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 )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印度
C.希腊
D.埃及
A.广泛性
B.普遍性
C.强制性
D.全民性
5.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是( )。
A.环境
B.教育
C.社会
D.实践
6.学生的社会地位属于学生( )问题。
A.法律
B.权利
C.责任
D.义务
7.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课程表
8.夸美纽斯教学论的基础是( )。
A.心理学统觉论
B.伦理学
C.整体认识论
D.个体认识论
9.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制
D.设计教学法
10.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是以( )的发表为标志的。
A.《大教学论》
B.《民本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话》
11.《普通教育学》是( )的教育学代表作。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12.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小学教育培养目标
B.小学教育内容
C.小学教育方法
D.小学教育目的
13.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是瑞士心理学家(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格塞尔
D.洛克
13.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A.受教育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15.重在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地方课程
1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定的( )。
A.实践活动
B.认识活动
C.课外活动
D.兴趣活动
1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作好辅导
18.主张“有教无类”,以“仁”为核心的最高道德标准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19.把教育的最高目的限定为“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
B.拉伯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20.“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中国古代( )的教育主张。
A.朱熹
B.墨子
C.荀子
D.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