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狂背!2024年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考前25页纸
2024年中级经济师《农业》考前25页纸
第一章 现代农业发展概论
【考点一】现代农业的内涵
现代农业新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创新的理念。创新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创新的主体。
2.产业化经营的理念。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很重要内容,随着专业化协作的发展,农业开始实行一体化经
营和企业化管理,通过利益或产权等联结,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
体系,形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3.集约化经营的理念。现代农业本质上是集约农业,农业发达国家在推行集约化经营的实践中,因要素禀赋的
差异而采取了不同的集约化经营模式,有的实行劳动和技术集约。
4.全球化经营的理念。现代农业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综合性与开放性的产业,客观上它要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
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以及国际市场竞争,促进发展开放型经济。
5.适度规模经营的理念。现代农业是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客观上要求投入的生产要素一一土地、劳动力、资
本和管理技术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整合,达到最佳比例,产生最大效益。
6.标准化的理念。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生产、加工及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标准化融技术、经
营、管理于一体,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是商品生产和农业科技推广的一
种有效形式。
【考点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1.生产结果高效化。现代农业的效益性是指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
效益。
2.生产手段科技化。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及装备
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是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过程。
3.要素投入集约化。实现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是世界各国改造传统农业的普遍做法。
4.服务体系社会化。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农业经营和管理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
务。
5.现代农民职业化。现代农业需要大批具有现代文化、现代理念,掌握现代科技、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现代劳
动技能的职业农民或农业企业家。
6.产业链条组织化。现代农业领域突破了数千年来“绿色农业”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步形成绿色、蓝色、白色
农业三足鼎立、竞相发展之势。
7.经营方式一体化。主要有三种:①工商业公司、金融机构通过直接经营农场而形成的农工商综合体;②工商
业公司通过同农场签订合同而形成生产、供应、销售或生产、加工、销售联合体,这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③农
场之间通过建立合作社,将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紧密相连,在合作社内部实现一体化经营。
8.农业功能多样化。现代农业追求的不是单一目标,而是包括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
商品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三统一等多项目标。
9.资源配置市场化。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
【考点三】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的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政策和新措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质量型农业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以后,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现代
农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1.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进一步改进
冲刺狂背!2024年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考前25页纸
2024年中级经济师《农业》考前25页纸
第一章 现代农业发展概论
【考点一】现代农业的内涵
现代农业新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创新的理念。创新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创新的主体。
2.产业化经营的理念。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很重要内容,随着专业化协作的发展,农业开始实行一体化经
营和企业化管理,通过利益或产权等联结,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
体系,形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3.集约化经营的理念。现代农业本质上是集约农业,农业发达国家在推行集约化经营的实践中,因要素禀赋的
差异而采取了不同的集约化经营模式,有的实行劳动和技术集约。
4.全球化经营的理念。现代农业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综合性与开放性的产业,客观上它要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
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以及国际市场竞争,促进发展开放型经济。
5.适度规模经营的理念。现代农业是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客观上要求投入的生产要素一一土地、劳动力、资
本和管理技术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整合,达到最佳比例,产生最大效益。
6.标准化的理念。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生产、加工及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标准化融技术、经
营、管理于一体,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是商品生产和农业科技推广的一
种有效形式。
【考点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1.生产结果高效化。现代农业的效益性是指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
效益。
2.生产手段科技化。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及装备
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是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过程。
3.要素投入集约化。实现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是世界各国改造传统农业的普遍做法。
4.服务体系社会化。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农业经营和管理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
务。
5.现代农民职业化。现代农业需要大批具有现代文化、现代理念,掌握现代科技、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现代劳
动技能的职业农民或农业企业家。
6.产业链条组织化。现代农业领域突破了数千年来“绿色农业”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步形成绿色、蓝色、白色
农业三足鼎立、竞相发展之势。
7.经营方式一体化。主要有三种:①工商业公司、金融机构通过直接经营农场而形成的农工商综合体;②工商
业公司通过同农场签订合同而形成生产、供应、销售或生产、加工、销售联合体,这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③农
场之间通过建立合作社,将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紧密相连,在合作社内部实现一体化经营。
8.农业功能多样化。现代农业追求的不是单一目标,而是包括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
商品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三统一等多项目标。
9.资源配置市场化。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
【考点三】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的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政策和新措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质量型农业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以后,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现代
农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1.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进一步改进
2.农业产出增加,质量和结构优化
3.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4.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5.农业经营体制稳定完善
6.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加速融合
【考点四】现代农业面临的突出矛盾
1.资源短缺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矛盾
2.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实现农业集约经营的矛盾
3.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矛盾
4.农业投入不足与要素大量外流的矛盾
5.参与国际竞争与保护国内产业的矛盾
6.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
第二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
【考点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内涵
农产品: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农产品质量:农产品的内在品质与外在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状况。
质量不安全的特点:
直接性:大多数农产品是直接消费或加工后被消费。
隐蔽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水平或程度仅凭感观往往难以辨别,需要通过仪器设备进行检验检测。
累积性:不安全农产品对人体的危害,往往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表现出来。
多环节性:农产品生产的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相关投入环境以及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均有
可能对其产生污染,引发质量安全问题。
复杂性: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产业链条复杂,区域跨度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环
节、多部门,控制技术相对复杂;加之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者经营能力不高,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难度
大。
质量不安全的来源:
一、物理性污染。物理性污染是指由物理性因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
二、化学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
三、生物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是指自然界中各类生物性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
【考点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一般规律
1.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体经历了追求数量增长、强调数
量与质量并重以及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突出质量和效益三个阶段。
2.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多个学科、专业的技术和知
识。
3.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消费者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要求相适应。一般而言,当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上时,人
们主要关注的是农产品的数量安全;当恩格尔系数在40%~50%时,人们逐步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当恩格尔系数降
至40%以下时,人们对农产品的营养、安全卫生水平要求更高。
4.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受制于生产经营的集约化程度。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集约化程度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存在正相关关系,集约化程度越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越好。
【考点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分类与制定
农业标准的分类:
2.农业产出增加,质量和结构优化
3.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4.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5.农业经营体制稳定完善
6.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加速融合
【考点四】现代农业面临的突出矛盾
1.资源短缺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矛盾
2.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实现农业集约经营的矛盾
3.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矛盾
4.农业投入不足与要素大量外流的矛盾
5.参与国际竞争与保护国内产业的矛盾
6.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
第二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
【考点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内涵
农产品: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农产品质量:农产品的内在品质与外在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状况。
质量不安全的特点:
直接性:大多数农产品是直接消费或加工后被消费。
隐蔽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水平或程度仅凭感观往往难以辨别,需要通过仪器设备进行检验检测。
累积性:不安全农产品对人体的危害,往往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表现出来。
多环节性:农产品生产的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相关投入环境以及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均有
可能对其产生污染,引发质量安全问题。
复杂性: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产业链条复杂,区域跨度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环
节、多部门,控制技术相对复杂;加之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者经营能力不高,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难度
大。
质量不安全的来源:
一、物理性污染。物理性污染是指由物理性因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
二、化学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
三、生物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是指自然界中各类生物性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
【考点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一般规律
1.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体经历了追求数量增长、强调数
量与质量并重以及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突出质量和效益三个阶段。
2.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多个学科、专业的技术和知
识。
3.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消费者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要求相适应。一般而言,当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上时,人
们主要关注的是农产品的数量安全;当恩格尔系数在40%~50%时,人们逐步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当恩格尔系数降
至40%以下时,人们对农产品的营养、安全卫生水平要求更高。
4.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受制于生产经营的集约化程度。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集约化程度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存在正相关关系,集约化程度越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越好。
【考点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分类与制定
农业标准的分类:
领域 ①种植业技术标准;②畜牧业技术标准;③渔业技术标准;
内容 ①安全类标准;②质量类标准
层级
国家标准
强制性国家标准
推荐性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强制性行业标准
推荐性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农业标准的制定:
农业国家标准
兽药产品质量、兽药残留及检测方法,农业转基因检测技术规范 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
其他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行业标准 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
地方标准 地区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企业标准 企业
农产品生产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
【考点四】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分类
产品检测预警:
目的:确保消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将农产品所含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害物等污染物残留值作为预警指标,编制不同目标条件下农产品质量
安全预警基础表,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
植物性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检测各种农药残留指标结果进行评判与预警,畜禽类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检测各种兽
药残留指标及微生物污染指标结果进行评判与预警,水产品类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检测各种药物指标结果进行评
判与预警。
过程风险分析预警:
在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质量安全影响,因此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防范和预警。
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三方面:①产地环境污染。主要是农产品生产场所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以水环
境污染和土壤污染最为常见。②生产中的农业投入品污染。主要包括农药、兽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饲料
添加剂、农膜等农业投入品污染,以农药、兽药残留最为常见。③生产中的农事操作不当污染。主要包括农业投
入品的不规范使用,农产品收获、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产生的各种污染等。
领域 ①种植业技术标准;②畜牧业技术标准;③渔业技术标准;
内容 ①安全类标准;②质量类标准
层级
国家标准
强制性国家标准
推荐性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强制性行业标准
推荐性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农业标准的制定:
农业国家标准
兽药产品质量、兽药残留及检测方法,农业转基因检测技术规范 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
其他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行业标准 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
地方标准 地区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企业标准 企业
农产品生产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
【考点四】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分类
产品检测预警:
目的:确保消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将农产品所含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害物等污染物残留值作为预警指标,编制不同目标条件下农产品质量
安全预警基础表,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
植物性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检测各种农药残留指标结果进行评判与预警,畜禽类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检测各种兽
药残留指标及微生物污染指标结果进行评判与预警,水产品类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检测各种药物指标结果进行评
判与预警。
过程风险分析预警:
在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质量安全影响,因此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防范和预警。
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三方面:①产地环境污染。主要是农产品生产场所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以水环
境污染和土壤污染最为常见。②生产中的农业投入品污染。主要包括农药、兽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饲料
添加剂、农膜等农业投入品污染,以农药、兽药残留最为常见。③生产中的农事操作不当污染。主要包括农业投
入品的不规范使用,农产品收获、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产生的各种污染等。
整体宏观预警:
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属于政府公共管理行为。宏观预警指标体系一般由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
滞后指标构成。
先行指标:包括农药、兽药、饲料等使用量指标,用于预测未来趋势。
同步指标:包括农药、兽药等残留检测值,用于反映当前走势。
滞后指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循环的峰与谷的一种确认
【考点五】绿色食品认证
概念:绿色食品是指企业按绿色食品质量体系要求,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特定的生产方式和规定标准生
产,并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食品。
绿色食品具有六个特点:
①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②种植、养殖、加工过程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范并接受监管部门全程监控;
③企业必须按照绿色食品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规定要求,建立健全企业质量标准体系;
④在生产过程中,允许少量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化肥、农药,不得使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绿色食品的原料必须
是无公害的农产品;
⑤绿色食品包装、装潢和标志必须符合国家绿色食品规定的标准要求;
⑥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必须经过相关部门全程监控,产品必须经过认证并获得绿色食品证书。
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具有三个显著特点:①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②对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
桌”全程质量控制;③对产品依法实行统一的标志与管理。
绿色食品认证依据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以下简称
《认证认可条例》)以及《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审批登记与监督管理办法》《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
管理办法》《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绿色食品检查员注册管理办法》《绿色
食品企业年度检查工作规范》等。
绿色食品认证的标准依据: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A级绿色食品标准。其
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较为严格,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
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
绿色食品标准: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由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包装标签储运
标准四个部分组成。
绿色食品认证的组织与管理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是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认证和管理机构。
【考点六】绿色食品认证的程序要求
为规范绿色食品认证工作,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依据《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制定了绿色食品认证程
序。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八个步骤:①认证申请;②受理及文审;③现场检查、产品抽样;④环境监测;⑤产品检
测;⑥认证审核;⑦认证评审;⑧颁证。凡具有绿色食品生产条件的国内企业均可按程序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境外
企业另行规定。
【考点七】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特点
一、过程长,环节多。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的完整过程,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包
括体系认证)遵循全程质量控制的原则,从产地环境条件、生产过程到农产品包装、运输、销售实行全过程现场认证
和管理,历时一般为3~12个月。
二、时令性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生产周期长,在作物生长的一个完整周期中,需要认证机构适时地进行经
常性检查和监督,以确保农产品生产过程符合认证标准要求。同时,农业生产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气候条件的变
整体宏观预警:
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属于政府公共管理行为。宏观预警指标体系一般由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
滞后指标构成。
先行指标:包括农药、兽药、饲料等使用量指标,用于预测未来趋势。
同步指标:包括农药、兽药等残留检测值,用于反映当前走势。
滞后指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循环的峰与谷的一种确认
【考点五】绿色食品认证
概念:绿色食品是指企业按绿色食品质量体系要求,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特定的生产方式和规定标准生
产,并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食品。
绿色食品具有六个特点:
①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②种植、养殖、加工过程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范并接受监管部门全程监控;
③企业必须按照绿色食品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规定要求,建立健全企业质量标准体系;
④在生产过程中,允许少量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化肥、农药,不得使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绿色食品的原料必须
是无公害的农产品;
⑤绿色食品包装、装潢和标志必须符合国家绿色食品规定的标准要求;
⑥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必须经过相关部门全程监控,产品必须经过认证并获得绿色食品证书。
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具有三个显著特点:①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②对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
桌”全程质量控制;③对产品依法实行统一的标志与管理。
绿色食品认证依据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以下简称
《认证认可条例》)以及《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审批登记与监督管理办法》《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
管理办法》《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绿色食品检查员注册管理办法》《绿色
食品企业年度检查工作规范》等。
绿色食品认证的标准依据: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A级绿色食品标准。其
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较为严格,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
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
绿色食品标准: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由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包装标签储运
标准四个部分组成。
绿色食品认证的组织与管理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是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认证和管理机构。
【考点六】绿色食品认证的程序要求
为规范绿色食品认证工作,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依据《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制定了绿色食品认证程
序。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八个步骤:①认证申请;②受理及文审;③现场检查、产品抽样;④环境监测;⑤产品检
测;⑥认证审核;⑦认证评审;⑧颁证。凡具有绿色食品生产条件的国内企业均可按程序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境外
企业另行规定。
【考点七】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特点
一、过程长,环节多。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的完整过程,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包
括体系认证)遵循全程质量控制的原则,从产地环境条件、生产过程到农产品包装、运输、销售实行全过程现场认证
和管理,历时一般为3~12个月。
二、时令性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生产周期长,在作物生长的一个完整周期中,需要认证机构适时地进行经
常性检查和监督,以确保农产品生产过程符合认证标准要求。同时,农业生产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气候条件的变
化直接对一些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产生影响,进而不断改变生产者对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从而
产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此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时令性要求高。
三、地域性特点突出。农业生产地域性差异较大,相同种类的动植物在不同地区受气候、土壤、水质等因素的
影响,发生病虫害的类型和程度也不一样,由此决定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采取的技术措施也不尽相同,农产品质
量安全认证的地域性特点比较突出。
四、风险评估因素复杂。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复杂的动植物生命体,具有多变、非人为控制等特点。农业生产中
农产品受遗传及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其变化具有内在规律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方式、
方法多样,与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工艺性、同一性有很大的不同。
五、个案差异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农产品种类繁多,物种差异大,农产品质量变化幅度大。此外,现
阶段我国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与工业产品认证相比,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个案差异较大。
【考点八】国家质量兴农战略的发展目标与基本路径
发展目标:
产品质量高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绿色、有机、地理标志、良好农业规范
农产品认证登记数量年均增长6%。
产业收益高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5:1,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6%,水产
健康养殖示范面积比重达到65%。
生产效率高
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全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5.5万元/人,土地
产出率达到4000元/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
,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1%。
经营者素质高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万人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职业农民占比达到35%;县级以上示范家庭
农场、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认定数量分别达到100000家、10000家。
国际竞争力强 国内农产品品质和农业生产服务比较优势明显提高,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进一步
增强。
基本路径:
一、绿色化。大力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二、优质化。加强优质农产品品种研发推广,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格局,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稳定发展优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积极发展优质高效“菜篮子”产品,扩大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大力促进奶业
振兴,发展名优水产品,加快发展现代高效林草业。
三、特色化。深入开展特色农林产品种质资源保护,挖掘特色农业文化价值,打造一批彰显地域特色、体现乡村
气息、承载乡村价值、适应现代需要的特色产业,形成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征、深厚历史底蕴的农耕文化名片。
四、品牌化。大力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
牌”。
重点任务:
①加快农业绿色发展;②推进农业全程标准化;③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④培育和提升农业品牌;⑤提高农产
品质量安全水平;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⑦建设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
查看全文,请先下载后再阅读
*本资料内容来自233网校,仅供学习使用,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
免费领精品资料
掌握考情信息
知晓资料更新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