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教程》第十二章思考与练习

来源:233网校 2006年7月10日


参考答案:
一、基本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小结
2.准备,审题,做题,检查,改错
3.优选,奠基,攻关,反复,巩固
4.默读,读文字群,跳读,选读,全神贯注
5.有序律,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对比律,组合律,变式律,协同律
6.协同法,理解法,形象法,强化法
7.分析与综合,比较与概括,抽象与具体,判断与推理
8.合成法,粘合法,夸张法,联想法
9.发动阶段,准备阶段,潜伏阶段,解决阶段,验证阶段
10.直接类比法,间接类比法,因果类比法
11.机械式模仿,启发式模仿,突破式模仿
12.默写式智力激励法,卡片式智力激励法,三菱式智力激励法
13.接近联想,相似联想,控制联想
14.异质同化原则,同质异化原则
15.分类和系统化记忆法,改错记忆法,推理记忆法,联想记忆法

(二)选择题
1.B2.A3.B4.A5.C6.A

(三)判断题
1.错误。预习的目的是对将要学习的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听课可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
和掌握教材,同时发展各方面的能力。预习得再好也不能代替听课。
2.正确。
3.错误。计算粗心属于技巧疏漏性错误,关系到科学素养和非智力因素。因此要高度重
视,努力防止和纠正。
4.正确。
5.正确。
6.错误。默读时嘴巴微动(即默朗读)和指读(手指或铅笔在书上移动读)都不出声,
但不是真正的默读。
7.错误。略读时可以“一目十行”。
8.正确。
9.正确。
10.错误。创造是由模仿开始然后再进行独创的。

(四)解释题
1.分析是把事物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或把整体的各种特性或不同方面区分开来分别加以考察的思维方法。
2.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特性或不同方面综合成为整体加以考察的思维方法。
3.比较是找出各种不同事物的相同点即区别事物异同的思维方法。
4.概括是把事物的各种特点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的方法。
5.抽象是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思维方法。
6.推理就是已知的前提判断推出求知的结论判断,对应反映两个客体之间的某种关系的思维方法。
7.创造就是提供前所未有的思想或产物。
8.所谓创造力,是指主体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主要是指能产生新设想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能产生新成果的创造性技能。
9.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思维,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朝不同方向思考,以寻求多种解答。
10.灵感思维也叫顿悟思维。它是指创造性思维在久经酝酿接近成熟的时候,突然豁然贯通,思维由混沌状态一下子变成清晰状态,妙思泉涌,顿时领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思维现象。
11.形象思维就是依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选择、分析、综合,然后加以艺术塑造的思维方式。
12.所谓创造技法,就是创造学家根据思维发展规律总结出来的创造发明的一些原理、技巧和方法。
13.所谓类比发明法,就是一种确定两个以上事物间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14.等值变换法就是通过相互模拟、借鉴、产生联想来改变原来的对象而进行创造的方法。
15.智力激励法就是在较短时间内开发人的创造力,产生创造设想的方法。
16.假想构成法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把人们从习惯思考中解放出来进行创造活动的一种创造方法。
17.缺点列举法就是通过发掘事物的缺陷,把它的缺点一一列举出来,针对具体问题寻找改革方案,进行发明创造的一种方法。
18.希望点列举法就是摆脱原有物品的束缚,从人们的“希望”出发,提出各种新的设想,而进行发明创造的方法。
19.检核表法是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发明的对象,列出有关问题,然后一个一个来核对讨论,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创造发明的设想。
20.统摄法就是通过已知的东西作媒介,将毫无关联的、不相同的知识要素结合起来,以打开求知世界的大门,勾起人们的创造欲望,使潜在的创造力得以发挥,产生出众多的创造设想,也就是提取现有事物的长处而创造出新的东西。
21.形态分析法是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分解成各个独立的要素,然后采用图解的方法,将这些要素进行排列组合,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发明的设想。
22.活用创造设想法是帮助人们在众多的设想中选出最佳方案的方法。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