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简答题
1.答: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三个方面:
(1)普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必须保证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接受一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对所有的入学儿童平等公正的对待。(2分)
(2)基础性。我国的教育体系,一般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2分)
(3)强制性。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这就是义务教育的强制性。(1分)
2.答: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1分)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1分)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分)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1分)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分)
3.答:学生在校学习的特殊性表现在:
第一,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生学习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学生的学习是以间接经验为主,通过学习接受并传递人类的文化知识和智慧,并在传承中实现自我。(2分)
第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这是学生与从事学习活动的其他社会成员的区别之一,学生尚未成熟,缺乏经验、知识和独立性,需要通过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来指导,而教师的指导不仅使学习更有成效,也是在一定情况下使学习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2分)
第三,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它是由一定的教育制度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规定了的活动。(1分)
4.答:教学过程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引发学习动机。这是教学的起始阶段。(1分)
(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1分)
(3)巩固知识。巩固知识是指学生通过各种复习,对学习过的材料进行再记忆并在头脑中形成巩固的联系。(1分)
(4)运用知识。运用知识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1分)
(5)检查知识。检查学习效果以发现教学当中的问题,及时调整,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1分)
五、论述题
1.答: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3分)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分)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3分)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分)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2分)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分)
2.答: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一个报考的过程,它包括计划、准备、实施、检查、总结等基本环节。(3分)
(1)周密计划,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起始环节是制定活动计划,活动计划是全体参与活动的人员的行动纲领,是课外活动后继环节的依据。(3分)
(2)认真准备,抓好落实。做好思想动员、落实任务、准备器材和场地、安全和纪律方面的准备。(3分)
(3)认真实施,全面检查。实施是课外活动的核心环节,在这个阶段,活动教师要做好指导、协调、激励、检查等工作。(3分)
(4)及时总结,巩固成果。总结是课外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要全面总结本次活动,总结要以事实、实际效果为依据,以教育学生为目的,客观公正地评价本次活动的成败。(3分)
最新试题:
历年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