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 中级经济师 >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 > 冲刺狂背!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前25页纸.pdf

专享 冲刺狂背!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前25页纸.pdf

1.62MB 下载数:2098 第78批 更新时间:2024-10-23
  • 冲刺狂背!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前25页纸.pdf-图片1

    2024 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前 25 页纸(考前狂背手册) 1.学习目标:考前狂背考点

    2.学习方法:结合关键词掌握

    第一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考点 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一是所有制或产权制度,这一制度既决定了经济决策的主体,也决定了收入分配的方式;

    二是收入分配制度,这一制度决定了社会生产成果归谁占有和支配;

    三是资源配置的方式,就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分配资源或生产要素。

    考点 2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①内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

    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②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

    献,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

    作用;满足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保障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富裕。

    考点 3 非公有制经济

    ①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多种形式,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②是否存在雇佣劳动关系是区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一个关键。

    ③外资经济目前包括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具体形式。

    ④混合所有制经济(既公有,也有非公有)是指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一种经济形式。

    考点 4 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

    ①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

    ②在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中,收入分配具有重要地位,它决定了社会生产的成果如何在不同的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资料所有

    制的不同,收入分配制度也不相同。

    ③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则体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考点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市场调节方式;另一种是政府调节方式。

    ②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既没有纯粹的市场调节,又没有纯粹的政府调节,总是不同程度的或者不同方式的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相结

    合进行资源配置。

    ③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就是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

    【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社会经济资源主要是由市场配置,而不是由政府配置或

    政府的计划配置;二是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政府制定。】

    第二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考点 1 需求的两个构成要素(缺一不可):购买欲望+支付能力

    考点 2 影响需求、供给的因素

    (一)影响需求的因素:括号同及反字代表变动的方向

    1. 消费者偏好(同) 对某种偏好增强,则需求增加

    2. 消费者个人收入(同) 一般来说,收入增加,需求增加

    3. 产品价格即(反): 产品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产品价格上升,需求下降

    4. 替代品价格(同) 某一种商品价格提高,使得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被替代品的需求减少。

    【 也就是本品价格高,对替代品需求增加】

    5. 互补品价格(反) 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 其(自身的)需求量会降低, 互补品的需求量也会降低

    6. 预期 预期价格上升,需求增加

    7. 其他 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都会影响需求的问题。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

    1.产品价格(同)2.生产成本(反)3.生产技术(同)4.预期(同)5.相关产品的价格 6.其他因素

    考点 3 需求数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 冲刺狂背!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前25页纸.pdf-图片2

    2024 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前 25 页纸(考前狂背手册) 1.学习目标:考前狂背考点

    2.学习方法:结合关键词掌握

    第一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考点 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一是所有制或产权制度,这一制度既决定了经济决策的主体,也决定了收入分配的方式;

    二是收入分配制度,这一制度决定了社会生产成果归谁占有和支配;

    三是资源配置的方式,就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分配资源或生产要素。

    考点 2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①内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

    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②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

    献,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

    作用;满足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保障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富裕。

    考点 3 非公有制经济

    ①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多种形式,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②是否存在雇佣劳动关系是区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一个关键。

    ③外资经济目前包括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具体形式。

    ④混合所有制经济(既公有,也有非公有)是指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一种经济形式。

    考点 4 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

    ①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

    ②在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中,收入分配具有重要地位,它决定了社会生产的成果如何在不同的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资料所有

    制的不同,收入分配制度也不相同。

    ③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则体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考点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市场调节方式;另一种是政府调节方式。

    ②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既没有纯粹的市场调节,又没有纯粹的政府调节,总是不同程度的或者不同方式的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相结

    合进行资源配置。

    ③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就是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

    【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社会经济资源主要是由市场配置,而不是由政府配置或

    政府的计划配置;二是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政府制定。】

    第二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考点 1 需求的两个构成要素(缺一不可):购买欲望+支付能力

    考点 2 影响需求、供给的因素

    (一)影响需求的因素:括号同及反字代表变动的方向

    1. 消费者偏好(同) 对某种偏好增强,则需求增加

    2. 消费者个人收入(同) 一般来说,收入增加,需求增加

    3. 产品价格即(反): 产品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产品价格上升,需求下降

    4. 替代品价格(同) 某一种商品价格提高,使得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被替代品的需求减少。

    【 也就是本品价格高,对替代品需求增加】

    5. 互补品价格(反) 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 其(自身的)需求量会降低, 互补品的需求量也会降低

    6. 预期 预期价格上升,需求增加

    7. 其他 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都会影响需求的问题。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

    1.产品价格(同)2.生产成本(反)3.生产技术(同)4.预期(同)5.相关产品的价格 6.其他因素

    考点 3 需求数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名称 影响因素 结果

    需求数量变动 商品自身价格 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点动) —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为需求曲线上的点向右

    移动

    需求变动 商品价格外等其他因素

    (收入、偏好等)

    需求曲线的位移(线动)

    —收入/偏好增加,需求增加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考点 4 均衡价格并不能说明价格的决定:

    (1)商品价格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其价值量的大小。

    (2)商品价值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总是在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关系的影响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

    考点 5 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

    区别 最高限价 保护价格(支持价格/最低限价)最低限价就是不希望太低,所以保护起

    来,在最低价格之上进行。

    定义 政府对某产品规定具体价格,交易在此价格下进行 政府对某产品规定具体价格,交易在此价格上进行

    1、目标 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保护买方利益)

    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我国:农业生产、农民收入(保护卖方利益)

    2、适用

    情况

    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有可能影响居

    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或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过大。

    [ 价格降幅过大,生产者收入少,影响正常生产 ]

    3、影响(两

    者相反) 常

    (1)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消费、限制

    生产,导致供给减少和需求增加。

    (2)结果是市场供给短缺;短缺量=Qd-Qs

    (1)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

    (2)结果是导致市场供给过剩;过剩量=Qs-Qd

    4、后果

    (1)严重的排队现象;

    (2)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

    (3)生产者变相涨价(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等)。

    (1)生产者变相降价;

    (2)黑市交易和黑市低价。

    5、措施

    (1)行政措施或分配措施(如配给制——按家庭人

    口或职业定量供应或凭证供应);

    (2)最高限价只适宜短期或在局部地区实行,

    不应长期化。

    (1)除了强有力的行政措施,还必须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

    (2)保护价格只适宜在粮食等少数农产品上实行。

    记忆 供不应求--->供给短缺--->消费者排队 供大于求--->供给过剩--->政府保护收购储备

    考点 6 弹性

    弹性 公式 类型及影响因素

    (1)需求价

    格弹性

    Ed= △� � /

    △� � =

    需求量的相对变动

    价格的相对变动 =

    需求变动量/原需求量

    价格的变动量/原价格

    1、Ed>1,富有弹性,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适合薄利多销;

    2、Ed=1单一弹性,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变动影响因素

    3、Ed<1 缺乏弹性。

    4、影响因素: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时间。

    (2)需求交

    叉弹性 Eij=

    △��/�� △��/��=

    商品 i需求量变动

    商品 j价格变动

    Eij>0,替代品,商品的需求量与替代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

    Eij<0,互补品,商品的需求量与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Eij=0,无关品,无反应

    (3)需求收

    入弹性 Ey=

    △� � /

    △� � =

    需求量变动

    收入变动

    Ey>1,高档品,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相应增加大于收入增加。

    Ey =1,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

    0 <Ey <1,必须品,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相应增加小于收入增加。

    Ey =0,不论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即收入与需求无关。

    Ey <0(低档品),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的多。

    (4)供给价

    格弹性 Es=

    △�� ��

    / △� � =

    供给量变动

    价格变动 影响因素:时间、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5)点弹性、弧弹性计算公式

    类型 含义 计算公式 适用场合

    点弹性 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弹性 Ed=(△Q/Q)/(△P/P)

    =(△Q/△P)×(P/Q) 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

    弧弹性 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弧的弹性 Ed=[△Q/(Q0+Q1)/2] ÷[△P/(P0+P1)

    /2] 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

  • 冲刺狂背!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前25页纸.pdf-图片3

    名称 影响因素 结果

    需求数量变动 商品自身价格 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点动) —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为需求曲线上的点向右

    移动

    需求变动 商品价格外等其他因素

    (收入、偏好等)

    需求曲线的位移(线动)

    —收入/偏好增加,需求增加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考点 4 均衡价格并不能说明价格的决定:

    (1)商品价格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其价值量的大小。

    (2)商品价值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总是在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关系的影响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

    考点 5 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

    区别 最高限价 保护价格(支持价格/最低限价)最低限价就是不希望太低,所以保护起

    来,在最低价格之上进行。

    定义 政府对某产品规定具体价格,交易在此价格下进行 政府对某产品规定具体价格,交易在此价格上进行

    1、目标 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保护买方利益)

    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我国:农业生产、农民收入(保护卖方利益)

    2、适用

    情况

    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有可能影响居

    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或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过大。

    [ 价格降幅过大,生产者收入少,影响正常生产 ]

    3、影响(两

    者相反) 常

    (1)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消费、限制

    生产,导致供给减少和需求增加。

    (2)结果是市场供给短缺;短缺量=Qd-Qs

    (1)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

    (2)结果是导致市场供给过剩;过剩量=Qs-Qd

    4、后果

    (1)严重的排队现象;

    (2)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

    (3)生产者变相涨价(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等)。

    (1)生产者变相降价;

    (2)黑市交易和黑市低价。

    5、措施

    (1)行政措施或分配措施(如配给制——按家庭人

    口或职业定量供应或凭证供应);

    (2)最高限价只适宜短期或在局部地区实行,

    不应长期化。

    (1)除了强有力的行政措施,还必须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

    (2)保护价格只适宜在粮食等少数农产品上实行。

    记忆 供不应求--->供给短缺--->消费者排队 供大于求--->供给过剩--->政府保护收购储备

    考点 6 弹性

    弹性 公式 类型及影响因素

    (1)需求价

    格弹性

    Ed= △� � /

    △� � =

    需求量的相对变动

    价格的相对变动 =

    需求变动量/原需求量

    价格的变动量/原价格

    1、Ed>1,富有弹性,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适合薄利多销;

    2、Ed=1单一弹性,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变动影响因素

    3、Ed<1 缺乏弹性。

    4、影响因素: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时间。

    (2)需求交

    叉弹性 Eij=

    △��/�� △��/��=

    商品 i需求量变动

    商品 j价格变动

    Eij>0,替代品,商品的需求量与替代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

    Eij<0,互补品,商品的需求量与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Eij=0,无关品,无反应

    (3)需求收

    入弹性 Ey=

    △� � /

    △� � =

    需求量变动

    收入变动

    Ey>1,高档品,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相应增加大于收入增加。

    Ey =1,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

    0 <Ey <1,必须品,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相应增加小于收入增加。

    Ey =0,不论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即收入与需求无关。

    Ey <0(低档品),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的多。

    (4)供给价

    格弹性 Es=

    △�� ��

    / △� � =

    供给量变动

    价格变动 影响因素:时间、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5)点弹性、弧弹性计算公式

    类型 含义 计算公式 适用场合

    点弹性 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弹性 Ed=(△Q/Q)/(△P/P)

    =(△Q/△P)×(P/Q) 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

    弧弹性 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弧的弹性 Ed=[△Q/(Q0+Q1)/2] ÷[△P/(P0+P1)

    /2] 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考点 1 企业形成的理论

    1.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 ,企业的本质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 1937 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 )

    2.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考点 2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

    (1)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一般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等类型。

    (2)短期生产要素可分为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长期生产企业的各项要素都是可变的。

    (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①总产量: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TP =f(L)。

    ②平均产量:每一单位劳动投入生产出来的产量;AP=TP/L。

    ③边际产量: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新增一单位的劳动投入而增加的总产量;MP=△TP/△L。

    (4)其曲线:短期生产变量或曲线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

    类型 各阶段特征 图示

    总产量 先以递增的速度增

    以递减的

    速度增加

    达到

    最大值 减少

    边际产量 先递增 再递减 等于 0 负

    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平均

    产量,平均产量

    最大值

    边际产量<平均

    产量,平均产量

    减少

    随着产量的增加递减,逐渐向横轴接 平均固定成

    考点 3 短期成本曲线

    ①总固定成本曲线平行于横轴;

    ②总成本曲线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个点开始,开始时是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 ,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

    后 ,便以递增的增长率上升。

    ③总可变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上升速度存在对应关系即变动规律一致。(与总固定成本曲线相交于某一点)

    本曲线AFC 近

    (平均总成本最小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最小值

    1.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2.最低点前:边际成本曲线<平均总成本曲线 平均总成本

    曲线

    ATC

    3.最低点后:边际成本曲线>平均总成本曲线

    4边际成本曲线=平均总成本曲线, 平均总成本最小

    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

    1.最低点前:边际成本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平均可变成

    本曲线

    AVC

    2.最低点后:边际成本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3.边际成本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最小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考点 1 划分市场结构类型的标准——市场的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

    考点 2 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类型 企业数目 产品差别 价格控制权 进入障碍 产品

    完全竞争市场 很多 同质 没有任何控制权,接受者 自由进出 小麦、玉米

    垄断竞争市场 很多 有差别 对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控制 比较容易 啤酒、糖果

    寡头垄断市场 少数几个 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

    别 有较大程度的控制权 比较困难 汽车、钢铁

    完全垄断市场 一个 没有合适替代品、独特性 生产者是价格的决定者 非常困难 电力、自来水

    考点 3 不同市场结构下的需求曲线

  • 冲刺狂背!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前25页纸.pdf-图片4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考点 1 企业形成的理论

    1.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 ,企业的本质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 1937 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 )

    2.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考点 2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

    (1)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一般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等类型。

    (2)短期生产要素可分为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长期生产企业的各项要素都是可变的。

    (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①总产量: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TP =f(L)。

    ②平均产量:每一单位劳动投入生产出来的产量;AP=TP/L。

    ③边际产量: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新增一单位的劳动投入而增加的总产量;MP=△TP/△L。

    (4)其曲线:短期生产变量或曲线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

    类型 各阶段特征 图示

    总产量 先以递增的速度增

    以递减的

    速度增加

    达到

    最大值 减少

    边际产量 先递增 再递减 等于 0 负

    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平均

    产量,平均产量

    最大值

    边际产量<平均

    产量,平均产量

    减少

    随着产量的增加递减,逐渐向横轴接 平均固定成

    考点 3 短期成本曲线

    ①总固定成本曲线平行于横轴;

    ②总成本曲线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个点开始,开始时是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 ,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

    后 ,便以递增的增长率上升。

    ③总可变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上升速度存在对应关系即变动规律一致。(与总固定成本曲线相交于某一点)

    本曲线AFC 近

    (平均总成本最小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最小值

    1.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2.最低点前:边际成本曲线<平均总成本曲线 平均总成本

    曲线

    ATC

    3.最低点后:边际成本曲线>平均总成本曲线

    4边际成本曲线=平均总成本曲线, 平均总成本最小

    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

    1.最低点前:边际成本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平均可变成

    本曲线

    AVC

    2.最低点后:边际成本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3.边际成本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最小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考点 1 划分市场结构类型的标准——市场的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

    考点 2 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类型 企业数目 产品差别 价格控制权 进入障碍 产品

    完全竞争市场 很多 同质 没有任何控制权,接受者 自由进出 小麦、玉米

    垄断竞争市场 很多 有差别 对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控制 比较容易 啤酒、糖果

    寡头垄断市场 少数几个 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

    别 有较大程度的控制权 比较困难 汽车、钢铁

    完全垄断市场 一个 没有合适替代品、独特性 生产者是价格的决定者 非常困难 电力、自来水

    考点 3 不同市场结构下的需求曲线

    类型 整个行业需求曲线 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企业收益曲线 利润最大化原则

    完全竞争市场

    向右下方倾斜

    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d/AR/MR“三线合一”

    MR=MC完全垄断市场 向右下方倾斜“二线合一” d/AR“二线合一”边际收益线

    比平均收益线更低

    垄断竞争市场 向右下方倾斜(弹性更大) /

    寡头垄断企业的需

    求曲线

    1.与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的企业一样,寡头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寡头垄断企业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之间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也不存在有规律的供给曲线。

    (1)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单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等于横轴的水平线(价格的接

    受者)。

    (2)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二者完全相同。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向右正方倾斜。

    (3)垄断竞争企业(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比完全垄断企业需求曲线更平坦。

    【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市场都不存在供给曲线。

    第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考点 1 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名称 概念 具体含义

    边际物质产品 MPP 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 也称边际产量 MPP

    边际收益产品 MRP 增加单位要素使用所带来的收益增量 MRP=∆R/∆L=MPP×MR=边际产量 * 边际收益

    边际产品价值 VMP 增加一单位的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价值 VMP=MPP×P=边际产量 * 价格

    边际要素成本 MFC 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成本增量 MFC=∆C/∆L=MPP×MC=边际产量 * 边际成本

    平均要素成本 AFC 表示平均每单位要素投入的成本 AFC=C/L =总成本/总投入

    原则总结:MRP=MFC,要素的边际收益=要素的边际成本 即: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

    考点 2 劳动的供给原则和供给曲线

    1、劳动的供给原则:劳动的边际效用等于闲暇的边际效用。

    2、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后弯曲线。

    3、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4、资本的供给短期内是垂直线,长期中也是一条后弯曲线。

    5、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 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用劳动替代闲暇,劳动供给增加。

    收入效应 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相对更加富有而追求闲暇,劳动供给减少。

    第六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考点 1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原因主要包括:垄断、外部性(常考)、公共物品(常考)和信息不对称等。

    一、垄断

    1.原因 垄断企业的产量会低于社会的最优产量,而定价却高于市场均衡价格,使消费者的剩余减少而生产者的

    剩余增加,社会福利受到损害。

    2.政府对垄断的

    干预

    (1)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2)进行公共管制,主要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

    二、外部

    1.外部性

    外部经济

    (正外部性)

    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因而缺乏生产积极性,产出水平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造

    成产品的供给过少。

    外部不经济(负

    外部性)

    边际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倾向扩大生产,产出水平就会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

    平,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多。

    2.政府对外部性

    的干预

    (1)税收和补贴

    (2)政府也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

    (3)明晰产权(现代方法):产权界定不清晰。

    科斯认为: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

    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三、公共

    物品 1.公共物品特点 (1)非竞争性

    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例如国防、道

    路、环境治理、电视广播等。

  • 冲刺狂背!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前25页纸.pdf-图片5

    类型 整个行业需求曲线 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企业收益曲线 利润最大化原则

    完全竞争市场

    向右下方倾斜

    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d/AR/MR“三线合一”

    MR=MC完全垄断市场 向右下方倾斜“二线合一” d/AR“二线合一”边际收益线

    比平均收益线更低

    垄断竞争市场 向右下方倾斜(弹性更大) /

    寡头垄断企业的需

    求曲线

    1.与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的企业一样,寡头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寡头垄断企业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之间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也不存在有规律的供给曲线。

    (1)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单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等于横轴的水平线(价格的接

    受者)。

    (2)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二者完全相同。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向右正方倾斜。

    (3)垄断竞争企业(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比完全垄断企业需求曲线更平坦。

    【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市场都不存在供给曲线。

    第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考点 1 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名称 概念 具体含义

    边际物质产品 MPP 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 也称边际产量 MPP

    边际收益产品 MRP 增加单位要素使用所带来的收益增量 MRP=∆R/∆L=MPP×MR=边际产量 * 边际收益

    边际产品价值 VMP 增加一单位的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价值 VMP=MPP×P=边际产量 * 价格

    边际要素成本 MFC 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成本增量 MFC=∆C/∆L=MPP×MC=边际产量 * 边际成本

    平均要素成本 AFC 表示平均每单位要素投入的成本 AFC=C/L =总成本/总投入

    原则总结:MRP=MFC,要素的边际收益=要素的边际成本 即: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

    考点 2 劳动的供给原则和供给曲线

    1、劳动的供给原则:劳动的边际效用等于闲暇的边际效用。

    2、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后弯曲线。

    3、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4、资本的供给短期内是垂直线,长期中也是一条后弯曲线。

    5、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 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用劳动替代闲暇,劳动供给增加。

    收入效应 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相对更加富有而追求闲暇,劳动供给减少。

    第六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考点 1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原因主要包括:垄断、外部性(常考)、公共物品(常考)和信息不对称等。

    一、垄断

    1.原因 垄断企业的产量会低于社会的最优产量,而定价却高于市场均衡价格,使消费者的剩余减少而生产者的

    剩余增加,社会福利受到损害。

    2.政府对垄断的

    干预

    (1)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2)进行公共管制,主要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

    二、外部

    1.外部性

    外部经济

    (正外部性)

    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因而缺乏生产积极性,产出水平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造

    成产品的供给过少。

    外部不经济(负

    外部性)

    边际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倾向扩大生产,产出水平就会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

    平,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多。

    2.政府对外部性

    的干预

    (1)税收和补贴

    (2)政府也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

    (3)明晰产权(现代方法):产权界定不清晰。

    科斯认为: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

    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三、公共

    物品 1.公共物品特点 (1)非竞争性

    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例如国防、道

    路、环境治理、电视广播等。

    (2)非排他性 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消费者进行消费,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被排斥在外。

    出现“搭便车”现象:就是某人不进行购买而消费某物品。

    2.公共物品分类

    类型 举例 提供方式

    纯公共物品 国防、治安等 一般通过纳税间接购买而被动消费,消费时无法分

    割,只能由政府提供

    准公共物品 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 可以部分间接购买,部分直接购买,消费时可以部

    分的分割,政府和私人皆可以提供

    3.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 是个人需求曲线在纵向,即价格方向求和。

    4.公共物品的政府干预 政府承担公共物品主要提供者的职责

    四、信息

    不对称

    1.信息不对称对

    资源配置效率的

    影响

    (1)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会导致某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

    向左下方弯曲(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少),最终结果是劣质商品或服务驱逐优质商品或

    服务,以致市场萎缩甚至消失。例如旧车市场、健康保险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

    (2)道德风险 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的一方不能观察到另一方的行动,则另一方就可能采取不利于

    对方的行动。例如保险市场。

    2.政府对信息不

    对称的干预

    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

    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考点 1 国内生产总值

    含义 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衡量经济活

    动总量的基本指标

    形态 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

    计算方法

    生产法 核算各个产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收入法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支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消费支出

    C+固定投资支出 I+政府购买 G+净出口(X-M)

    联系 国民总收入是一个收入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

    国民总收入(GNI)=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考点 2 投资与投资乘数

    投资是购置物质资本(例如厂房、设备和存货,以及住房建筑物)的活动,一般不包括金融投资在内。

    决定投资的因素: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预期通货膨胀率和折旧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

    实际利率与投资的关系:投资的成本是利息,决定利息的直接因素就是实际利率,投资的成本取决于实际利率。

    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投资乘数 k= △Y/△I=1/(1-β)=1/s;式中β为边际消费倾向,S 为边际储蓄倾向。

    投资乘数 k为边际储蓄倾向 s的倒数。

    考点 3 总需求、总供给与总供求模型

    (1)总需求的影响因素 反向变动:利率、税收、价格总水平

    同向变动:预期、政府购买、货币供给量

    (2)总需求曲线特征,价格

    总水平变动带来的效应: 财富效应。 利率效应。 出口效应。

    (3)总供给的影响因素

    ①决定总供给的基本因素是价格和成本。

    ②决定总供给的其他因素,如技术进步、工资水平变动、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

    ③预期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果企业对未来利润的预期下降,企业会减少生产,从而使总供给减少。

    (4)总供给曲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

    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从长期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长期总

    供给只取决于劳动、资本与技术,以及经济体制等因素。

    短期总供给曲线: 一般应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5)总供求模型

    1.从长期来看,由于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所以影响价格总水平的是总需求。

    2.假定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变,由于总需求的增长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则会导致价格总水平

    上涨。这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基本模型。

查看全文,请先下载后再阅读

*本资料内容来自233网校,仅供学习使用,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