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教师领导方式的类型有放任型领导方式、专断型领导方式、民主型领导方式。
2.D 【解析】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l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即明r、联想、系统、方法).班级授课制得以进一步完善并基本定型,发展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3.D 【解析】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因此,班级建设设计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最为重要。
4.B 【解析】课外活动的特点有:灵活性(课堂教学是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和课程表进行的,有相对稳定的内容和形式)、开放性(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凡是符合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可以创造条件组织开展)、综合性(课堂教学是按照学科进行的.而课外活动则是以活动为中心进行的)、兴趣性和自愿性。
5.C 【解析】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6.A 【解析】在班级管理中利用网络资源,要控制网络不良影响,其中,要从网络的丰富资源中
-提取与班级管理要求相一致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一般采取宽松的策略。
7.C 【解析】一个优秀班集体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诧、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
8.C 【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上。
9.C 【解析】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
10.A 【解析】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
11.C 【解析】平行管理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
哩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12.A 【解析】班级管理对于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以利于更有效地开展实施教学活动。
13.A 【解析】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刚好体现教师的示范性特征。
14.C 【解析】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
15.C 【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主要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特点是班主任工作的开始。
16.A 【解析】课堂往往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积极的课堂行为是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消极的课堂行为是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
17.A 【解析】合作模式最能体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18.D 【解析】勒温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
19.A 【解析】班主任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这种了解方式最为直接,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
20.A 【解析】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方向和范围。
21.B 【解析】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即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22.D 【解析】勒温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
23.B 【解析】课外活动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24.B 【解析】消极的课堂气氛主要在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并不积极.由于学生感到紧张拘谨,在提问时由于惧怕教师而反应迟钝,被动地回答问题,甚至不回答问题,课堂上表现为死气沉沉。
25.D 【解析】意志的基本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四个方面。学生缺交作业等情况是缺乏意志的自觉性、自制性等品质,班主任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26。B 【解析】班主任首要职责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因此班主任首先要有育人意识。
27.B 【解析】集体目标制约着群体的心理,它的确定对于集体的形成和巩固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和规范。
28.A 【解析】班主任工作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也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更是协调各科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主要力量。 ’
29.D 【解析】题目中学生形成不同形式的群体,主要在于能力相似性这一点上,能力强的和能力差的学生由于具有相同点而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间商讨,相互之间也产生影响。
30.B 【解析】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按活动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群众性活动是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较多的学生受到教育,对活跃学校生活有较大的帮助。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它是根据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要求以及学校的具体条件,就某一活动内容组成小组,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经常性的活动。个人活动是学生在课外进行单独活动的形式,它往往与小组或群众性活动相结合,由小组或班级分配任务,根据个人的兴趣、才能个别单独地进行。
31.B 【解析】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领导者、决策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人员,是班级的核心。
32.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班主任的作用。
33.C 【解析】班级民主管理模式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保证机体正常运转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民主、平等地参与对各项班级事务的管理。
34.C 【解析】放任自流型的领导方式是指教师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要过多地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对班级的正常运作起到不利的作用,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35.D 【解析】小学课外活动的特点有:A愿性、自主性、灵活性和多样性。 36.D 【解析】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启发指导地位。
37.B 【解析】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里创设对教学起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8.A 【解析】学生在班级中的活动主要是通过交往来展开的,活动的过程就是交往的过程。
39.D 【解析】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
40.C 【解析】小学班级是一个双重性的组织,它既是学校的基层组织,也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基层组织。
41.D 【解析】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
42.C 【解析】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群体中占优势的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其中包含了师生的心境、精神体验、情绪波动、师生关系等。
43.C 【解析】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是由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所决定的。
44.B 【解析】..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英国。
45.A 【解析】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出现的是民主型课堂。
46.A 【解析】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技术小组。
47.D 【解析】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48.D 【解析】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49.D 【解析】小组活动或竞争性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运用中记住英语材料。教师在组织小组活动或竞争性活动时,要以活跃气氛为主,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能够记住英语材料。
50.D 【解析】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51.B 【解析】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班委会、团小组等一类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自发形成的群体。这种群体的成员之问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完全是以个人间的好感、喜爱为基础的。各种非正式群体都有自身的价值取向,不同非正式群体问的价值取向有差异性。而正式群体中的内部成员之间在价值取向上保持较高的一致性。
52.C 【解析】小学科技活动是小学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技活动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以培养小学生实际运用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创造性才能的有计划的活动。
53.B 【解析】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共同目标。
54.A 【解析】班级建设的起始阶段重点在建制。
55.D 【解析】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
56.B 【解析】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57.D 【解析】题干所指是操行评定。
58.D 【解析】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采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调查访问。
59.C 【解析】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60.D 【解析】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61.B 【解析】开好班会的基础是确定主题。
62.B 【解析】课外活动要防止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应要求有明确目的。
63.C 【解析】衡量一个班级是不是一个良好的集体,关键要看有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64.D 【解析】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A项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8、C两项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
65.B 【解析】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日常性班级活动。
66.B 【解析】管理目标是班级在纪律、规范、班风、舆论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预期要达到的标准。
67.A 【解析】由题二F知,这是指课外活动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
68.B 【解析】学科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
69.A 【解析】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形式互补、协凋一致、形成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即所谓三结合教育。
70.C 【解析】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71.A 【解析】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是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施加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72.D 【解析】选修课不属于课外活动,它属于课堂教学。
73.A 【解析】赵老师的领导方式属于集权型。
74.B 【解析】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影响。
75.A 【解析】课堂学习情境的安排上应考虑班级规模的控制。
76.A 【解析】A项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
77.B 【解析】学生在班级中的活动主要是通过交往来展开的,活动的过程就是交往的过程。
78.C 【解析】正式群体是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明确的权利、义务和职赏分工。
79.D 【解析】进行班级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是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
80.C 【解析】科技活动的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