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每小题1分.其20分)
1.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
2.将学习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不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 )
3.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 )
4.人格障碍是后天教养的结果。 ( )
5.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 )
6.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 )
7.学习准备是一个报考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 )
8.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 ( )
9.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 )
10.听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既是有意义学习,也是有指导的发现学习。 ( )
11.提出“成功智力”概念的是梅耶。 ( )
12.在《心理结构》一书中提出八种智力的是加德纳。 ( )
13.智力的PASS模型是戴斯提出的。 ( )
14.心理学将对自身认知活动有所意识的能力称为元认知。 ( )
15.记忆是一个被动保持信息的系统。 ( )
16.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方面较为明显的变化在记忆广度的增加。 ( )
17.概念是构建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石。 ( )
18.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学龄前是不能真正掌握数的概念的。 ( )
19.人所具有的最有力的认知技能是问题解决的能力。 ( )
90.儿童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具备就是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 ( )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赵老师是某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他最近遇到了教学上的困难。他一贯好用的“奖励小红花”策略现在越来越没有效果了,而这一策略在三年级以前是非常有效的。
1.“奖励小红花”属于( )。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自我控制法
2.用“奖励小红花”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是激发( )。
A.内部学习动机
B.外部学习动机
C.远景性动机
D.附属内驱力
3.奥苏伯尔认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到小学高年级,( )开始占优势。
A.内部学习动机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学习兴趣
4.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
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学
B.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C.正确指导学生归因
D.根据作业难度,控制动机水平
(二)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镇,人们发现了两个“狼孩”。这两个“狼孩”后来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人们还给他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在孤儿院里,人们首先对他们进行了身体检查,发现他们身体的生理系统是正常的,只有少许营养不良。人们还发现这两个狼孩虽然长得与人一样,但行为举止却完全和狼一样。他们白天睡觉,夜晚活动,常常像狼那样嚎叫。他们用四肢爬着走路,用手直接抓食物送到嘴边吃。于是研究者就在人类的正常社会环境里对其进行训练,教他们识字,教他们学习人类的基本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然而,阿玛拉不幸死亡,卡玛拉在四年之后(十一二岁)才开始能够讲一点点话,但智力只相当于一个普通婴儿的智力水平。
1.“狼孩”的案例说明了( )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2.个体心理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差异性
D.不平衡性
3.卡玛拉经过训练,智力水平也只相当于一个普通婴儿的智力水平,为什么?( )
A.不适应人类生活
B.没有接受学校教育
C.错过智力发展关键期
D.没有父母关爱
4.“狼孩”的案例说明了( )。
A.心理是个体对于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B.社会实践决定人的心理内容
C.心理活动是主动的
D.心理活动是被动的
您还可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