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
一、公共选择
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是关于“政府失灵”的理论,它分析的是政治场景和公共选择中的个人行为。
公共选择的三大理论基石:
1、个人主义方法论:人们只能通过对个人及其行为的理解来理解社会。
2、经济人假设:政治场景中的个人与市场环境中的个人一样,都是自利、理性和效用最大化者。
3、作为一种交易的政治程序:和市场过程一样,政治过程也可以看做是一种个人之间的交易网络。不同之处:第一,个人在市场上通过付费换取物品与服务,政治市场上只能以同意承担的成本交换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与服务;第二,市场交易,双方可以讨价还价,政治交易,只能是“少数服从多数”。
二、政府失灵及其表现形式
公共选择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从理论上解释了政府失灵现象的存在。
政府失灵的表现:
1、选民“理性的无知”与“理性的非理性”
唐斯的“理性投票人假说”:理性的个人投票与否,取决于参加投票的期望净收益。所谓“理性的无知”是指选民不指望自己的一票能够影响选举结果,因而没有动力去花费自己的时间和成本去搜寻有关选举的信息。“理性的非理性”是指正是由于手中的一票对于选举结果无足轻重,即使拥有必要的信息,选民也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他们也不会好好利用这些信息。这往往导致选民胡乱投下自己的一票,根本没有正确表达自己的偏好,政府也无从提供有效的公共物品与服务。
2、政治家(政党)选票最大化
为了私利和再次当选,政治家(政党)必须追求尽可能多的选票,而只有符合中间选民的偏好的纲领或提案才有助于实现选票最大化的目标。一味迎合中间选民的利益,必然导致少数社会成员的利益和诉求被忽视,有违社会公正原则。
3、投票循环
投票循环又称“孔多塞悖论”,孔多塞主张,集体应当选择在两两对决中以简单多数胜出
的议案,其核心思想一般由“三个选民-三个选项-两两表决、得多数票者获胜”模型来表达。然而该模型表明,这些情况下简单多数表决没结果,即出现投票循环现象,没有哪个候选人能够稳定的胜出。随着选项数目和群体成员人数的增加,投票循环现象出现的概率还将增大。
“阿罗不可能定理” (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197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J?阿罗提出。)证明,当选项超过三个,社会成员超过三个时,所有的投票规则都是有缺陷的,除非通过某种方式武断地决定胜出方案,否则民主投票将没有任何结果,这为当代民主制度的有效性打上了阴影。
4、官僚体系无效率——官僚机构中的个人同样是自利的经济人,必将利用起所掌握的资源和权
力,谋求自我利益。
尼斯坎南的官僚理论解释了官僚体系缺乏效率的原因。官僚体系的两大特征:
第一,官僚在给定需求约束和成本约束的条件下,最大化本部门的总预算。——追求物质满足和非物质满足。
第二,官僚机构负责生产某种公共产品与服务以与其服务对象(立法机构或其中间投票人)的预算拨款相交换。——官僚机构获得了类似于垄断厂商的市场优势,导致最后的不是最有效率的情况。
尼斯坎南模型的重要政策意义:第一,应当增强官僚部门内部的竞争性,增加某一行业的官僚部门的数量是其中一个方法,也可以允许其他行业现有的官僚部门通过业务参与竞争;第二,通过改变对官僚的激励,引导其最小化既定产出的成本;第三,通过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外包,让私人营利性企业加入到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中来,以提有效率。
5、利益集团与寻租
(寻租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运用行政权利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妨碍了市场竞争的作用,从而创造了少数有特权者取得超额收入的机会。根据美国经济学家J.布坎南(James M.Buchanan)和A.克鲁格(Anne.Krueger)的论述,这种超额收入被称为“租金”(rent),谋求这种权力以获得资金的活动,被称作“寻租活动”,俗称“寻租”。
租,即租金。也就是利润、利益、好处。寻租,即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指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对利益的寻求。如有的政府部门通过设置一些收费项目,来为本部门谋求好处。有的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个人捞取好处,有的企业贿赂官员为本企业得到项目、特许权或其它稀缺的经济资源。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对既得利益的维护和对既得利益进行的再分配的活动。寻租往往使政府的决策或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这些行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往往成为腐败和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之源。)
小集团—大实力,影响公共决策。利益集团与官僚机构的合作,通常只推荐了小集团而非中间投票人的利益。利益集团寻求租金的努力,通过影响政府的税收、管制、关税保护等政策,导致了非生产型的再分配,降低效率,浪费了社会资源。
此外,利益集团还通过提供经济资助直接影响行政和立法的选举格局;通过战略性地提供与公共政策相关的信息以影响公共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