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设计题(每题22分,共3题,共66分)
阅读本文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9~21题。
课文原文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9.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20.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21.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25分)本文第2段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请结合该段具体内容说说文中对比论证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考查内容】教学设计—阅读教学设计
【233网校参考解析】
19.(1)①了解“说“的相关文体知识,积累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词汇,在准确翻译文本的基础上背诵记忆课文。
②掌握文本结构,提取本文论点与论据,学习本文以对比论证为主的论证方法。
③结合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感悟,学习作者抨击时弊、坚持真理的精神。
理解尊师重道的深刻内涵,传承尊师重道的精神,培养谦虚好学的态度。
(2 )设计依据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相关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文言文阅读要注意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做到古为今用,丰富文言文知识积累,从而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师说》是古人论述师道的重要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意,才能准确概括出作者的主要观点,从而使传统文学的作品和思想在现代得到恰当运用,发挥其价值。
②文本分析
《师说》是韩愈抨击时弊、宣扬师道的著名议论文。作者以娴熟的表达技巧,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将“从师之道”的几个重要原则和问题阐述得极为深刻,对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浮靡之风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观点鲜明,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③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展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巨大变化,与教师的关系从依赖逐渐为对立,倾向于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给予学生交流讨论的空间,《师说》对于学生具有实际的启发意义和教育意义,教师应借此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谦虚好学的精神。
20.掌握文本结构,提取本文论点与论据,学习本文以对比论证为主的论证方法。
教学片段设计: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导入语:可能很多同学的理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向学生们传授知识,那么大家理想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我们班上的同学好像特别害怕我,碰到老师都是绕道走,明明有问题也不敢开口问,你们觉得这些做法对吗?古人韩愈有先见之明,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看看他是如何“说”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韩愈的《师说》(板书课题)
二、总览文章,解析论点
1.学生自读课文第1段,提取关键字词,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①中心论点
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教师的职能作用
明确:“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择师的标准
明确:“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学生自读课文第2段,分析第2段主要论述了几层对比。
①第一层对比
明确:“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
②第二层对比
明确: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
③第三层对比
明确: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
3.学生自读课文第3段,回答教师提问
提问:文章引用了哪位圣贤的例子?为了说明什么?
明确:文章引用孔子的例子,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表明从师的必要性。
4.学生自读课文第4段,回答教师提问。
提问:本文写作的缘由
明确:赞扬李蟠的“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
三、品味语言,剖析重点
1.本文的三个对比之后, 作者都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有关句子的语调相同吗?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明确:语调是不相同的,分别为疑问语调、陈述语调、感叹语调,使文章的气势富于变化,层层深入,体现了文章议论的逻辑力量,发人深省。
2.文章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而后找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文章分别运用了正面论证、反面论证、举例论证来阐述中心论点,做到条理清晰、层层递进。
四、品悟精神,启发收获
提问:文章是韩愈抨击时弊、宣扬师道的著名议论文。作者以娴熟的表达技巧,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将“从师之道”的几个重要原则和问题阐述得极为深刻,学习了本篇课文,对于从师之道你们有什么启发和感悟?
(学生自由讨论)
明确: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师担负着崇高的社会责任,学习的对象应该是广泛的,教和学是可以相长的,我们应当培养尊师重道谦虚好学的精神。
21. 活动形式: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法
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其关注文章的论证艺术。
(二)分析文章
1.提问:前面说过,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即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第二段,之后进行小组讨论,而后选出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明确:①社会风气一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耻学于师
②作者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从三个方面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提问:通过对比论证,起到了什么论证效果?
明确:作者在课文的第二段给我们展示了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并通过三组正反对比句子,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
3.提问:第二段的论证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找出具有特点的语气词,自主体会。
明确:此段中韩愈用了大量语气强烈的句子,来表明自己对“耻学于师”这一社会风气的不满和痛心,如“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等。
4.找学生范读,并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感情。
(三)总结概括
1.请学生各抒己见,谈谈学了这篇课文之后的感悟。
2.师生共同总结:《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其思想价值影响深远,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