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学习笔记

我国当前企业财务理论研究中几个重要问题

来源:233网校 2006年9月11日

  中国企业财务理论与实务界的不少人认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企业财务不是财务,企业财务理论的研究只是国家政策的解释;是国家财政政策在微观领域中的延伸;企业财务并未从企业角度来研究企业的投、融资及利润分配的理论;在实务中企业的财务与会计机构的设置也是不分开。再加上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落后,中国企业财务理论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继承的东西。
  我们认为,此种说法有失偏颇。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中国企业财务仍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中国企业财务的研究对象始终是以研究企业的投资、融资以及利润分配为主题的。我们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金供应与管理,研究流动资金的供应与管理,研究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等等,不正是研究企业的投、融资与股利分配?区别在于我们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的供应,以及企业收益的分配是由国家统一计划与安排的。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我们必须从宏观角度、必须联系经济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政策来研究微观企业财务问题。
  那么,是否存在需要继承的研究成果呢?或者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企业财务的宏观管理是否还有必要呢?我们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财务理论的研究必须继承以往的研究成果。政府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也是有必要的,只不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的方式需要转变,管理范围需要调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虽然没有单独的财务法规制度体系,但政府同样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必要的规范和指导,有关的规定分别体现在商法、税法、公司法和证券法中;社会主义国家具有社会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双重身份,无论依据哪种身份都应该对企业财务进行必要的管理。
  马克思认为:每个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都有它自己的规律。一旦生活经过了一定的发展时期,由一定阶段进入另一阶段时,它就开始受另外的规律支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不断开展,不断深化的,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也是日益丰富而成熟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每一个阶段的企业财务理论的研究时,都首先应该继承本国理论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也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发展。
四、关于现代财务理论研究的范式与方法论
  “欲工其事,先利其器”。做任何事都必须讲究方法与工具。
  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前者分析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主要涉及事实判断;后者研究的是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主要涉及价值判断。如同医生给病人的诊断要比开处方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一样,现代经济学研究的起点主要是实际生活中的经济事实,其研究也以实证分析为主.
  但现在国内财务与会计界的不少学者对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过分强调,甚至有一些错误的理解。比如认为:实证法就是搞实证调查的研究,并未将其作为一种理论研究的方法来看待;过多地强调假设和数理、计量模型的建立,排斥必要的定性分析,忽视、甚至否定价值判断,割裂“是什么”和“为什么”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对立;过分强调数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将其作为经济分析的唯一手段,不加分析地加以运用,甚至将一些本身比较简明的问题复杂化。
  从西方科学哲学和经济学发展史可以看出,由于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关系及其规律性,不可能像物理学。化学等能进行人为控制的实验,只能使用逻辑推理、统计归纳等认识方法来进行研究,在经济分析中就不可避免地不受到研究者个人价值判断的影响。所以,作为两种经济学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既有区别,又是相互统一、缺一不可的。规范分析应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实证分析又往往是在规范分析的前提下进行的。
相关阅读
最近直播往期直播

下载APP看直播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