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中级会计师考试>复习指导>综合辅导

会计师考试中级模拟试题二

来源:233网校 2006年11月21日


2、答案:
(1)分析甲公司2月5日以土地置换原材料是否为非货币性交易?如果属于非货币性交易计算换入的原材料的入账价值。
①判断是否属于非货币性交易:
补价所占比重=收到补价/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300÷2500=12%<25%;因补价占交易金额的12%,属于非货币性交易。
②计算换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
a.收到补价时:
应确认的收益=(1—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补价÷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1—2000÷2500)×300—(300÷2500×2500×5%)=60—15=45(万元)
b.换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确认的收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2000—300+45+(125—374)=1496(万元)
注: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300
原材料1496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74
贷: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2000
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2500万元×5%)125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45
(2)计算甲公司6月30日原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根据准则规定,材料价格下降等原因使得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产成品的生产成本时,该材料应该按照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计量。
①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950—15=935(万元)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970万元,即材料价格下降表明其生产的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因此原材料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
②计算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并确定期末价值。
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估计售价—将材料加工成产品尚需投入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950—170—15=765(万元)
③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765万元,成本为800万元,需计提跌价准备35万元
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账务处理是:
借:管理费用35
贷:存货跌价准备35
(3)计算甲公司8月15日债务重组应计入资本公积或当期损益的金额。
应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应付债务账面价值—抵偿债务的现金、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应付账款1000—[银行存款50+原材料400—存货跌价准备17.5+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9.5+短期投资240]=268(万元)
注:债务重组的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账款1000
存货跌价准备(35万元×50%)17.5
贷:银行存款50
原材料(800万元×50%)4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50万元×17%)59.5
短期投资24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68
(4)计算甲公司12月31日原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售价估计—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700—20=680(万元)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其生产成本600万元,根据准则规定,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如果用其生产的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其生产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照成本计量。年末时,原材料的成本为40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7.5万元,故应冲回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7.5万元
注:冲回存货跌价准备的账务处理是:
借:存货跌价准备17.5
货:管理费用17.5
解析:
3、答案:
(1)计算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500+2=502(万元)
(2)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固定资产计入管理费用折旧额、年末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并将计算结果填列下表:
单位:万元
(3)判断用设备换入原材料是否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分析此笔交易对本年损益是否有影响①计算补价所占比重=120÷(120+340)=26.09%,此交易为货币性交易。
②作为货币性交易,应将此笔交易当作商品购销处理,出售设备将产生损益。
出售设备损益=设备出售价格(公允价值)—设备账面价值—相关税费=340—(502—142—16)—0=340—344=—4(万元)
(4)计算2003年现金流量表中与上述业务有关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的金额。
2003年现金流量表中与上述业务有关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的金额为2万元。
注:
甲公司上述有关该设备的会计处理和甲公司2003年~2006年所得税进行处理过程如下:
(1)2003年:
①2003年12月接受乙公司捐赠:
借:固定资产502
贷:待转资产价值500
银行存款2
②年末计提减值准备:
因固定资产净值为502万元,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45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52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52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2
计提减值后固定资产净额=原值502—累计折旧0—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2=450(万元)
③年末进行所得税处理: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00+500+52)×33%=215.16(万元)
由于计提减值准备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影响额=52×33%=17.16(万元)
借:所得税50.16
待转资产价值5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15.16
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500×67%)335
(2)2004年:
①2004年1月交纳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15.16
贷:银行存款215.16
②年末计提折旧:
2004年应提折旧额=(450—22)÷10=42.8(万元)
借:管理费用42.8
贷:累计折旧42.8
注:不考虑减值,正常计提折旧情况下,固定资产年末净值分别为:
2003年年末净值502万元;
2004年年末净值454万元(502—48);
2005年年末净值406万元(454—48);
2006年年末净值358万元(406—48)。
③年末计提减值准备,计提折旧后固定资产净额=原值502—累计折旧42.8—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2=407.2(万元),因预计可收回金额为410万元,在不考虑减值正常计提折旧情况下,固定资产净值为454万元,固定资产价值可恢复至410万元,应冲减营业外支出2.8万元(410—407.2);调增累计折旧5.2(48-42.8)万元。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8
贷:营业外支出2.8
累计折旧5.2
计提减值后固定资产净额=原值502—累计折旧48(42.5+5.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4
=410(万元)。
④年末进行所得税处理: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00—2.8—5.2)×33%=30.36(万元)
借:所得税30.36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0.36
(3)2005年:
①2005年1月支付财产保险:
借:管理费用1
贷:银行存款1
7月发生维修费:
借:管理费7
贷:应付工资2
银行存款5
②年末计提折旧:
2005年应提折旧额=(410—22)÷9=43.11(万元)
借:管理费用43.11
贷:累计折旧43.11
③年末计提减值准备,计提折旧后固定资产净额=原值502—累计折旧91.11(48+43.1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4=366.89(万元),因预计可收回金额为390万元,在不考虑减值正常计提折旧情况下,固定资产净值为406万元,固定资产价值可恢复390万元,应冲减营业外支出23.11万元(390—366.89);调整累计折旧4.89(48-43.11)万元。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8
贷:营业外支出23.11
累计折旧4.89
计提减值后固定资产净额=原值502-累计折旧96(91.11+4.89)-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6=390(万元)
④年末进行所得税处理: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00-23.1-4.89)×33%=23.76(万元)
借:所得税23.76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3.76
(4)2006年:
①2006年应计提折旧额=(390-22)÷8=46(万元)
借:管理费用46
贷:累计折旧46
计提折旧后固定资产净额=原值502-累计折旧142(96+46)-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6=344(万元)
②2006年末,该固定产换入原材料:
支付的补价所占比重=120÷(120+340)=26.09%,此交易为货币性交易:
借:原材料393.16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6.84
贷:应付账款460
借:固定资产清理344
累计折旧142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6
贷:固定资产502
借:应付账款460
营业外支出4
贷:固定资产清理344
银行存款120
③所得税处理:
本年折旧费用调整额=会计折旧46-税收的旧48=-2(万元)(调减)
处置费用调整额=会计损失4-税收损失18=-14万元(调减)
(在不考虑减值时,2006年末固定资产净值为358万元,取得税收收入340万元,税收允许扣除的损失为18万元)
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额)×33%=(100-2-14)×33%=84×33%=27.72(万元)
借:所得税27.72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7.72
相关阅读
最近直播往期直播

下载APP看直播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