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
1.B【解析】由于市场风险主要来自所属经济体系,因此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风险特征,难以通过分散化投资完全消除。
2.A【解析】国别风险有两个基本特征:①国别风险发生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在同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经济金融活动不存在国别风险;②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不论是政府、商业银行、企业还是个人,都可能遭受国别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3.B【解析】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债务人对银行的实质性信贷债务逾期90天以上属于违约的一种情况。若债务人超过了规定的透支限额或重新核定的限额小于目前余额,各项透支将被视为逾期。
4.A【解析】关联方通常采用连环担保的形式申请银行贷款,虽然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但一方面,企业集团频繁的关联交易孕育着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信用风险通过担保链条在企业集团内部循环传递、放大,贷款实质上处于担保不足或无担保状态。所以,成员单位的连环担保使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放大。
5.B【解析】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债务人对银行的实质性信贷债务逾期90天以上属于违约的一种情况。若债务人超过了规定的透支限额或重新核定的限额小于目前余额,各项透支将被视为逾期。
6.B【解析】过高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可能是因为企业的销售条件过于苛刻,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7.B【解析】贷款转让按转让的贷款笔数可分为单笔贷款转让和组合(打包)贷款转让;按转让贷款的资金流向可分为一次性转让和回购式转让;按原债权人对已转让贷款是否承担风险可分为无追索转让和有追索转让;按原债权人对已转让贷款是否参与管理可分为代管式转让和非代管式转让;按新债权人确定方式可分为定向转让与公开转让(通常通过招标)。
8.A【解析】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国内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地区间的经济差异还十分显著。
9.B【解析】财务状况分析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的分析,达到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业绩、经营效率,进而识别企业信用风险的目的。非财务因素分析是信用风险分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财务因素分析相互印证、互为补充。考查和分析企业的非财务因素,主要从管理层风险、行业风险、生产与经营风险、宏观经济、社会及自然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
10.B【解析】20m年,我国监管当局出台了贷款风险分类的指导原则,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11.A【解析】由于企业发展可能处于开发期、成长期、成熟期或衰退期,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时需要考虑不同发展时期的现金流特性。例如,在开发期和成长期,借款人可能没有或只有很少的销售收入,而且还需要依赖外部融资解决资金需求,因此其正常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一般是负值;在成熟期,随着产品的销售收入增加,企业维持原有规模,其净现金流量开始为正值并保持稳定增长。可见,在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时,必须根据客户和交易对方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12.B【解析】与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对单一因素进行分析不同,情景分析是一种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设定的各种可能情景的发生概率,研究多种因素同时作用时可能产生的影响。所以,情景分析是一种多因素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是对单一因素进行分析。
13.B【解析】资产组合和分散化投资的基本目的是降低风险水平(而不是提高预期收益)或者降低预期损失。
14.A【解析】信贷资产证券化是银行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分档,对应不同档(信用等级)的资产向市场上的投资者发行不同收益率的证券,从而使信贷资产在原持有者资产负债表上消失。
15.A【解析】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资产负债的不同流动性,以现金备付、二级备付、三级备付、法定准备等多级流动性准备,实现弹性的、多层次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匹配,用多道防线抵御可能发生的流动性风险。
16.A【解析】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获取资金用于偿还债务或增加资产的能力,其基本要素包括时间、成本和资金数量。流动性对银行很重要,可以说它是银行的一种资产。
17.B【解析】声誉风险可能产生于商业银行运营的任何环节,通常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交叉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声誉风险识别的核心是正确识别八大类风险中可能威胁商业银行声誉的风险因素。
18.B【解析】商业银行通常采用定期(每月或季度)自我评估的方法,来检验战略风险管理是否有效实施。
19.B【解析】董事会、各级管理人员、战略管理/规划部门,以及法律/合规内部审计部门对有效的战略风险评估负有直接责任(而不是间接责任)。
20.B【解析】为确保商业银行能够应付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而导致的损失,监管部门可以根据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和风险管理能力,个案性地要求商业银行持有高于最低标准的资本,并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对商业银行实行分类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