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D 【解析】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是客观性、计划性、可比性。
2.C 【解析】布鲁巴奇等人提出了四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3.B 【解析】巴甫洛夫认为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是条件反射。
4.B 【解析】题干是布鲁纳认知结构说的核心思想。
5.A 【解析】内在动机更稳定,作用更持久。
6.C 【解析】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7.B 【解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了多种角色,如“家长代理人”、“知识传授者”、“学生楷模”和“纪律的维护者”等。教师被人们誉为“灵魂的工程师”,这说明教师扮演了“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8.D 【解析】弗洛伊德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
9.A 【解析】形式训练说并没有获得科学证据的支持,因此被认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迁移理论。
10.A 【解析】略。
11.B 【解析】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12.D 【解析】时间是一种资源,资源管理策略就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资源的策略。
13.D 【解析】形态扩散是以事物的形态为扩散点,设想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14.D 【解析】替代强化是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式。
15.B 【解析】根据内化的概念可知答案。
16.B 【解析】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17.B 【解析】下位学习也叫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18.A 【解析】题干是对问题行为的解释。
19.B 【解析】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
20.A 【解析】题于是对沉思型认知方式的解释。
21.A 【解析】放纵型的教养方式下,儿童无所适从,缺乏主见,导致孩子产生不良的行为。
22.B 【解析】联结学习是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一反应动作联结,体操正是如此。
23.A 【解析】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24.D 【解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的源自于学习者自身内部因素,有的源自于外部因素,以此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25.C 【解析】经验类化说认为迁移的发生不在于共同要素的多少,而在于对经验的概括水平的高低。概括水平越高,迁移越容易发生。
26.C 【解析】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27.A 【解析】模仿是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的,缺乏定向映象的模仿是机械的模仿,因此,模仿需要以认知为基础。
28.B 【解析】这是记忆术的一种方式,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29.D 【解析】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对同一个问题只有从多个角度不同方向去探索才可能发现新奇独特的内容,因此,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30.D 【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与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人的品德的重要标志。
二、多选题
1.ABC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抑郁症的理解。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它不仅表现在精神上的消极、失去满足感,也表现在躯体上的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2.ABCE 【解析】本题考查道德和品德的关系。它们的直接根源是不同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而道德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行为规范或准则的总和。
3.AE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学习种类划分的掌握情况。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将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又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ABD 【解析】人际排斥是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以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为对抗为特征。
5.ACE 【解析】在有意义的学习与迁移中,对当前学习发生影响的过去经验特征是指学生在一定知识领域内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奥苏伯尔提出了三个主要的影响有意义学习和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分别是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
6.CE 【解析】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
7.ACD 【解析】适应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包括:(1)掌握学习是一种教育观,又是一种教学形式。(2)个别指示教学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研究开发中心所提出的,是当前很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3)个人化教学系统是由凯勒于l968年提出的。
8.BCD 【解析】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评价。
9.ABCDE 【解析】现有的影响较大的教育理论有:桑代克的联结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10.AD 【解4if]群体规范包括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和成文的正式规范。
11.ABD 【解析】其他两项属于教师促成纪律中的体贴。
12.ABCDE 【解析】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知道做什么,是在完成任务之前的一种认识。它主要包括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对任务的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法的认识。关于个体内差异的认识和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识都是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
13.BCDE 【解析】创造性的培养,常用的方法有:头脑风暴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发散思维训练、
推测与假设训练。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不属于训练方法。
14.ABCE 【解析】审美的需要属于自我实现需要,属于成长需要。
15.ABCD【解析】 E项不属于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16.ACE 【解析】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
17.ABD [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18.BCDE 【解析】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第一,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第二,是一种活动方式,由一系列动作及执行方式构成,属于动作经验;第三.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19.ABC 【解析】用以表示知识存在的方式称为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存储方式有命题网络、图式。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主要有产生式、产生式系统。
20.ABC 【解析】奥苏伯尔提出的原则有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先行组织者原则。
您还可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