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
1.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答: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社会要求包括生产、经济、政治、道德、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学校课程直接受制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规定。社会时代发展的状态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结构体系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如古代,学校教育重语言、政治、伦理和宗教等学科。至近代,自然科学学科、技术性学科、社会科学学科才逐渐在学校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现代的学校课程必须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以及内容、手段的更新变化。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课程内容应反映各门科学中那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时间价值的基本理论、法则和基本概念。课程的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4)课程理论
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理论及课程的历史,对课程产生重要的结构性影响。
学校课程毕竟是要传递通过其他社会经验难以获得的知识,而学科是知识的最主要的支柱。由于不同的学科专家熟悉该领域的基本要领、逻辑结构、探究方式、发展趋势,以及该学科的一般功能及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所以,学科专家的建议是课程目标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由于学生、社会、学科这三个因素是交互起作用的,对任何单一因素的研究结果都不足以成为课程目标的惟一来源。如果过于强调某一因素,就会走到极端。课程史上出现过的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学科中心课程就是这类典型的例子,它们基本上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3.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答: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程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评价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发现课程与教学存在的不足,找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从而提出改进的建议,以有利于课程与教学的改进和学生学业成就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过去学校教育主要采取考试的评价方式,分数成为学生评价的惟一指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将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在我国,量化评价范式一直是主导的评价范式,标准化测验,常模参照测验等评价工具非常流行。这种测验侧重于简单的知识记忆和机械训练,很多复杂的思维活动及其过程无从考察,以至于出现只重视评价结果,不注重评价过程的流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更加科学。
(4)强调参与与主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评价不仅仅是老师的工作,学生的自我鉴定和互相鉴定也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评价被看作是课程与教学的一个有机环节,也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评价作为一个过程,不仅仅关注结果,评价的过程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4.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答: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他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其中课程设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确定教育目标
泰勒认为目标的确定须以广泛的教育哲学为指导原则,主张通过三个来源来确定,即学习者本身,当代校外生活和学科专家的建议。由于从这三个来源中所得到的目标不但数目多,而且会出现彼此不一致的情况,泰勒又提出对目标进行“过滤”的两道“过滤网”:一是对照学校的办学方针和社会哲学,删掉部分不合要求的目标;二是依据学习心理学,删去学生达不到或不符合其年龄特点的目标。
(2)选择学习经验
所选经验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助于获得组成各种知识的原理、原则、实验、事实等;有益于发展学生的社会态度和兴趣。
(3)组织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的组织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断重复练习和继续发展的机会;后一经验须在前一经验的基础上拓宽和深化;注意学习经验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学生行为与所学内容的统一和连贯。
(4)评价学习经验
评价学习经验包括教育方案实施前、后的两次评价,并对评价结果作恰如其分的解释。
5.简述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答: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课程。这就要求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
(2)从“双基”到“四基”的趋势
基础教育领域不仅坚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双基”,也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趋势
道德情操的养成是任何教育都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当今社会全球化、网络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难度都加大加重了。
(4)课程综合化的趋势
综合课程的提出及发展缘于对分科教育缺陷的批判,综合和分科各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划分也是相对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状况和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目标,不同阶段的课程综合具有不同的意义。
(5)课程社会化和生活化的趋势
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实际之间的联系,使它们更有效地融合起来,给已经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而充分学术化了的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把中小学的通识教育和劳动,技术、职业教育适度融合起来,通盘考虑。
(6)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
三级课程是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下一级课程对上一级课程必须既坚决执行,又创造性地自主开发。
(7)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时代内涵就是要利用新技术带来的可能和机遇,为各种不同特色的学校和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发并提供相适应的课程和教材,促进教学过程的因材施教。
(8)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
那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和发展的资源在新的教育价值观的引导下,将会逐步占据主要地位。
(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必将进一步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健康前进
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与改革的体制必将更加健全,队伍必将更加巩固,机制必将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