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A 【解析】构成互动系统的学校教育中的三个核心因素是教师、学生和环境。
2.D 【解析】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C 【解析】认为人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产生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即榜样的行为学习,获得间接经验的学习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
4.B 【解析】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
5.C 【解析】问题情境就是有让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6.D 【解析】由兴趣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内部动机。
7.B 【解析】题干所示符合“变式”的内涵。
8.B 【解析】为促进迁移,教师在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应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
9.A 【解析】题干是聚合思维的定义。
10.A 【解析】皮亚杰采用的道德研究方法是故事对偶法。
11.A 【解析】梅和哈特肖恩的“诚实”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或品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景与教育。
12.B 【解析】题于是同化期的特点。
13.B 【解析】题干符合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的特点。
14.B 【解析】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当学习任务比较复杂而且困难时,可达到最佳水平的学习动机应该是低。
15.B 【解析】在小学阶段,学生规则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接受学习。
16.D 【解析】艺术表演能力、绘画能力属于特殊能力。
17.D 【解析】小学生在挫折情境下,常会产生打人毁物、一意孤行的行为。
18.B 【解析】师生之间发生了冲突,教师应主动化解矛盾,这是由教师有主导面的多重角色的特点决定的。
19.A 【解析】对小学生而言,为帮助其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和记忆,对教材中的重点部分应进行摘录和划线。
20.A 【解析】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评价意义的是性格。
21.D 【解析】相对标准是以其他学生的成绩为依据,构成一个常模参照系,因此选D。
22.C 【解析】布鲁巴奇提出了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
23.D 【解析】具体运算阶段形成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24.D 【解析】一般情况下,心理学家们按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将其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25.A 【解析】认知内驱力以知识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所以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
26.C 【解析】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27.D 【解析】陆钦斯为了探索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设计了“量杯”实验。
28.C 【解析】感性概括是在直观基础上凭直觉、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
29.B 【解析】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30.C 【解析】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分成了五个阶段,第五个阶段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二、多选题
1.ACD 【解析】学习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内隐性、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控制的统一性。
2.AB 【解析】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3.ABCDE 【解析】略。
4.ABDE 【解析】概念的结构包括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特征、概念实例。
5.BCDE 【解析】结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强化原则、程序原则。
6.ADE 【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包括依从、认同、内化。
7.ABCD 【解析】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通过审题、联想、知识理解、课题类化等环节来完成。
8.ABCE 【解析】判断一位教师编制的测验是否好的标准是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9.ABCE 【解析】个体心理的不同系统在发展中是不同步的。
10.ABC 【解析】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性别、年龄、种族等的差异。智商分数与同龄团体的差异属个体差异。
11.ACD 【解析】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是属于性格差异。
12.BCDE 【解析】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
13.ABDE 【解析】略。
14.AC 【解析】只有AC项符合创造性活动的定义。
15.BCD 【解析】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序列性和认知性。
16.CD 【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
17.AD 【解析】学生群体差异包括年龄差异和社会文化差异。
18.ABDE 【解析】心理障碍儿童不属于特殊儿童。
1 9.AC 【解析】从性质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
20.ABCDE 【解析】正强化是呈现愉快刺激增强反应概率,选项均符合该内涵。
您还可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