合要求,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30分),态势自然、普通
话标准(10分)。总计:100分。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