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主要讲述2011年造价工程师考试计价控制复习重点第四章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决策的概述、可行性研究、项目投资估算、财务基础数据测算等,辅助考生更好地备战2011年造价工程师考试。
五、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方法
(一)静态投资部分的估算方法
1.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
计算公式为:
C2=(C1/Q1)*Q2*f
C1—已建类似项目的投资额;
C2—拟建项目投资额;
Q1—已建类似项目的生产能力;
Q2—拟建项目的生产能力;
F—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定额、单价、费用变更等的综合调整系数。
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估算误差较大,可达±30%。此法只能是粗略地快速估算,由于误差大,应用该估算法时需要小心,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地方性。建设地点不同,地方性差异主要表现为:两地经济情况不同;土壤、地质、水文情况不同;气候、自然条件的差异;材料、设备的来源、运输状况不同等。
(2)配套性。一个工程项目或装置,均有许多配套装置和设施,也可能产生差异,如: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厂外工程和生活福利工程等,这些工程随地方差异和工程规模的变化均各不相同,它们并不与主体工程的变化成线性关系。
(3)时间性。工程建设项目的兴建,不一定是在同一时间建设,时间差异或多或少存在,在这段时间内可能在技术、标准、价格等方面发生变化。
2.生产能力指数法
生产能力指数法又称指数估算法,它是根据已建成的类似项目生产能力和投资额来粗略估算拟建项目投资额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C2=C1(Q2/Q1)X*f
式中X——生产能力指数。
其他符号含义同前。
上式表明,造价与规模(或容量)呈非线性关系,且单位造价随工程规模(或容量)的增大而减小。在正常情况下,0≤x≤1。不同生产率水平的国家和不同性质的项目中,x的取值是不相同的。比如化工项目美国取x=0.6,英国取x=0.66,日本取x=0.7。
若已建类似项目的生产规模与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相差不大,Q1与Q2的比值在0.5-2之间,则指数x的取值近似为1。
若已建类似项目的生产规模与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相差不大于50倍,且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的扩大仅靠增大设备规模来达到时,则x的取值约在0.6-0.7之间;若是靠增加相同规格设备的数量达到时,x的取值约在0.8—0.9之间。
指数法主要应用于拟建装置或项目与用来参考的已知装置或项目的规模不同的场合。
生产能力指数法与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相比精确度略高,其误差可控制在±20%以内,尽管估价误差仍较大,但有它独特的好处:即这种估价方法不需要详细的工程设计资料,只知道工艺流程及规模就可以;其次对于总承包工程而言,可作为估价的旁证,在总承包工程报价时,承包商大都采用这种方法估价。
3.系数估算法
系数估算法也称为因子估算法,它是以拟建项目的主体工程费或主要设备费为基数,以其他工程费占主体工程费的百分比为系数估算项目总投资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精度较低,一般用于项目建议书阶段。系数估算法的种类很多,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类型。
(1)设备系数法。以拟建项目的设备费为基数,根据已建成的同类项目的建筑安装费和其他工程费等占设备价值的百分比,求出拟建项目建筑安装工程费和其他工程费,进而求出建设项目总投资。其计算公式如下:
C=E(1+flpl+f2p2+f3p3+······)+I
式中C——拟建项目投资额;
E——拟建项目设备费;
p1、p2、p3······——已建项目中建筑安装费及其他工程费等占设备费的比重;
f1、f2、f3······——由于时间因素引起的定额、价格、费用标准等变化的综合调整系数;
I——拟建项目的其他费用。
(2)主体专业系数法。以拟建项目中投资比重较大,并与生产能力直接相关的工艺设备投资为基数,根据已建同类项目的有关统计资料,计算出拟建项目各专业工程(总图、土建、采暖、给排水、管道、电气、自控等)占工艺设备投资的百分比,据以求出拟建项目各专业投资,然后加总即为项目总投资。其计算公式为:
C=E(1+f1p`1+f2p`2+f3p`3+······)+I
式中p`1、p`2、p`3······——已建项目中各专业工程费用占设备费的比重;
其他符号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