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У- ˸߿˸߿

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成人高考>专升本辅导>艺术概论

2015年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章节复习及试题:第六章艺术接受

2015年2月2日来源:233网校
  二、艺术批评的类型
  艺术批评的形态多种多样,按照批评对象所属的不同艺术门类,大致可分为美术批评、音乐批评、戏剧批评、影视批评、文学批评等;按照批评的角度切入,则可分为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本体批评等。这些批评形态是在漫长的艺术批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积累了丰富的批评经验,具有较为完整的批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批评方法,对它们进行研究,无疑将有益于我们今天的艺术批评的发展。困于篇幅,我们的论述无法面面俱到,而只能对后一种分类中的几种主要批评形态——社会历史批评、心理批评、文本批评等展开论述。
   (一)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是以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为基准评价艺术的一种批评形态。它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其主要功能是认识功用和历史价值。这种批评方法以艺术作品为中心,联系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研究。
  社会历史批评强调艺术源于特定的历史的社会生活,又反作用于社会生活。它是产生较早的一种批评形态。我国古代的文艺批评一向注重社会生活对艺术的影响和艺术的社会功用。《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国公子季札出访鲁国,遍听各诸侯国的民歌后,说从音乐中可知各国的社会现状与前景:
  为之歌《齐》,日:“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陈》,日:“国无主,其能久乎?”
  艺术不仅反映出社会面貌,而且艺术也有重要的教化作用。司马迁说:
   “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乐所以内辅正心而外异贵贱也;上以事宗庙,下以变化黎庶也。”
  艺术的道德感化作用及维护既定的社会秩序的作用一向被中国古代大多数艺术批评者所重视,他们的批评也往往由此着眼进行。
  西方的社会历史批评也很发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就关注到艺术作品和社会的关系,意大利历史学家维柯在1725年出版的《新科学》系统地研究了荷马史诗与诗人的生平、古希腊社会的关系,开创了社会历史批评学派。19世纪法国的狄德罗、斯达尔夫人、圣•伯夫和丹纳是社会历史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和《艺术哲学》中提出制约艺术发展的三要素:种族、环境和时代。他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他分析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潮总是和艺术家所属的种族、所生活的地理环境和社会风俗结合起来,从中找出艺术作品美学特征的来源和内在动因。
  社会历史的批评是正确的批评途径之一,许多从事社会历史批评的艺术家也兼用其他方法从事批评,如俄国的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这就避免单一使用这种方法所带来的片面性的弊病,因为艺术批评的对象毕竟是艺术作品,必须要顾及艺术作品的审美特点,而单一的社会历史批评就有可能造成批评中审美价值的失落。
   (二)心理批评
  应该说心理批评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西方的各种批评观念进入中国的。具体地说,心理批评是借用现代心理学成果对艺术作品或艺术家做心理分析,从而探求艺术作品原型、真实意图与内在架构的一种批评方法。心理批评的流派也有很多,比如实验心理学批评、格式塔心理学批评、精神分析学等。其中的精神分析学对中国的影响比较大,我们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精神分析学的一些特点。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瑞典的精神病专家弗洛依德,他认为,人的精神活动是有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组成的。无意识是人的本能,如性欲等,他构成了艺术创作的原动力与初动机。由此,他认为,艺术是白日梦,它把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以艺术来完成。它往往是通过对艺术的分析揭示出艺术家的心理状态,比如弗洛依德提出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的概念,并用这个理论对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进行了精彩的分析。应该说,精神分析心理批评从人的特别是创作主体的潜意识、意识、无意识层面出发对艺术作品以及艺术的本质进行阐释有着非常合理的一面,毕竟艺术的创作与意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显然过分的强调了“无意识”、“性欲”等对艺术的作用。他的学生荣格在他之后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学说,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修正,发展了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是艺术批评中心理批评的一个分支,但是相较于其它的心理批评来说,精神分析学在20世纪的艺术批评领域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对西方当前的艺术批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为艺术研究深入人类的心灵,尤其无意识状态开辟了新道路,为人类向未知领域进军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三)文本批评
  文本批评是以艺术作品审美内蕴和审美价值为中心对艺术进行研究的一种批评方法。如20世纪法国符号学者罗兰•巴尔特运用符号学方法研究作品本身。它关注艺术作品的美感在观众身上引起的反应,如愉悦、升华、畅神甚至高峰体验等。文本批评早依附伦理批评和社会历史批评而存在,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批评形态。但是,孔子已经意识到艺术中内容与形式美学的关系。他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并认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表明他已认识到艺术的审美特征:没有审美特性的艺术就失去了功能。自然,他衡量艺术的终标准是道德。魏晋时期,美的意识觉醒,自钟嵘“滋味说”始,韵味、神韵、意味、妙悟、境界、意境学说相继发展起来,司空图、严羽、王士祯、王国维、宗白华等美学家一脉相承,建立了中国艺术的审美批评。中国古典艺术批评强调通过“品”、“悟”而得到“味”、“神”,这主要表现在诗、书、画等艺术样式上。
  西方文本批评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至黑格尔、康德发展为系统学说。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康德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他们已经认识到艺术美的独立价值。席勒在《论美书简》中指出“形式或表现的美仅仅是艺术所特有的”。现代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命题,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所谓“意味”就是审美情感。苏珊•朗格则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总之,情感与表现构成了文本批评的核心概念。
  文本批评主要关注艺术作品的情感表现、美学形式以及审美价值,是一种非功利性艺术批评。文本批评对艺术本体研究较为深入,是现代艺术批评的一种主要形态。
   (四)接受批评
  接受批评是一种从接受者角度研究艺术作品和艺术史的艺术批评方法。如20世纪德国接受美学家姚斯和伊瑟尔就是采用这种批评方法的代表。姚斯和伊瑟尔认为,文学作品不是为了语言学家去解析才创造出来的,文学研究也不应该为解释而解释、为比较而比较,或完全进行文本主义的语言结构和文学符号系统研究,而应该确立以读者为中心的观念,致力于使创作与接受,作者、作品与读者的报考过程合理化。接受美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现象美学和解释美学,接受批评的方法主要强调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艺术作品和艺术史。
  艺术批评的形态虽然繁多,但彼此之间并不是相互敌对、毫无关联的。心理批评与文本批评经常相互渗透,只要契合艺术作品的文本状态,任何批评形态的选择和杂糅都是可行的。中国古典艺术批评非常发达,创立了完整艺术理论体系和艺术批评体系。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艺术批评大量借鉴西方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中国古典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的现代转化上却显得迟缓无力。中国现代艺术批评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于现代艺术发展状况,实现西方艺术理论本土化和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现代化,创建中国现代艺术批评体系。

  考点试题:2015专升本英语/大学语文 /民法/政治马哲/高数一/高数二/医学综合


γרҵ ʦ ԭ/Żݼ
() ˾ 150 / 150
Ӣ() Monica 150 / 150
ѧ() 150 / 150
ѧ() ֥ 150 / 150
ѧ(ר) ŷ 150 / 150
Ӣ(ר) Monica 150 / 150
ߵѧ(һ)(ר) 150 / 150
ߵѧ()(ר) ֥ 150 / 150
γ
-ѧ(ʷƾ)
ʦ
Monicaʦ
ר-ѧ
ŷʦ

ײͰרVIP/VIP++ģ)

ײƣ1Ŀ
2ǰ2
3ѧһα

׷1
2γ̽+μ+ƶ

ȵƼ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