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社会政治背景变化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构成中,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中除外资经济成分以外,主要是指个体私营经济成分,即为我们一般所认为的民营经济。
我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息息相关,这种认识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中共十二大召开以前,雇工经营是非法的,这一时期民营经济的存在不合法;而在第二阶段,在中共十三大报告中,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至“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的观点,使民营经济开始过渡到合法的阶段;第三阶段中,中共十四大报告提出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至此,非公有制经济已经被作为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得到了一定的承认;而在第四阶段中,以中共十五大报告为标志,对于个体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阐述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确认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民营企业的发展从此步入了快车道。
二、 我国民营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
1、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
虽然目前还缺乏关于民营企业的权威的统计数据,但从其他的一些渠道可以对民营企业目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有一定的认识:首先,按照工商登记数据,至1997年底全国共有私营企业96万户,其中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元的有100多家,超过亿元的有40多家,在这些企业之中,已有42户成为国内各自行业内的龙头企业。1997年全国私营企业共实现产值3942亿元、营业额3097亿元,为1349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披露,1997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0.9%增加到1997年的24.2%,成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另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到本世纪末,我国私营企业将超过200万家,私营企业工业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将上升到20%,占全国零售总额的比重将上升到50%。从上述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民营经济在我国整个宏观经济架构中的地位已经不可轻视,而且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
在我国的民营企业群体中,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民营科技企业的经济技术活动已经覆盖了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民营高科技企业大量出现,涌现出联想、四通、华为、复星等一大批在行业内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龙头企业,对于我国的科技产业化、进军知识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民营企业的特点
民营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实现资本增值、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有将其利润进行再投资以实现进一步资产增值的内在投资欲望。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民营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经营活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将资本向市场需要的产品上转移,将资本投向边际生产率高的产业。同时,由于无法得到像国企那样的优惠政策扶植,民营企业完全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具有了很强的市场竞争性。与此相适应,在投资、生产、销售、分配等各个方面,民营企业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在企业用人方面,民营企业对有才能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的重用也一直是其明显有别于某些国有企业的内在优势。例如,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在到兄弟省市考察时,曾为在深圳华为集团见到一位21岁的年薪15万美元的总工程师而深有感触。
3、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遇到的障碍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或合伙企业,企业规模偏小,产权结构不清晰,在完成了创业期的快速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之后,这种组织形式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家族式企业或合伙企业的组织结构不稳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同一使人员的变动直接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采取一种稳定、有效率的企业组织形式。而现代企业发展的经验证明,现代公司制是最有效率的企业组织形式,它可以使组织结构稳定下来,使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以抵御竞争和防范市场风险,这就需要筹集资金,新项目的开发、建设也需要资金投入。目前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靠自身积累和代价高昂的民间借贷来满足。依靠自身积累无法取得充裕的资金来源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而国有金融机构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特别谨慎,由于种种原因一般不愿与民营企业发生贷款业务关系。同时,一个企业的融资能力受到资产负债率限制,超过一定比例则投资公司的风险增大,使其再融资发生困难,因此,需要实现资本的社会化,引入新的投资者。
由家族式企业或合伙企业向公众公司转化,通过实现产权结构的流动性和开放性,最终实现公司社会化、资本社会化,使企业稳定下来不断地发展,这是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开始考虑的问题,而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正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