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得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或者伪造证据,如有违反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三)按时出席法庭审判。《刑事诉讼法》第171条规定,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将按照撤诉处理。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是对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不同的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两种不同的称谓。在公诉案件中,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沂以前,是犯罪嫌疑人。在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以后,是被告人。两种不同的称谓反映出被追究刑事责任二人法律地位的变化,在刑事案件的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只是具有犯罪嫌疑,受到有关机关的侦查和审查,但尚未被「式起诉,称其为“犯罪嫌疑人”是恰当的。经过审查起诉,认为具备了法定的提起公诉条件的,人民检察院以正式的起诉书将其诉至人民法院,要求法院给予定罪和量刑的,是名符其实的“被告人”。经过人民法院审理之后,被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确定有罪的,成为罪犯。这不仅仅是称谓的不同,它反映了刑事诉讼活动的进程,也符合诉讼民主和文明。
在自诉案件中,自诉人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直接启动审判程序。案件一经人民法院受理,被自诉人起诉的人即成为被告人。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地位是:首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不可替代性。刑事诉讼是解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活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中心人物,一切诉讼活动都围绕他们进行。
由于我国刑法实行罪责自负、反对株连的原则,刑事诉讼法相应地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可以说,没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诉讼即失去了意义。其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刑事诉讼结局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不论是公诉案件还是自诉案件,提起刑事诉讼的目的都是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他们是科刑的对象。因此,刑事案件的诉讼结局首先涉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切身利益。最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刑事诉讼法定证据种类之一,无论其作出的认罪供述或者无罪、罪轻的辩解,都是重要的证据来源。
由于我国刑法规定了单位犯罪,因此,在刑事诉讼中,单位可以独立地成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自然人-起参与刑事诉讼。
除与其他诉讼参与人共同享有的诉讼权利以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特有的诉讼权利还有以下:
(一)辩护权。辩护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最重要的诉讼权利。其具体内容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在刑事诉讼中自行辩护,公安司法机关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公诉案件自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自诉案件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在审判阶段,遇有法律规定的情形时,被告人有权获得由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提供的刑事法律援助。(二)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以后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和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其聘请的律师还可以代为申请取保候审。(三)有权拒绝辩护人继续为其辩护,有权另行委托辩护人。(四)被告人有权参加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就起诉书所指控的犯罪事实作出陈述和辩解。有权辨认或者鉴别证据,可以对证据发表意见。经审判长许可,被告人有权向证人、鉴定人等发问。有权申请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五)被告人有最后陈述权。即在审判长宣布法庭辩论结束后,被告人有权发表最后的意见。(六)对于公安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要求解除。(七)在侦查中,对于侦查人员提问的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权拒绝回答。(八)对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所作的没有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裁定或者判决,被告人龙活虎有权提出上诉。(九)对于各级人民法院所作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有权提出申诉。(十)有权对于公安司法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或者人身侮辱的行为提出控告。(十一)在依法告诉才处理的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中,作为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对自诉人提起反诉。
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全咖履行其诉讼义务,如有违反,会产生一定的后果。其主要诉讼义务是:
(一)对于侦查人员的讯问,犯罪嫌疑人应当如实回答。
(二)接受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进行的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活动,不得逃避
(三)不得进行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干扰证人作证等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
(四)按时出席法庭审判。
(五)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四、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
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包括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而提起赔偿请求的人是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既可以是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被害人本人,也可以是已经死亡的被害人的丘亲属。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也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除了自然人以外,法人、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也可以成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