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学习笔记

中国民营企业上市分析

来源:233网校 2006年9月20日

三、民营企业上市的途径及其上市后的表现
(一) 民营企业直接上市
我国的证券市场从开始到现在发展的时间仅10多年的时间,而大规模的发展更是在近年才得以实现的,而民营企业由于其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中的地位一直处于一种起伏不定的状态,因此,在证券市场发展伊始,民营企业对于上市大多数持相当谨慎的态度,而随着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有部分的民营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方式上市融资。由于从1996年以后,通过证券市场融资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获得新的发展资金的重要手段,因此大型国有企业成了证券市场的主力军,而民营企业仍然受到其所有制的影响,在上市发行方面受到严格的限制。另外,虽然对上市公司的整体要求并不是很高,但由于上市公司目前在中国仍然是一种稀缺资源,上市发行程序和额度审批受到政府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的紧密控制,这也使得民营企业的上市融资困难重重。
虽然面临着相当的困难,但仍然有多家民营企业通过不懈努力成功地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8家民营企业以直接上市的方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成员,这些公司在上市以后,大多数表现出色,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从上述公司的表现来看,民营企业改制的上市公司在总体上保持了较好的效益和较高的增长速度,以上的8家公司中,除了青海三普表现不尽人意外,其他的7家民营上市公司均有出色表现。仅以1997年度每股收益为例,除了东方集团和复星实业略低外,其他几家均在0.40元以上,而东方集团和复星实业在1995—1997年中平均的年利润增长速度达到了90%和251%,可谓速度惊人。
另外,这些民营上市公司还积极利用证券市场特有的融资功能,结合业绩的增长进行股本扩张,以提高融资能力。除了在1998年上市的复星实业和新希望外,其余的公司均进行了大规模的股本扩张(见表2),而金花股份、东方集团、哈慈股份和幸福实业更是其中的典范。如哈慈股份在1996年9月上市后,在1997年中便10送5转增5,而在1998年中更是又送又配,先是10配1.5,然后再10送6,使其流通股从上市时的2017万股膨胀到目前的8294万股,两年时间增长了近3倍。
从相关数据可以发现,民营企业均非常注重股本的扩张,特别是业绩优良的公司更是不断进行大规模的股本扩张。由于民营企业始终以市场为导向,因此它们将对市场营销的超前意识推广到在证券市场的拓展,使其在经营方面的成功和资本的积累转化到证券市场的规模扩张,从而以更强大的实力和市场声誉再参与市场的竞争,可以说,这些民营企业的表现使证券市场的潜在功效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它们的行为给中国的证券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和色彩。
(二) 民营企业买壳上市
1、民营企业买壳上市的动因
民营企业有着通过进入资本市场的强烈欲望,但是,由于我国的股票发行实行额度控制,在发行额度的分配上国企占有明显优势,因此,民营企业中能获得额度直接发行股票上市的只能是极少数。从1997年以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针对目前市场中不少上市公司业绩欠佳、经营不善的情况,政府对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进军资本市场的良好契机,以民营经济为背景的上市公司收购活动频频,大批民营企业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股权收购,纷纷进入中国的证券市场。
2、民营企业借壳上市的行为分析
到目前为止,已有20余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权由非民营企业转向由民营企业转移,民营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大股东。
分析以上民营企业对上市公司的收购活动可以发现:首先,民营企业所收购的壳公司原先多处于机械、化工、纺织、化纤、商业等夕阳行业,而收购上市公司的民营企业则大多是具有雄厚实力、发展前景广阔的大企业,如入主南油物业的光彩集团,注册资本5亿元,净资产高达7亿元,是民营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民生银行的第一大股东;而且在这些买壳上市的民营企业中,高科技企业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如堪称民营高科技企业代表的四通集团、国家级四大软件基地中成都西部软件园和长沙创智软件园的核心骨干企业———托普科技、创智科技均名列其中,这充分体现了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大调整的宏观背景下,民营企业,特别是处于新兴产业中的民营企业踊跃进入资本市场的新的市场特点。其次,大多数壳公司的股本比较小,股权比较分散,每股净资产值较低,在具体收购形式上均采取国家股或法人股的
场外协议转让方式,而不在二级市场上收购,再加上这些股权大多较分散,这样便于民营企业以较低的代价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控股,由表4中可以看到,多数收购运用资金都在1亿元以下,这和大多数民营企业资金实力仍然相对不强的客观条件相一致。
相关阅读
最近直播往期直播

下载APP看直播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