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而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一、苛勒的完形一顿悟学习理论
(一)苛勒的经典实验
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当时盛行的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一顿悟说。
(二)完形一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顿悟虽然常常出现在若干尝试与错误的学习之后,但不是桑代克所说的那种盲目的、胡乱的冲撞,而是在作出外显反应之前。在头脑中要进行一番类似于“验证假说”的思索。动物只有在清楚地认识到整个问题情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会出现。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
完形一顿悟学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反对当时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苛勒的完形一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也并不是互相排斥和绝对对立的。尝试一错误往往是顿悟的前奏.顿悟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
尝试一错误和顿悟在人类学习中均极为常见,它们是两种不同方式、不同阶段或不同水平的学习类型。一般说来,简单的、主体已有经验可循的问题解决,往往不需要进行反复的尝试一错误:而对于复杂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大多需要经过尝试一错误的过程,方能产生顿悟。
二、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一结构论或认知一发现说。
(一)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渤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由此,布鲁纳十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认知结构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组织,使人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主张应当向学生提供具体的东西.以便他们“发现”自己的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布鲁纳认为,学习活动酋先是新知识的获得。获得了新知识以后,还要对它进行转化,我们可以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过评价可以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或者运用得是否正确。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一)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奥苏伯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据此可分为机械的学习和意义的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据此可分为接受的学习和发现的学习.
机械学习就是学习者并没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死记硬背。
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接受学习是指教师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的发现。只是需要把学习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相联系。
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内容不是以定论的形式教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先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发现学习内容.然后再把这些内容与已有知识相联系。因此,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的根本区别在于学生在将新旧知识相联系之前.是否有一个发现的过程。
(二)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1.意义学习的实质
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式的机械学习。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逻辑基础之上的联系。
2.意义学习的条件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教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概括.都是有逻辑意义的。
从主观条件来看,实现意义学习的条件主要有:
(1)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2)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如果学习材料本身确逻辑意义,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又具备了适当的知识基础.那么。这种学习材料对学习者来说就构成了潜在的意义。即学习材料有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联系的可能性。
(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颢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以获得心理意义。
(三)奥苏伯尔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课堂教学的原则
(1)逐渐分化原则
逐渐分化原则是指首先应该传授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这样可以为每个知识单元的教学都提供理想的固定点,即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先前知识。
(2)综合贯通原则
综合贯通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比较观念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观念间建立起联系。通过综合贯通,使分化的观念相互联系起来,这一原则保证了总括学习和并列学习过程的进行。
2.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被公认为是将行为主义学习观与认知主义学习观相结合的代表。加涅认为。学习是神经系统中发生的各种过程的复合,学习不是刺激反应问的一种简单联结。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观中.学习的发生同样可以表现为刺激与反应,刺激是作用于学习者感官的事件.而反应则是由感觉输入及其后继的各种转换而引发的行动,反应可以通过操作水平变化的方式加以描述。但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着“学习者”、“记忆”等学习的基本要素。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稷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他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备考辅导:
考前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