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学习目标:
1、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2、掌握: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桔梗、旋覆花、瓜萎、川贝母、浙贝母、竹茹、杏仁、百部、苏子、桑白皮、葶苈子。熟悉:白附子、竹沥。白前、前胡、昆布、海藻、紫菀、款冬花、批把叶、马兜铃。白果、胖大海。了解:天竺黄、海蛤壳。海浮石、礞石。各药的药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掌握下列各组药物功用的相同和不同点:半夏与天南星,川贝母与浙贝母,桑白皮与葶苈子。
4、熟悉下列功效相似药物的相同和不同点:瓜萎皮与瓜萎仁,前胡与白前。来源:考试大
5、掌握旋覆花配代赭石的配伍意义。
概述:
【含义】 凡具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能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的药物,
称止咳平喘药。合之则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
【性能功效】 本类药或辛或苦,或温或凉,多入肺经,辛开苦降,温以散寒,凉可清热,具有宣降肺气、化痰止咳、降气平喘之功。
【适应范围】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喘息、痰多,或痰饮喘息,或因痰所致的瘰疬瘿瘤、阴疽流注、癫痫惊厥等。
【分类】 本类药分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两类。
化痰药:温化寒痰药:性多温燥,具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功,主治寒痰、湿痰证,还可用于寒痰、湿痰所致的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等;
清化热痰药:性多寒凉,具有清热化痰之功,主治热痰咳喘,以及由痰所致的瘰疬瘿瘤、癫痫惊厥等。
止咳平喘药虽或寒或热,或偏于止咳,或偏于平喘,或兼而有之,但总有止咳平喘之功,主治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喘息之证。
【配伍方法】 随症配伍
【使用注意】 1.咳嗽兼咯血者,不宜用强烈而有刺激的化痰药。
2.麻疹初起的咳嗽,不易止咳,以免影响麻疹的透发。
常用温化寒痰药物:
半夏 辛温有毒 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
天南星 苦辛温有毒 燥湿化痰、消肿散结、祛风止痉
白芥子 辛温 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旋覆花 苦辛微温 消痰行水、降气止呕
常用清化热痰药物
瓜蒌 甘寒 清肺润燥化痰、利气宽胸、润肠通便
贝母 甘苦寒 清热散结、止咳化痰来源:考试大
竹茹 甘微寒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桔梗 苦辛平 祛痰利咽、排脓
常用止咳平喘药物
杏仁 苦温有小毒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苏子 辛温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 甘苦平 润肺止咳、灭虱杀虫
桑白皮 甘寒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葶苈子 苦辛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配伍】
旋覆花配代赭石:旋覆花苦降微温,功善降逆止呕、降气化痰;代赭石质重性寒,功善镇潜平肝降逆。两药配伍,寒温并用,降肺胃上逆之气力强,治气逆呕恶、喘息效佳。
类药鉴别
|
共同点 |
性能区别 |
各自特点 |
半夏 |
辛温有毒燥湿化痰,散结消肿。治寒痰、湿痰要药 |
主归脾胃经善除脾胃湿痰 |
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
天南星 |
主归肝经顽痰并祛经络风痰 |
祛风止痉 |
|
共同点 |
性能区别 |
川贝母 |
寒凉
清热化痰、清热散结 |
川贝母偏于甘润润肺止咳 |
浙贝母 |
偏于苦泄清热化痰、散结力强 |
|
共同点 |
各自特点 |
桑白皮 |
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 |
甘寒 泻肺中痰热,降气平喘 |
葶苈子 |
苦辛大寒 泻肺中水饮而平喘,泻肺气通调水道利尿消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