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常规管理;(2)平行管理;(3)民主管理;(4)目标管理。
2.(1)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2)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3.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是新课程下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的要求如下:(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现代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促进了新型班级的建立,从而为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提供了保证。(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实行班级干部的轮流执政制,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并学会与人合作。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级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4.学生集体并不是通过简单的道德说教就能培养和建立起来的。建立良好集体应采取以下一些基本手段和方法:(1)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对学生提出教育要求,有助于很快地整顿学生集体的秩序和纪律,使刚刚建立起来的集体迅速走上正轨。(2)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集体的特征首先是有共同奋斗目标。明确的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好像是黏合剂,它能够把全体成员心连心地紧紧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3)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良好集体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干部队伍的水平,因为他们是集体的领导核心,是群众的带头人。学生干部应是学生中最有活动能力的、在学生中最受尊敬的人。(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学生集体是否形成了健康的舆论,这是集体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培养健康的舆论,首先,要经常进行正面教育,使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荣辱有正面的认识。第二,要结合实际事例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评价。第三,要注意控制各种信息,表扬和宣传积极的共产主义思想行为,对消极落后的言行,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加以抵制。第四,要特别重视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
5.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班级组织按照社会需要和教育目标,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交往、游戏、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和知识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目标、集体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关系,在社会主体价值观和公民精神的指导下,把个人的兴趣、需要、愿望升华为符合社会期望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使学生成为热爱祖国、造福人民的集体主义者。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班级教学目标的规范性、课程结构的系统性以及教学过程的简约性和可控性,是学生学习社会经验,获取科学文化知识、技能的独特条件。教育者通过班级组织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获得社会生产生活的经验和技能,并为进一步发展社会文化科学知识奠定基础。
(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班级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师生交往及同龄伙伴交往中展开的,而班集体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必然形成相应的社会规范。
(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通过学习适当的角色进入社会,获得一定的地位。班级组织为学生的角色学习提供了多方面的条件。
6.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解决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就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7.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着多重角色,担负着多种责任,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小学班主任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8.(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9.(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3)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4)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5)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
10.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其常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了解学生。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部分。班主任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体的思想品德、个体的学习、个体的身体状况、个体的心理、个体的家庭。对群体的了解包括对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了解。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包括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3)建立学生档案。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一整理一鉴定一保管。
(4)个别教育。班主任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就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个别特点进行教育。
(5)班会活动。班会活动是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优良班集体的重要方法,也是养成学生活动能力的基本途径,所以它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个体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社会、学校等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各自的影响。班主任应协调校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11.(1)基本情况;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本学期主要活动与安排。(2)月计划或周计划;活动计划。
12.(1)先进生的心理特点。在一个班中那些思想好、学习好、纪律好、劳动好、身体好的学生一般被称作先进生。他们一般有如下心理特点:自尊好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
(2)先进生的教育要求。①严格要求,防止自满。班主任对他们不能偏爱,而要严格要求,对其缺点和所犯的错误不能轻易放过,要及时批评,防止先进生产生自满心理。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班主任应努力满足先进生的补偿心理,使先进生沿着“偶然失败一再次表现一表现成功一自信心增强一不懈努力,,的良性循环轨道前进。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竞争无所不在,先进生由于其各方面的表现,往往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与其他同学进行不公平竞争。班主任应营造一种团结互助、你争我赶的良性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公平的前提下进行竞争。④发挥优势,全班进步。班主任可利用先进生的优点,让全班学生模仿,即发挥先进生的榜样作用,让全班同学都取得进步。
13.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应从后进生的心理特征人手,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方可取得较好的成绩。
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是:(1)不适度的自尊心。(2)学习动机不强。(3)意志力薄弱。
针对以上心理特征,教育应注意如下两方面:(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后进生特别需要温暖和热爱,因为他们经常遭到同学的自眼,家长的嫌弃。人格上得不到尊重,就会与教师、同学、家长处于对抗状态。教师只有爱他们,才能转化他们。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机,启发自觉学习;利用原有学习动机的转移,产生学习的需要;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提高分辨是非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班主任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后进生,利用其优点作为推动他们前进的动力和转化的良好开端。
14.(1)主题班会的定义。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2)主题班会的形式。①主题报告会。选定一个主题,请人作专题报告。这种形式听者处于被动地位,具有灌输性。②主题汇报会。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活动(如参观、读一本书、访问等)以后,班主任组织学生将所见、所闻、所思在班上交流汇报。这种形式具有交溢性。③主题讨论会。为解决某一问题或达成某种共识而进行的讨论会。这种形式具有广泛的民主性。④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这种形式具有明显的竞技性。⑤主题竞赛。如智力竞赛、演讲比赛、跳棋比赛等,这种形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⑥主题晚会。如诗歌朗诵会、野营晚会等,这种形式具有很大的娱乐性。
15.(1)操行评定的定义。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它主要由班主任负责。
(2)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①学生自评。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设计编写测试题,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文化学习、遵守纪律、劳报考度、体育锻炼等方面。学生对照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填好测试题。②小组评议。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个评议小组对每个学生的自评结果进行复议。③班主任评价。小组评议后,班主任根据小组评议和班级工作记录,综合分析,给每个学生写出切合实际的评语,并给定等级。④信息反馈。班主任把评定的结果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告诉学生,必要时,做出解释。
16.教师若要出色地完成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的任务,必须做多方面的准备和努力。要开展好课外活动,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有能使学生叹服的“绝招”,这是指导教师的地位能否在学生心目中真正确立的保证。
(2)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足够的、超出于学生的了解,包括历史与现实、知识与人物,这样才能发挥咨询的作用。
(3)教师要调整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外活动中,师生间的关系更具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特点,学生的年级越高,就越是如此。
(4)课外活动要求教师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一般倾向,而且要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不仅要组织好学术型、科技型、艺术型的学生及相应的活动,而且更要关往那些没有突出才能和明显的兴趣爱好的学生。
(5)为了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经验,为了深入开展有关课外活动的教育研究,教师还需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认真记录、总结自己所指导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17.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课外活动的主要特点如下:①灵活性;②综合性;③实践性;④自主性。
18.学生的活动不仅有课堂的学习活动,而且有课外生活,认真组织学生的课外生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如下: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组织小学课外活动必须从全面贯彻教育目的,落实小学培养目标的高度确定每一项课外活动的具体目标要求,要仔细周到地考虑每一具体活动可以使学生受到哪一方面思想品德教育,要使学生掌握何种类型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什么样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2)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要使学生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就要使活动本身具有吸引力。吸引力来自活动符合学生的各种兴趣和需要,来自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方式的变化多样。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课外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因此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让学生以自主的姿态来组织、参加活动,使他们从中学会自治、自理和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19.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以增加其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班主任还要让他们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20.分析:如果是单纯的恶作剧,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些毛病会逐步消失;如果是心理问题,教师要帮他找到“情结”,教给他一些发泄、转移、升华的方法;如果是品德问题,教师要让学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才有利于使他改正错误。
特别推荐:
2012年考试大-教师资格站“考试应用”,免费体验中 | ||
在线模考 |
模拟试题、章节习题、真题、预测试卷等各种试题免费做! | |
报考订阅 |
第一时间了解报名时间、报名入口、成绩查询等考试报考. | |
我的课程 |
随时随地学习,2012年HD高清课件全新上线,48小时免费试听. | |
你问我答 |
对模考试题有疑问,或者在课程学习中遇到问题,都可以提问. | |
考试应用功能不断添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