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У- ˸߿˸߿

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成人高考>专升本辅导>民法辅导

201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学章节复习指导

2013年2月1日来源:233网校

  第九章:诉讼时效与期限

  节:民事时效概述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

  民事时效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存在一定时间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包含三方面要素:

  1、须有一定的事实状态的存在。

  2、须该事实状态持续不间断地存在了一定期间。

  3、发生一定的法律后果。即权利的取得与消灭。

  二、民事时效的性质

  1、时效为法律事实中的自然状态。

  2、时效具有强制性。

  三、民事时效的种类:

  1、取得时效:指占有他人财物的事实状态持续存在一定时间后即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的时效制度。

  2、消灭状态:指因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持续存在一定时间后即发生丧失权利的法律后果的时效制度。

  第二节:诉讼时效概述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特征:

  诉讼时效指权利人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就丧失该项请求权的法律制度。诉讼时效具有如下特征:

  1、诉讼时效完成仅消灭实体请求权。

  2、诉讼时效具有强制性。

  3、诉讼时效具有普遍性。

  二、诉讼时效与排斥期间的区别:

  排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指法律规定的某种权利的存续期间。二者的区别:

  1、性质和后果不同。

  2、起算点不同。

  3、计算方式不同。

  4、法律条文表述不同。

  5、适用条件不同。

  三、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诉讼时效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请求法律保护的请求权。下列请求权不适用于诉讼时效:

  1、在物权保护上,排除妨碍请求权、停止侵害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

  2、对未经授权经营的国有财产的保护。

  3、对人身权的保护。

  四、诉讼时效的种类:

  1、一般诉讼时效。

  2、特别诉讼时效。

  五、诉讼时效的效力

  1、债权消灭说。

  2、抗辩权发生说。

  3、诉权消灭说。

  4、胜诉权消灭说。

  我国法上采用胜诉权消灭说。即诉讼时效完成后权利人仅丧失请求法院依强制程序保护其权利的权利。

  第三节:诉讼时效的计算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诉讼时效的开始时间一般应依下列情形确定:

  1、附条件的债,应自条件成就之日起算。

  2、定有履行期限的债,应自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算。

  3、未定有履行期限的债,应自债权人给予的宽限期限届满之日起算。

  4、以不作为为标的的请求权,应自义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之日起算。

  5、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应自违约行为发生之日起算。

  6、要求返还被非法占有的财物的,应自权利人知道物被非法占有和侵占人之日起算。

  7、侵害身体健康的,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发现的,后经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伤害引起的,从伤势被确诊之日起算。

  二、诉讼时效的中止

  1、诉讼时效中止的概念:

  诉讼时效的中止,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后6个月内,因发生法定事由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暂停计算时效期间。待中止事由消除后,再继续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2、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和时间:

  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由法律规定即法定的而不能是约定的。

  (1)不可抗力。

  (2)其他障碍

  只有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客观事实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后6个月,才发生诉讼时效中止。

  3、诉讼时效中止的后果:

  诉讼时效中止,只是发生诉讼时效期间的停止计算,原进行的诉讼时效仍然有效,中止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继续进行。

  三、诉讼时效中断

  1、诉讼时效中断的概念:

  诉讼时效中断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发生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全归无效,待中断事由消除后,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2、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

  (1)提起诉讼。

  (2)权利人提出要求。

  (3)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3、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时,已经经过的诉讼时效全归无效,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4、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

  (1)发生的事由不同。

  (2)发生的时间不同。

  (3)发生的后果不同。

  四、诉讼时效的延长

  指在诉讼时效完成后,权利人向法院提出请求,经法院查明权利人确有正当理由未能及时行使权利,可延长时效期间,使诉讼时效不能完成。诉讼时效延长是对诉讼时效中止的一种补充,二者区别是:

  1、诉讼时效中止发生在诉讼时效进行中,而诉讼时效延长则发生在诉讼时效届满后。

  2、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而诉讼时效的延长是由法院确定的。

  第四节:期限

  一、期限的概念和意义:

  期限指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终止的时间。期限在民法上的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期限可决定民事主体的民事能力的取得、丧失。

  2、期限可决定某些事实的推定。

  3、期限决定着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执行。

  4、期限可决定民事权利义务的取得、丧失。

  5、期限可决定民事法律关系的效力。

  二、期间的分类

  1、任意性期间和强行性期间。

  2、确定期间、相对确定期间和不确定期间。

  3、连续期间和不连续期间。

  4、法定期间、指定期间和意定期间。

  5、普通期间和特殊期间。

  三、期限的确定与计算:

  1、期限的确定:

  (1)规定日历上的某一时间。

  (2)规定一定期间。如一年,一月。

  (3)规定某一必然到来或必然发生的特定时刻。

  (4)规定以当事人提出的时间为准。

  2、期限的计算:

  (1)期间的起点。从规定时间开始计算,开始当天不算。

  (2)期间的终点。后时间为节价日,以节假日次日为后终点。

  课程辅导:2013年成考HD高清课件全新上线 业内讲师聚首助你轻松拿证

  试题推荐:201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


γרҵ ʦ ԭ/Żݼ
() ˾ 150 / 150
Ӣ() Monica 150 / 150
ѧ() 150 / 150
ѧ() ֥ 150 / 150
ѧ(ר) ŷ 150 / 150
Ӣ(ר) Monica 150 / 150
ߵѧ(һ)(ר) 150 / 150
ߵѧ()(ר) ֥ 150 / 150
γ
-ѧ(ʷƾ)
ʦ
Monicaʦ
ר-ѧ
ŷʦ

ײͰרVIP/VIP++ģ)

ײƣ1Ŀ
2ǰ2
3ѧһα

׷1
2γ̽+μ+ƶ

ȵƼ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