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体社会生存的基本条件
人类进行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必须要协同活动,而协同活动有赖于人际交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沟通的范围和层次日益扩大和提高。进入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及其应用的普及,卫星通讯网络的发达,致使每个人能方便快捷地接受大量的信息。这一方面意味着人类交往活动的量与质的巨大发展,同时也表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更加依赖于个体与群体之间的频繁、高效和多样的沟通与交往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这个本质决定了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活动,在这些社会活动中才能发展和展现人所具有的社会性,而社会活动必须依赖于人际之间的交往。
(二)促进个体心理发展
呱呱落地的婴儿只是个懵懂的小生物,比自然界的小动物还孱弱。正是在与成人的接触中,与父母、其他家庭成员、同龄幼儿的交往中,他的认识能力、情感、意志力才得以初步形成,同时也开始了他的社会化过程。经过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十几年间与教师、同学及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个体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如何遵守规则,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科学家对“狼孩”的研究,充分证明了社会交往对个体心理发展的重大意义。“狼孩”虽然具有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缺乏社会交往的环境,最终不可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
(三)有助于形成自我意识
通过交往,人们体验到别人的存在,并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从而通过这种参照的作用来认识自我。没有交往,没有沟通,人永远无法认识他人,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幼儿总是把老师和父母的评价作为很重要的参照来认识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看重同伴给予的评价。正是在与同伴交往中,青春期的孩子才逐渐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并最终形成较清晰的自我意识。一个学生想要确定自己是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人,时常以老师、同学和父母对自己的评价作为重要的参照点,这样得到的认识才比较客观和全面。
(四)心理健康的基本保障
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来的。也就是说,人际关系紧张的人,不但事业会受阻,而且心情不好,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
研究表明,健康的人格总是与健康的人际交往相伴随。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与别人的交往就越积极,越符合社会的期望,与别人的关系也越深刻。奥尔波特发现人格成熟的人都同别人具有良好的交往与融洽的关系,他们可以很好地理解别人,容忍别人的不足和缺陷,能够对别人表示同情,具有给人以温暖、关怀、亲密和爱的能力。有的研究结果还表明,那些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优秀者往往来自于人际关系良好的家庭,这也从一个侧面提供了人际交往状况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佐证。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