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小学心理学试题

2014年甘肃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4)

来源:233网校 2014年9月20日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边缘的交叉学科。
2.C【解析】延脑、脑桥和中脑合称为脑干。
3.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注意分配的典型含义。要注意区分注意的分配与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又叫分心。
4.D【解析】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5.D【解析】此题考查动作记忆的特点。
6.B【解析】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艾宾浩斯根据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
7.B【解析】思维间接性是指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
8.B【解析】处在形象—抽象水平的儿童概括能力处于从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概括中,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表象,表象的内容也更为精确而富有概括性。因此,他们的概括虽然还有一些外部的、菲本质的特征或属性,但是内部的、本质的特征或属性大大增加。
9.D【解析】情绪活动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
10.B【解析】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人的行动与道德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举止符合一定社会道德准则的需要时,就感受到道德上的满足;否则,就感到惭愧或内疚。我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富有同情心和对事有责任感,这些都属于道德感。
11.C【解析】小学低年级儿童在教师的要求下,通过行为规范的训练,掌握了一些具体的道德规范,但还没有形成必要的道德行为习惯。大约四年级以后,他们才逐步养成初步的道德行为习惯。
12.C【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D【解析】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常常保持在360cm,称为公众距离。
14.A【解析】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性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
15.A【解析】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其他三个选项全部都是外部动机的情景。
16.C【解析】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兴趣、志向、世界观(小学儿童表现为价值观)等心理成分。
17.D【解析】能力、知识、技能三者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18.A【解析】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19.B【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20.C【解析】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学生将茄子、白菜、青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是概念学习。
二、填空题
1.心理过程个性心理2.无条件条件3.感知觉4.推理5.概念同化6.学龄期儿童
7.道德行为习惯8.交往9.志向10.自我检查11.社会视角转换12.能力发展良好个性
13.遗传14.教师角色15.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16.精细加工策略17.诊断性评价

历年真题:甘肃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试题及答案

考前多做试题:2014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冲刺必做!!

国考在即,抓住最后一次:2014教师资格辅导,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一次过关!免费试听>>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