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答案要点】
埃里克森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并将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1)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
(2)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2-3岁):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许幼儿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幼儿的独立探索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自动自主的个性。
(3)主动对内疚的冲突(4—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儿童有可能把他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家庭之外。
(4)勤奋对自卑的冲突(6—11岁):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培
养勤奋感。这个时期,绝大多数儿童已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
(5)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
2.论述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答案要点】
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实物直观虽然真切,但是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而模象直观虽然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却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2)充分利用言语直观,突出词与形象的结合
为了增强直观的效果,不仅要注意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合理选用,而且越须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在形象的直观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提供明确的观察目标,提出确切的观察指导,提示合理的观察程序。其次,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分化。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时象。而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参与直观过程
知识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头脑的加工改造才能掌握,因此在直观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消极被动的直观方式。
(5)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在直观过程中,教师通过时一定直观教材的操纵,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认真组织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谈谈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答案要点】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取决于主体对学习任务的自觉需要。对学习任务缺乏自觉的学习需要就不可能有高度的学习积极性,而自觉学习需要的产生往往同对学习任务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体验分不开。由于心智技能本身难以内省和认识,主体也很难体验其越要性。因而。在主体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时,往往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及积极性。为此,在培养工作中,教师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心智技能的培养,开始于主体所建立起来的原型定向映象。在原型建立阶段,一切教学措施都要考虑到有利于建立完备、独立而具有概括性的定向映象。所谓完备性.指对活动结构(动作的构成要素、执行顺序和字形要求)要有清楚的了解,不能模糊或缺漏。所谓独立性,指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地采确定或理解活动的结构及其操作方式,而不能是教师给予学生现成的模式。所谓概括性,是指要不断变更操作对象,提高活动原型的概括程度,使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扩大其迁移价值。定向映象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不同,则活动的定向基础就有差异,就会影响到心智技能最终形成的水平。
(3)正确使用言语
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而实现的,因此言语在心智技能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言语在不同的阶段上,其作用是不同的。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组织作用。这时的培养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利用言语来标志动作,并巩固对动作的认知,切不可忽视对动作的认识而片面强调言语标志练习。
4.结合实际,试论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答案要点】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训练学生发散思维;⑦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
5.试论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答案要点】
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主要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1)强化法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2)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3)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拍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日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有时候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在某学生身上很少出现或很少完整地出现。此时我们可以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行为的出现。
(4)示范法
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模仿学习的机帝是替代强化。替代强化的含义是:当事人(学习者)因榜样受强化而使自己也间接受到强化。由于范例的不同,示范法有以下几种情况:辅导教师的示范。他人提供的示范。电视、录像、有关读物提供的示范,角色的示范。
(5)惩罚法
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处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消一个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
自我控制则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从理论指导采说,它是一种经过人本主义心理学改善过的行为改变技术。其好处是:强调当事人(学生)个人责任感,增加了改善行为的练习时间。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