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 银行从业 > 初级风险管理 > 2024年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pdf

专享 2024年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pdf

2.40MB 下载数:411 第109批 更新时间:2024-06-11
  • 2024年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pdf-图片1

    1

    《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

    目录

    第 01 章 风险管理基础................................................................................................... 1

    第 02 章 风险管理体系.................................................................................................12

    第 03 章 信用风险管理.................................................................................................19

    第 04 章 市场风险管理.................................................................................................37

    第 05 章 操作风险管理.................................................................................................47

    第 06 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58

    第 07 章 国别风险管理.................................................................................................68

    第 08 章 声誉风险与战略风险管理............................................................................71

    第 09 章 其他风险管理.................................................................................................76

    第 10 章 压力测试......................................................................................................... 82

    第 11 章 资本管理......................................................................................................... 87

    第 12 章 银行监督管理.................................................................................................94

    注:

    1.红色表示重点知识点,为高频考点

    2.蓝色表示熟记知识点,为常考点

    3.黑色为了解知识部分,只需了解

  • 2024年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pdf-图片2

    1

    《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

    目录

    第 01 章 风险管理基础................................................................................................... 1

    第 02 章 风险管理体系.................................................................................................12

    第 03 章 信用风险管理.................................................................................................19

    第 04 章 市场风险管理.................................................................................................37

    第 05 章 操作风险管理.................................................................................................47

    第 06 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58

    第 07 章 国别风险管理.................................................................................................68

    第 08 章 声誉风险与战略风险管理............................................................................71

    第 09 章 其他风险管理.................................................................................................76

    第 10 章 压力测试......................................................................................................... 82

    第 11 章 资本管理......................................................................................................... 87

    第 12 章 银行监督管理.................................................................................................94

    注:

    1.红色表示重点知识点,为高频考点

    2.蓝色表示熟记知识点,为常考点

    3.黑色为了解知识部分,只需了解

    1

    第 01 章 风险管理基础

    1.1 商业银行风险

    一、风险

    (一)风险

    风险:“未来结果出现收益或损失的不确定性”。

    风险既可能带来收益,也可能造成损失。

    (二)商业银行风险

    本书所称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因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遭受经济损失或不能

    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特指“商业银行风险”)

    二、收益

    1.收益:指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进行投资、开展金融产品交易、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所

    获得的盈利。

    2.性质

    (1)内容及原因

    由于风险的存在,商业银行所获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2)方法论意义

    在风险管理实践中,为了对这种不确定收益进行计量和评估,通常需要计算未来预期收益(或

    期望收益)。

    三、损失

    (一)损失的重要性

    针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特殊性,从其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的角度,要更加关注风险可能造

    成的损失。

    因此,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重在分析不同风险状况或条件下,商业银行可能遭遇的损失规模,

    以及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在统计上称为概率)。

    (二)风险与损失

    严格地说,损失是一个事后概念,反映风险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实际结果;风险却是一个明

    确的事前概念,反映损失发生前事物发展状态,在风险定量分析中可以采用概率和统计方法

    计算出损失规模和发生的可能性。

    (三)损失的分类

    在实践中,通常将金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分为

    1.预期损失

    预期损失是指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可以预见到的损失,通常为一定历史时

    期内损失的平均值(有时也采用中间值)。

  • 2024年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pdf-图片3

    1

    第 01 章 风险管理基础

    1.1 商业银行风险

    一、风险

    (一)风险

    风险:“未来结果出现收益或损失的不确定性”。

    风险既可能带来收益,也可能造成损失。

    (二)商业银行风险

    本书所称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因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遭受经济损失或不能

    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特指“商业银行风险”)

    二、收益

    1.收益:指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进行投资、开展金融产品交易、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所

    获得的盈利。

    2.性质

    (1)内容及原因

    由于风险的存在,商业银行所获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2)方法论意义

    在风险管理实践中,为了对这种不确定收益进行计量和评估,通常需要计算未来预期收益(或

    期望收益)。

    三、损失

    (一)损失的重要性

    针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特殊性,从其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的角度,要更加关注风险可能造

    成的损失。

    因此,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重在分析不同风险状况或条件下,商业银行可能遭遇的损失规模,

    以及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在统计上称为概率)。

    (二)风险与损失

    严格地说,损失是一个事后概念,反映风险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实际结果;风险却是一个明

    确的事前概念,反映损失发生前事物发展状态,在风险定量分析中可以采用概率和统计方法

    计算出损失规模和发生的可能性。

    (三)损失的分类

    在实践中,通常将金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分为

    1.预期损失

    预期损失是指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可以预见到的损失,通常为一定历史时

    期内损失的平均值(有时也采用中间值)。

    2

    商业银行通常采取提取损失准备金和冲减利润方式应对和吸收预期损失。(流量)

    2.非预期损失

    非预期损失是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在一定的置信区间和持有期内)计算出的对预期损失的

    偏离,是商业银行难以预见到的较大损失。

    商业银行通常利用资本金应对非预期损失。(存量)

    3.灾难性损失

    灾难性损失是指超出非预期损失之外的可能威胁到商业银行安全性和流动性的重大损失。

    对于规模巨大的灾难性损失,如地震、火灾等,可通过购买商业保险转移风险。

    但对于因衍生产品交易等过度投机行为造成的灾难性损失,则应当采取严格限制高风险业务

    /行为的做法加以规避。

    四、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机构,为了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必须对其所面

    临的各种风险进行正确分类。

    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征及诱发风险的原因,通常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划分为八类,分别

    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别风险、声誉风险与战略

    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

    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1.传统上,信用风险是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债务而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风险,因此又被称

    为违约风险。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对信用风险认识的深入,当债务人或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不足即信用

    质量下降时,市场上相关资产的价格随之降低,这种情况的发生就会被认定债务人或交易对

    手出现信用风险。

    2.信用风险来源

    对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贷款是最主要的信用风险来源。但事实上,信用风险既存在于传统

    的贷款、债券投资等表内业务中,又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及衍生产品交易等表外业务

    中。

    3.信用风险的影响

    信用风险对基础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影响不同。对基础金融产品(如债券、贷款)而言,

    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多是其债务的全部账面价值;而对衍生产品而言,对手违约造成的损

    失虽然会小于衍生产品的名义价值,但由于衍生产品的名义价值通常十分巨大,因此潜在的

    风险损失不容忽视。

    4.信用风险特征

  • 2024年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pdf-图片4

    2

    商业银行通常采取提取损失准备金和冲减利润方式应对和吸收预期损失。(流量)

    2.非预期损失

    非预期损失是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在一定的置信区间和持有期内)计算出的对预期损失的

    偏离,是商业银行难以预见到的较大损失。

    商业银行通常利用资本金应对非预期损失。(存量)

    3.灾难性损失

    灾难性损失是指超出非预期损失之外的可能威胁到商业银行安全性和流动性的重大损失。

    对于规模巨大的灾难性损失,如地震、火灾等,可通过购买商业保险转移风险。

    但对于因衍生产品交易等过度投机行为造成的灾难性损失,则应当采取严格限制高风险业务

    /行为的做法加以规避。

    四、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机构,为了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必须对其所面

    临的各种风险进行正确分类。

    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征及诱发风险的原因,通常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划分为八类,分别

    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别风险、声誉风险与战略

    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

    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1.传统上,信用风险是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债务而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风险,因此又被称

    为违约风险。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对信用风险认识的深入,当债务人或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不足即信用

    质量下降时,市场上相关资产的价格随之降低,这种情况的发生就会被认定债务人或交易对

    手出现信用风险。

    2.信用风险来源

    对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贷款是最主要的信用风险来源。但事实上,信用风险既存在于传统

    的贷款、债券投资等表内业务中,又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及衍生产品交易等表外业务

    中。

    3.信用风险的影响

    信用风险对基础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影响不同。对基础金融产品(如债券、贷款)而言,

    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多是其债务的全部账面价值;而对衍生产品而言,对手违约造成的损

    失虽然会小于衍生产品的名义价值,但由于衍生产品的名义价值通常十分巨大,因此潜在的

    风险损失不容忽视。

    4.信用风险特征

    3

    与市场风险相比,信用风险观察数据少且不易获取,因此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

    5.结算风险

    作为一种特殊的信用风险,结算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但另

    一方发生违约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

    1.市场风险概述

    市场风险是指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的波动给商业银行表内头寸、表外头寸造成损失的风

    险。

    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

    2.市场风险特征与管理

    相对于信用风险而言,市场风险具有数据充分且易于计量的特点,更适于采用量化技术加以

    控制。

    由于市场风险主要来自所属经济体,因此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风险特征,难以通过在自身经济

    体内分散化投资完全消除。国际金融机构通常采取分散投资于多国金融市场的方式降低系统

    性风险。

    (三)操作风险

    1.操作风险概述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

    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

    操作风险可分为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四大类别,表现形式主要有:

    (1)员工方面表现为职员欺诈、失职违规、违反用工法律等;

    (2)内部流程方面表现为流程不健全、流程执行失败、控制和报告不力、文件或合同缺陷、

    担保品管理不当、产品服务缺陷、泄密、与客户纠纷等;

    (3)系统方面表现为信息科技系统和一般配套设备不完善;

    (4)外部事件方面表现为外部欺诈、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外包商不履责等。

    2.操作风险特征

    与市场风险主要存在于交易账户和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银行账户不同,操作风险广泛存在于

    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性和非营利性,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盈利。

    3.操作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之所以承担操作风险是因为其不可避免,对其进行有效管理通常需要较大规模的投

    入,因此应控制好操作风险管理的成本收益率。

    (四)法律风险

    1.内涵

    法律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日常经营和业务活动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规定,导致不能履行合同、

  • 2024年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pdf-图片5

    3

    与市场风险相比,信用风险观察数据少且不易获取,因此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

    5.结算风险

    作为一种特殊的信用风险,结算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但另

    一方发生违约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

    1.市场风险概述

    市场风险是指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的波动给商业银行表内头寸、表外头寸造成损失的风

    险。

    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

    2.市场风险特征与管理

    相对于信用风险而言,市场风险具有数据充分且易于计量的特点,更适于采用量化技术加以

    控制。

    由于市场风险主要来自所属经济体,因此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风险特征,难以通过在自身经济

    体内分散化投资完全消除。国际金融机构通常采取分散投资于多国金融市场的方式降低系统

    性风险。

    (三)操作风险

    1.操作风险概述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

    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

    操作风险可分为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四大类别,表现形式主要有:

    (1)员工方面表现为职员欺诈、失职违规、违反用工法律等;

    (2)内部流程方面表现为流程不健全、流程执行失败、控制和报告不力、文件或合同缺陷、

    担保品管理不当、产品服务缺陷、泄密、与客户纠纷等;

    (3)系统方面表现为信息科技系统和一般配套设备不完善;

    (4)外部事件方面表现为外部欺诈、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外包商不履责等。

    2.操作风险特征

    与市场风险主要存在于交易账户和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银行账户不同,操作风险广泛存在于

    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性和非营利性,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盈利。

    3.操作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之所以承担操作风险是因为其不可避免,对其进行有效管理通常需要较大规模的投

    入,因此应控制好操作风险管理的成本收益率。

    (四)法律风险

    1.内涵

    法律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日常经营和业务活动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规定,导致不能履行合同、

    4

    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法律风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操作风险,包括但不限于:

    签订的合同因违反法律或者行政法规可能被依法撤销或者确认无效;

    因违约、侵权或者其他事由被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依法可能承担赔偿责任;

    业务、管理活动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监管规定,依法可能承担刑事责任或者行政责任。

    2.内容

    狭义上,法律风险主要关注商业银行所签署的各类合同、承诺等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和可执行

    力。

    广义上,与法律风险密切相关的还有合规风险等。

    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

    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

    3.特点

    法律风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操作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因监管措施和解决民商事争议而支付的

    罚款、罚金或者惩罚性赔偿所导致的风险敞口。

    在风险管理实践中,商业银行通常将法律风险管理归属于操作风险管理范畴。

    (五)流动性风险

    1.流动性风险概述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能够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

    资金,以满足资产增长或履行到期债务的能力。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

    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2.流动性风险特征

    流动性风险是银行所有风险中最具破坏力的风险。

    几乎所有摧毁银行的风险都是以流动性风险爆发来为银行画上句号的。

    流动性风险堪称银行风险中的“终结者”。

    3.流动性风险成因

    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相比,形成的原因更加复杂,涉及的范围更广,

    通常被视为一种多维风险。

    流动性风险的产生除了因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计划不完善之外,信用、市场、操作等风险领

    域的管理缺陷同样会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甚至引发风险扩散,造成整个金融系统出现

    流动性困难。

    4.流动性风险管理

    因此,流动性风险管理除了应当做好流动性安排之外,还应当重视和加强跨风险种类的风险

    管理。

  • 2024年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pdf-图片6

    4

    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法律风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操作风险,包括但不限于:

    签订的合同因违反法律或者行政法规可能被依法撤销或者确认无效;

    因违约、侵权或者其他事由被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依法可能承担赔偿责任;

    业务、管理活动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监管规定,依法可能承担刑事责任或者行政责任。

    2.内容

    狭义上,法律风险主要关注商业银行所签署的各类合同、承诺等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和可执行

    力。

    广义上,与法律风险密切相关的还有合规风险等。

    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

    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

    3.特点

    法律风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操作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因监管措施和解决民商事争议而支付的

    罚款、罚金或者惩罚性赔偿所导致的风险敞口。

    在风险管理实践中,商业银行通常将法律风险管理归属于操作风险管理范畴。

    (五)流动性风险

    1.流动性风险概述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能够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

    资金,以满足资产增长或履行到期债务的能力。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

    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2.流动性风险特征

    流动性风险是银行所有风险中最具破坏力的风险。

    几乎所有摧毁银行的风险都是以流动性风险爆发来为银行画上句号的。

    流动性风险堪称银行风险中的“终结者”。

    3.流动性风险成因

    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相比,形成的原因更加复杂,涉及的范围更广,

    通常被视为一种多维风险。

    流动性风险的产生除了因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计划不完善之外,信用、市场、操作等风险领

    域的管理缺陷同样会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甚至引发风险扩散,造成整个金融系统出现

    流动性困难。

    4.流动性风险管理

    因此,流动性风险管理除了应当做好流动性安排之外,还应当重视和加强跨风险种类的风险

    管理。

    5

    从这个角度来说,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六)国别风险

    1.国别风险概述

    国别风险是指由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变化及事件,导致该国家或地区借款人

    或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拒绝偿付商业银行债务,或使商业银行在该国家或地区的商业存在遭

    受损失,或使商业银行遭受其他损失的风险。

    2.国别风险成因

    借款人或国别风险可能由一国或地区经济状况恶化、政治和社会动荡、资产被国有化或被征

    用、政府拒付对外债务、外汇管制或货币贬值等情况引发。

    国别风险体系中的国家或地区,是指不同的司法管辖区或经济体。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

    进行国别风险管理时,应当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为不同的司法管辖区或经济体。

    (七)声誉风险

    1.声誉风险概述

    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

    评价的风险。

    2.声誉风险特征

    商业银行通常将声誉风险看作是对其经济价值最大的威胁。因为商业银行的业务性质要求其

    能够维持存款人、借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这种信心一旦失去,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其所能

    创造的经济价值都将不复存在。

    3.声誉风险成因

    几乎所有风险都可能影响商业银行声誉,因此声誉风险也被视为一种多维风险。

    4.声誉风险管理

    管理声誉风险的主要方法:

    (1)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改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并预先做好应对声誉危机准备;

    (2)确保其他主要风险被正确识别和优先排序,进而得到有效管理。

    (八)战略风险

    1.战略风险概述

    战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因不适当的发展规划

    和战略决策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或不利影响的风险。

    战略风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缺乏整体兼容性;

    二是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制定的经营策略存在缺陷;

    三是为实现战略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匮乏;

    四是整个战略实施过程的质量难以保证。

  • 2024年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pdf-图片7

    5

    从这个角度来说,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六)国别风险

    1.国别风险概述

    国别风险是指由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变化及事件,导致该国家或地区借款人

    或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拒绝偿付商业银行债务,或使商业银行在该国家或地区的商业存在遭

    受损失,或使商业银行遭受其他损失的风险。

    2.国别风险成因

    借款人或国别风险可能由一国或地区经济状况恶化、政治和社会动荡、资产被国有化或被征

    用、政府拒付对外债务、外汇管制或货币贬值等情况引发。

    国别风险体系中的国家或地区,是指不同的司法管辖区或经济体。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

    进行国别风险管理时,应当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为不同的司法管辖区或经济体。

    (七)声誉风险

    1.声誉风险概述

    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

    评价的风险。

    2.声誉风险特征

    商业银行通常将声誉风险看作是对其经济价值最大的威胁。因为商业银行的业务性质要求其

    能够维持存款人、借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这种信心一旦失去,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其所能

    创造的经济价值都将不复存在。

    3.声誉风险成因

    几乎所有风险都可能影响商业银行声誉,因此声誉风险也被视为一种多维风险。

    4.声誉风险管理

    管理声誉风险的主要方法:

    (1)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改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并预先做好应对声誉危机准备;

    (2)确保其他主要风险被正确识别和优先排序,进而得到有效管理。

    (八)战略风险

    1.战略风险概述

    战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因不适当的发展规划

    和战略决策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或不利影响的风险。

    战略风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缺乏整体兼容性;

    二是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制定的经营策略存在缺陷;

    三是为实现战略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匮乏;

    四是整个战略实施过程的质量难以保证。

    6

    2.战略风险成因

    同声誉风险相似,战略风险也与其他主要风险密切联系且相互作用,因此同样是一种多维风

    险。如果缺乏结构化和系统化的风险识别和分析方法,深入理解并有效控制战略风险是相当

    困难的。

    (九)其他风险

    除了上述八大类主要风险,《巴塞尔资本协议》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又提出了交易对手

    信用风险、集中度风险、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等其他风险类别。

    (十)总结

    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践中,这些风险通常交错产生且相互作用。商业银行应当在有效管理

    单一风险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对跨风险种类的风险管理,以真正实现全面风险管理。

    五、系统性金融风险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宏观审慎监管问题有待解决。监管机构认识到,应当

    以超越单一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视角来审视银行的经营行为。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

    对该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并在必要时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义和特征

    1.系统性金融风险概述

    欧洲中央银行认为,系统性金融风险会引起金融体系内部的脆弱性、社会公共福利和经济增

    长的波动,系统性金融风险也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并影响国家对金融体系的信心。

    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来源于时间和结构两个维度:

    从时间维度看,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般由金融活动的一致行为引发并随时间累积,主要表现为

    金融杠杆的过度扩张或收缩,由此导致的风险顺周期的自我强化、自我放大。

    从结构维度看,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般由特定机构或市场的不稳定引发,通过金融机构、金融

    市场、金融基础设施间的相互关联等途径扩散,表现为风险跨机构、跨部门、跨市场、跨境

    传染。

    2.系统性金融风险特征

    与单个金融机构风险或个体风险相比,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1)复杂性、(2)突发性、(3)交叉传染性快;波及范围广、(4)负外部性强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和管理工具

    1.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重点包括宏观杠杆率,政府、企业和家庭部门的债务水平和偿还能力,

    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和较强风险外溢性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基础设施等。

    2.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主要用于防范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具有"宏观、逆周期、防传染"的基本

    属性,这是其有别于主要针对个体机构稳健、合规运行的微观审慎监管的重要特征。

  • 2024年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pdf-图片8

    6

    2.战略风险成因

    同声誉风险相似,战略风险也与其他主要风险密切联系且相互作用,因此同样是一种多维风

    险。如果缺乏结构化和系统化的风险识别和分析方法,深入理解并有效控制战略风险是相当

    困难的。

    (九)其他风险

    除了上述八大类主要风险,《巴塞尔资本协议》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又提出了交易对手

    信用风险、集中度风险、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等其他风险类别。

    (十)总结

    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践中,这些风险通常交错产生且相互作用。商业银行应当在有效管理

    单一风险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对跨风险种类的风险管理,以真正实现全面风险管理。

    五、系统性金融风险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宏观审慎监管问题有待解决。监管机构认识到,应当

    以超越单一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视角来审视银行的经营行为。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

    对该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并在必要时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义和特征

    1.系统性金融风险概述

    欧洲中央银行认为,系统性金融风险会引起金融体系内部的脆弱性、社会公共福利和经济增

    长的波动,系统性金融风险也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并影响国家对金融体系的信心。

    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来源于时间和结构两个维度:

    从时间维度看,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般由金融活动的一致行为引发并随时间累积,主要表现为

    金融杠杆的过度扩张或收缩,由此导致的风险顺周期的自我强化、自我放大。

    从结构维度看,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般由特定机构或市场的不稳定引发,通过金融机构、金融

    市场、金融基础设施间的相互关联等途径扩散,表现为风险跨机构、跨部门、跨市场、跨境

    传染。

    2.系统性金融风险特征

    与单个金融机构风险或个体风险相比,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1)复杂性、(2)突发性、(3)交叉传染性快;波及范围广、(4)负外部性强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和管理工具

    1.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重点包括宏观杠杆率,政府、企业和家庭部门的债务水平和偿还能力,

    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和较强风险外溢性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基础设施等。

    2.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主要用于防范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具有"宏观、逆周期、防传染"的基本

    属性,这是其有别于主要针对个体机构稳健、合规运行的微观审慎监管的重要特征。

    7

    宏观审慎政策会运用一些与微观审慎监管类似的工具,

    如对资本、流动性、杠杆等提出要求,但两类工具的视角、针对的问题和采取的调控方式不

    同,可以相互补充,而不是替代。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用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是在既有微观审慎监管要求之上提出附加

    要求,以提高金融体系应对顺周期波动和防范风险传染的能力。宏观审慎管理往往具有"时

    变"特征,即根据系统性金融风险状况动态调整,以起到逆周期调节的作用。

    (1)按照时间维度和结构维度两种属性划分。

    针对不同类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可按照时间维度和结构维度两种属性划

    分,也有部分工具兼具两种属性。

    时间维度的工具用于逆周期调节,平滑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结构维度的工具,通过提高

    对金融体系关键节点的监管要求,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跨机构、跨市场、跨部门和跨境传染。

    时间维度的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资本管理工具

    ②流动性管理工具

    ③资产负债管理工具

    ④金融市场交易行为工具

    ⑤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工具

    结构维度的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特定机构附加监管规定

    ②金融基础设施管理工具

    ③跨市场金融产品管理工具

    ④风险处置等阻断风险传染的管理工具

    (2)按照对政策实施对象约束力大小划分

    按照对政策实施对象约束力大小,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可分为强约束力工具和引导类工具。

    强约束力工具是指政策实施对象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必须执行的工具;

    引导类工具是指宏观审慎管理牵头部门通过研究报告、信息发布、评级公告、风险提示等方

    式,提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状况的看法和风险防范的建议。

    (3)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可以为开展宏观审慎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和支撑。

    1.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模式

    四个发展阶段:

    (一)资产风险管理模式

    (二)负债风险管理模式

  • 2024年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pdf-图片9

    7

    宏观审慎政策会运用一些与微观审慎监管类似的工具,

    如对资本、流动性、杠杆等提出要求,但两类工具的视角、针对的问题和采取的调控方式不

    同,可以相互补充,而不是替代。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用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是在既有微观审慎监管要求之上提出附加

    要求,以提高金融体系应对顺周期波动和防范风险传染的能力。宏观审慎管理往往具有"时

    变"特征,即根据系统性金融风险状况动态调整,以起到逆周期调节的作用。

    (1)按照时间维度和结构维度两种属性划分。

    针对不同类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可按照时间维度和结构维度两种属性划

    分,也有部分工具兼具两种属性。

    时间维度的工具用于逆周期调节,平滑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结构维度的工具,通过提高

    对金融体系关键节点的监管要求,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跨机构、跨市场、跨部门和跨境传染。

    时间维度的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资本管理工具

    ②流动性管理工具

    ③资产负债管理工具

    ④金融市场交易行为工具

    ⑤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工具

    结构维度的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特定机构附加监管规定

    ②金融基础设施管理工具

    ③跨市场金融产品管理工具

    ④风险处置等阻断风险传染的管理工具

    (2)按照对政策实施对象约束力大小划分

    按照对政策实施对象约束力大小,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可分为强约束力工具和引导类工具。

    强约束力工具是指政策实施对象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必须执行的工具;

    引导类工具是指宏观审慎管理牵头部门通过研究报告、信息发布、评级公告、风险提示等方

    式,提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状况的看法和风险防范的建议。

    (3)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可以为开展宏观审慎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和支撑。

    1.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模式

    四个发展阶段:

    (一)资产风险管理模式

    (二)负债风险管理模式

    8

    (三)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

    (四)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风险分散(信用风险)

    (二)风险对冲(市场风险):自我对冲、市场对冲

    (三)风险转移:

    1. 保险转移(保单、衍生品)

    2. 非保险转移(担保、备用信用证)

    (四)风险规避

    (五)风险补偿(最后一招)

    三、风险管理的作用

    (一)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能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

    (二)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原动力

    (三)风险管理可以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四)风险管理能够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提供依据

    (五)风险管理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1.3 风险管理定量基础

    一、概率及概率分布

    (一)随机事件与概率

    在每次随机试验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结果称为随机事件。

    随机事件由基本事件构成。基本事件是指在每次随机试验中至少发生一次,也仅发生一次的

    事件。基本事件是随机试验中不能再分解的最简单的随机事件。

    不确定性事件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一个行为或试验,所出现的结果有多种,但具体是哪

    种结果事前不可预知。

    概率是对随机事件进行描述的最有效数学工具,是对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量规律进行度

    量。

    (二)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随机变量就是用数值来表示随机事件的结果,对样本空间中的每一个或每一类所感兴趣的可

    能结果设定一个数值,也即定义一个从样本空间到实数的函数。

    根据所给出的结果和对应到实数空间的函数取值范围,可以把随机变量分为离散型随机变量

    和连续型随机变量。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一切可能值及与其取值相应的概率,称作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表

    示法有列举法或表格法。

  • 2024年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pdf-图片10

    8

    (三)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

    (四)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风险分散(信用风险)

    (二)风险对冲(市场风险):自我对冲、市场对冲

    (三)风险转移:

    1. 保险转移(保单、衍生品)

    2. 非保险转移(担保、备用信用证)

    (四)风险规避

    (五)风险补偿(最后一招)

    三、风险管理的作用

    (一)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能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

    (二)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原动力

    (三)风险管理可以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四)风险管理能够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提供依据

    (五)风险管理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1.3 风险管理定量基础

    一、概率及概率分布

    (一)随机事件与概率

    在每次随机试验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结果称为随机事件。

    随机事件由基本事件构成。基本事件是指在每次随机试验中至少发生一次,也仅发生一次的

    事件。基本事件是随机试验中不能再分解的最简单的随机事件。

    不确定性事件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一个行为或试验,所出现的结果有多种,但具体是哪

    种结果事前不可预知。

    概率是对随机事件进行描述的最有效数学工具,是对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量规律进行度

    量。

    (二)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随机变量就是用数值来表示随机事件的结果,对样本空间中的每一个或每一类所感兴趣的可

    能结果设定一个数值,也即定义一个从样本空间到实数的函数。

    根据所给出的结果和对应到实数空间的函数取值范围,可以把随机变量分为离散型随机变量

    和连续型随机变量。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一切可能值及与其取值相应的概率,称作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表

    示法有列举法或表格法。

    9

    2.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通常使用累积概率分布或概率密度来定义。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

    X,如果存在一个非负可积函数 f(x),对任意实数 a 和 b(a

    P(a<X ≤ b) = a

    b f(x)dx

    则称 f(x)为随机变量 X 的概率密度函数,简称概率密度或密度函数。

    无论是离散型随机变量还是连续型随机变量,都可以用一种统一的形式即分布函数来描述其

    概率特征。

    假设随机变量 X 和任意实数 x,记随机变量 X 不超过 x 的累积概率为 F(x),即 F(x)=P

    (X≤x),-∞

    (三)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

    关于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最常用的两个概念是期望值和方差。

    1. 期望

    期望是随机变量的概率加权和。

    2. 方差

    随机变量的方差描述了随机变量偏离其期望值的程度。

    方差越大,随机变量取值的范围越大,其不确定性程度增加。

    3.标准差

    通常将随机变量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称为标准差或波动率,即

    σ(X) = D(X)

    随机变量的标准差是对随机变量不确定性程度进行画的一种常用指标。在风险管理中,标准

    差(或波动率)长期以来一直作为风险的代名词。

    4.线性变换

    E(α+βX)=α+βE(X)

    D(α+βX)=β^2D(X)

    E(X+Y)=E(X)+E(Y)

    D(X+Y)=D(X)+D(Y)+2Cov(X,Y)

    5.协方差与相关系数

    Cov(X,Y)=E{[X−E(X)] ⋅ [Y−E(Y)]}

    ρXY=Cov(X,Y)/σ(X)·σ(Y)(-1 到 1)

    (四)一些重要的概率分布

    二项分布 描述只有两种可能结果的多次重复事件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泊松分布 通常用来描述单位时间内(也可以是单位面积、单位产品)某一事件成功次

    数所对应的概率。

    指数分布 指数分布是描述泊松过程中事件间隔时间的概率分布。

  • 2024年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pdf-图片11

    9

    2.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通常使用累积概率分布或概率密度来定义。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

    X,如果存在一个非负可积函数 f(x),对任意实数 a 和 b(a

    P(a<X ≤ b) = a

    b f(x)dx

    则称 f(x)为随机变量 X 的概率密度函数,简称概率密度或密度函数。

    无论是离散型随机变量还是连续型随机变量,都可以用一种统一的形式即分布函数来描述其

    概率特征。

    假设随机变量 X 和任意实数 x,记随机变量 X 不超过 x 的累积概率为 F(x),即 F(x)=P

    (X≤x),-∞

    (三)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

    关于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最常用的两个概念是期望值和方差。

    1. 期望

    期望是随机变量的概率加权和。

    2. 方差

    随机变量的方差描述了随机变量偏离其期望值的程度。

    方差越大,随机变量取值的范围越大,其不确定性程度增加。

    3.标准差

    通常将随机变量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称为标准差或波动率,即

    σ(X) = D(X)

    随机变量的标准差是对随机变量不确定性程度进行画的一种常用指标。在风险管理中,标准

    差(或波动率)长期以来一直作为风险的代名词。

    4.线性变换

    E(α+βX)=α+βE(X)

    D(α+βX)=β^2D(X)

    E(X+Y)=E(X)+E(Y)

    D(X+Y)=D(X)+D(Y)+2Cov(X,Y)

    5.协方差与相关系数

    Cov(X,Y)=E{[X−E(X)] ⋅ [Y−E(Y)]}

    ρXY=Cov(X,Y)/σ(X)·σ(Y)(-1 到 1)

    (四)一些重要的概率分布

    二项分布 描述只有两种可能结果的多次重复事件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泊松分布 通常用来描述单位时间内(也可以是单位面积、单位产品)某一事件成功次

    数所对应的概率。

    指数分布 指数分布是描述泊松过程中事件间隔时间的概率分布。

    10

    ①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可以用指数分布来计量违约概率。

    ②指数分布存在无记忆性。

    均匀分布 随机变量在一个区间内以相等可能性取得一个区间中的任何一个实数值,即

    分布密度在区间内是一个常数,分布函数是一条斜线。

    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性质

    ①关于 x=μ对称,在 x=μ处曲线最高,在 x=μ±σ处各有一个拐点;

    ②若固定σ,随μ值不同,曲线位置不同,故也称μ为位置参数;

    ③若固定μ,σ大时,曲线矮而胖,σ小时,曲线瘦而高,故也称σ为形状参

    数;

    ④整个曲线下面积为 1;

    ⑤正态随机变量 X 的观测值落在距均值的距离为 1 倍、2 倍、2.5 倍标准差

    范围内的概率分别如下:

    P(μ-σ

    +2.5σ)≈99%

    μ=0,σ=1 时,称正态分布为标准正态分布

    χ2 分布 假设 n 个随机变量 X1,X2,…,Xn 独立同分布且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则称统

    计量服从自由度为 n 的χ2 分布。常用于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的计算。

    t 分布

    设随机变量 X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N(0,1),Y 服从χ2 分布,且 X,Y 相互独

    立,则称统计量

    服从自由度为 n 的 t 分布。

    t 分布的性质如下:

    ①若 t~t(n)时,则 E(X)=0,其中 n>1;D(X)=n/(n-2),其中 n>2。

    ②t 分布曲线是一条以 0 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单峰分布曲线。

    ③自由度 n 是确定 t 分布形状的参数。当 n 较小时,t 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呈现厚尾形状;随着 n 逐渐增大,t 分布越来越接近于标准正态分布。

    F 分布

    设随机变量 X 服从χ2(m)分布,Y 服从χ2(n)分布,且 X 与 Y 独立,则

    称统计量服从自由度分别是 m 和 n 的 F 分布。F 分布的性质如下:①若 Z~F

    (m,n),则 1/Z~F(n,m);②若 T~t(n),则 T2~F1,n

    (五)偏度和峰度

  • 2024年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pdf-图片12

    10

    ①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可以用指数分布来计量违约概率。

    ②指数分布存在无记忆性。

    均匀分布 随机变量在一个区间内以相等可能性取得一个区间中的任何一个实数值,即

    分布密度在区间内是一个常数,分布函数是一条斜线。

    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性质

    ①关于 x=μ对称,在 x=μ处曲线最高,在 x=μ±σ处各有一个拐点;

    ②若固定σ,随μ值不同,曲线位置不同,故也称μ为位置参数;

    ③若固定μ,σ大时,曲线矮而胖,σ小时,曲线瘦而高,故也称σ为形状参

    数;

    ④整个曲线下面积为 1;

    ⑤正态随机变量 X 的观测值落在距均值的距离为 1 倍、2 倍、2.5 倍标准差

    范围内的概率分别如下:

    P(μ-σ

    +2.5σ)≈99%

    μ=0,σ=1 时,称正态分布为标准正态分布

    χ2 分布 假设 n 个随机变量 X1,X2,…,Xn 独立同分布且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则称统

    计量服从自由度为 n 的χ2 分布。常用于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的计算。

    t 分布

    设随机变量 X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N(0,1),Y 服从χ2 分布,且 X,Y 相互独

    立,则称统计量

    服从自由度为 n 的 t 分布。

    t 分布的性质如下:

    ①若 t~t(n)时,则 E(X)=0,其中 n>1;D(X)=n/(n-2),其中 n>2。

    ②t 分布曲线是一条以 0 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单峰分布曲线。

    ③自由度 n 是确定 t 分布形状的参数。当 n 较小时,t 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呈现厚尾形状;随着 n 逐渐增大,t 分布越来越接近于标准正态分布。

    F 分布

    设随机变量 X 服从χ2(m)分布,Y 服从χ2(n)分布,且 X 与 Y 独立,则

    称统计量服从自由度分别是 m 和 n 的 F 分布。F 分布的性质如下:①若 Z~F

    (m,n),则 1/Z~F(n,m);②若 T~t(n),则 T2~F1,n

    (五)偏度和峰度

    11

    二、回归分析在压力测试中的应用

    1997 年托马斯·威尔逊(Thomas C.Wilson)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 PD、LGD 等因变量

    (承压指标)进行转换,建立宏观压力因子与违约率的多元线性关系,即信用风险压力测试

    中常用的 Wilson 模型。

    三、收益和风险的度量

    (一)收益的度量

    1.绝对收益是对投资成果的直接衡量,反映投资行为得到的增值部分的绝对量。

    2.持有期收益率:当面对不同的投资机会,需要对不同的部门或投资者的收益进行比较或选

    择时,就无法根据绝对收益作出判断。(跨主体、跨项目)

    持有期收益率是最常用的评价投资收益的方式,是当期资产总价值的变化及其现金收益占期

    初投资额的百分比。具体而言,某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持有期收益率 R 等于其期末价格 P1 加

    上持有期间收益 D 减去期初价格 P0,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 2024年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pdf-图片13

    11

    二、回归分析在压力测试中的应用

    1997 年托马斯·威尔逊(Thomas C.Wilson)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 PD、LGD 等因变量

    (承压指标)进行转换,建立宏观压力因子与违约率的多元线性关系,即信用风险压力测试

    中常用的 Wilson 模型。

    三、收益和风险的度量

    (一)收益的度量

    1.绝对收益是对投资成果的直接衡量,反映投资行为得到的增值部分的绝对量。

    2.持有期收益率:当面对不同的投资机会,需要对不同的部门或投资者的收益进行比较或选

    择时,就无法根据绝对收益作出判断。(跨主体、跨项目)

    持有期收益率是最常用的评价投资收益的方式,是当期资产总价值的变化及其现金收益占期

    初投资额的百分比。具体而言,某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持有期收益率 R 等于其期末价格 P1 加

    上持有期间收益 D 减去期初价格 P0,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12

    R=(P1+D-P0)/P0×100%

    3.预期收益率

    由于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资产或投资组合的未来收益往往也是不确定的。在风险管理实践

    中,为了对这种不确定的收益进行计量和评估,通常需要计算资产或投资组合未来的预期收

    益率(或期望收益率),以便于比较和决策。

    统计上,可以将收益率 R 近似看成一个随机变量。假定收益率 R 服从某种概率分布,资产

    的未来收益率有 n 种可能的取值 r1,r2,……,rn,每种收益率对应出现的概率为 pi,则

    该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E(R)为

    E(R)=p1r1+p2r2+…+pnrn

    (二)风险的度量:方差和标准差

    资产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就是风险的集中体现,而风险的大小可以由未来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

    的偏离程度来反映。

    在风险管理实践中,通常将标准差作为刻画风险的重要指标。

    资产收益率标准差越大,表明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性越大。当标准差很小或接近于零时,资产

    的收益率基本稳定在预期收益水平,出现的不确定性程度逐渐减小。

    四、风险分散的数理原理

    在风险管理实践中,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资产组合分散风险的原理,将贷款分散到不同的行业、

    区域,通过积极实施风险分散策略,显著降低发生大额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从而达到管理和

    降低风险、保持收益稳定的目的。

    两种资产之间的收益率变化不完全正相关(即ρ<1)时,该资产组合的整体风险小于各项资

    产风险的加权之和,揭示了资产组合降低和分散风险的数理原理。

    第 02 章 风险管理体系

    2.1 风险治理架构

      风险治理是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业务条线、风险管理部门之间在风险管理职责方面的

    监督和制衡机制。

    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存在的四个问题:

    (1)董事会未有效履行风险管理职责;

    (2)风险治理能力薄弱;

    (3)薪酬和激励机制不合理;

    (4)组织架构过于复杂和不透明。

    —、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

  • 2024年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pdf-图片14

    12

    R=(P1+D-P0)/P0×100%

    3.预期收益率

    由于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资产或投资组合的未来收益往往也是不确定的。在风险管理实践

    中,为了对这种不确定的收益进行计量和评估,通常需要计算资产或投资组合未来的预期收

    益率(或期望收益率),以便于比较和决策。

    统计上,可以将收益率 R 近似看成一个随机变量。假定收益率 R 服从某种概率分布,资产

    的未来收益率有 n 种可能的取值 r1,r2,……,rn,每种收益率对应出现的概率为 pi,则

    该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E(R)为

    E(R)=p1r1+p2r2+…+pnrn

    (二)风险的度量:方差和标准差

    资产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就是风险的集中体现,而风险的大小可以由未来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

    的偏离程度来反映。

    在风险管理实践中,通常将标准差作为刻画风险的重要指标。

    资产收益率标准差越大,表明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性越大。当标准差很小或接近于零时,资产

    的收益率基本稳定在预期收益水平,出现的不确定性程度逐渐减小。

    四、风险分散的数理原理

    在风险管理实践中,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资产组合分散风险的原理,将贷款分散到不同的行业、

    区域,通过积极实施风险分散策略,显著降低发生大额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从而达到管理和

    降低风险、保持收益稳定的目的。

    两种资产之间的收益率变化不完全正相关(即ρ<1)时,该资产组合的整体风险小于各项资

    产风险的加权之和,揭示了资产组合降低和分散风险的数理原理。

    第 02 章 风险管理体系

    2.1 风险治理架构

      风险治理是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业务条线、风险管理部门之间在风险管理职责方面的

    监督和制衡机制。

    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存在的四个问题:

    (1)董事会未有效履行风险管理职责;

    (2)风险治理能力薄弱;

    (3)薪酬和激励机制不合理;

    (4)组织架构过于复杂和不透明。

    —、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

    13

    1.董事会的性质

    (1)董事会向股东大会负责,是商业银行的决策机构。

    (2)董事会对银行风险管理承担最终责任。

    2.董事会的职责

    (1)负责建立风险文化,制定风险管理策略,设定风险偏好和确保风险限额的设立;

    (2)审批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审议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审批全面风险和各类重要风

    险的信息披露;

    (3)监督高级管理层开展全面风险管理;

    (4)聘任风险总监(首席风险官)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5)牵头负责全面风险管理;

    (6)可以授权其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履行其全面风险管理的部分职责。

    3.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1)负责监督高级管理层关于各类风险的控制情况;

    (2)对商业银行风险政策、管理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定期评估,提出完善商业银行风

    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见。

    二、监事会

    1.监事会的性质

    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督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

    2.监事会的职责

    (1)监督董事会、高管层是否尽职履职;

    【提示】至少每年一次向股东大会报告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履职情况。

    (2)对银行承担的风险水平和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独立的监督、评价。

    三、高级管理层

    高管层向董事会负责。

      高管层组织实施银行董事会审核通过的重大风险管理事项以及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就

    有关风险管理事项进行决策,负责建设风管体系,组织开展各类风管活动,识别、计量、监

    测、控制或缓释银行的风险,向董事会报告并接受监督。

    四、风险管理部门

    风险管理部门在高管层(首席风险官)的领导下,负责建设完善包括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工

    具方法、信息系统等在内的风险管理体系,组织开展各项风险管理工作,对银行承担的风险

    进行识别、计量、监测、控制、缓释以及风险敞口的报告,促进银行稳健经营、持续发展。

    (一)三道防线

    第一道风险防线业务条线部门:

      风险的承担者,应负责持续识别、评估和报告风险敞口

  • 2024年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pdf-图片15

    13

    1.董事会的性质

    (1)董事会向股东大会负责,是商业银行的决策机构。

    (2)董事会对银行风险管理承担最终责任。

    2.董事会的职责

    (1)负责建立风险文化,制定风险管理策略,设定风险偏好和确保风险限额的设立;

    (2)审批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审议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审批全面风险和各类重要风

    险的信息披露;

    (3)监督高级管理层开展全面风险管理;

    (4)聘任风险总监(首席风险官)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5)牵头负责全面风险管理;

    (6)可以授权其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履行其全面风险管理的部分职责。

    3.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1)负责监督高级管理层关于各类风险的控制情况;

    (2)对商业银行风险政策、管理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定期评估,提出完善商业银行风

    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见。

    二、监事会

    1.监事会的性质

    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督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

    2.监事会的职责

    (1)监督董事会、高管层是否尽职履职;

    【提示】至少每年一次向股东大会报告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履职情况。

    (2)对银行承担的风险水平和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独立的监督、评价。

    三、高级管理层

    高管层向董事会负责。

      高管层组织实施银行董事会审核通过的重大风险管理事项以及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就

    有关风险管理事项进行决策,负责建设风管体系,组织开展各类风管活动,识别、计量、监

    测、控制或缓释银行的风险,向董事会报告并接受监督。

    四、风险管理部门

    风险管理部门在高管层(首席风险官)的领导下,负责建设完善包括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工

    具方法、信息系统等在内的风险管理体系,组织开展各项风险管理工作,对银行承担的风险

    进行识别、计量、监测、控制、缓释以及风险敞口的报告,促进银行稳健经营、持续发展。

    (一)三道防线

    第一道风险防线业务条线部门:

      风险的承担者,应负责持续识别、评估和报告风险敞口

    14

    第二道风险防线风险管理部门和合规部门:

      ——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评估业务部门承担风险的业务活动。

      ——合规部门负责定期监控银行对于法律、公司治理规则、监管规定、行为规范和政

    策的执行情况。

      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部门均应独立于业务条线部门。

    第三道风险防线内部审计:

      内审部门对银行的风险治理框架的质量和有效性进行独立的审计。

      商业银行前中后台分离(风管部门应独立于前台营销部门)

      ——前台主要是市场营销部门,负责对公司类、机构类和个人类目标客户开展市场营

    销,推介金融服务方案;

      ——中台主要是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信用分析、贷款审核、风险评价控制

    等;

      ——后台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稽核监督、业务处理、信息技术等支持保障部门。

      风险管理部门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并确保该部门具备足够的职权、资源以

    及与董事会进行直接沟通的渠道。

      ——风险管理职能的独立性通过独立的报告职能得以体现,具体来说就是风险管理部

    门以独立于业务部门的报告路线,直接向高管层和董事会报告业务的风险状况。

    2.2 风险文化、偏好和限额

    —、风险文化和策略

    风险文化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风险管理理念、哲学和价值观,通过商业

    银行的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广大员工的风险管理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企业文化。

      有效风险文化的基本要素:除风险治理和风险偏好外,风险承担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是

    风险文化的两个重要内容。

    (一)风险责任承担机制

      董事会和高管层应该建立一套风险承担的程序,使员工对自己产生风险的行为及其后果

    负责。

    (二)稳健薪酬和绩效考核

      薪酬机制应坚持“薪酬水平与风险成本调整后的经营业绩相适应”“短期激励和长期激

    励相协调”的原则。

      绩效考评应坚持“综合平衡”的原则。

    二、风险偏好管理

    1. 风险偏好是商业银行在追求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愿意且能够承担的风险类型和风险

  • 2024年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pdf-图片16

    14

    第二道风险防线风险管理部门和合规部门:

      ——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评估业务部门承担风险的业务活动。

      ——合规部门负责定期监控银行对于法律、公司治理规则、监管规定、行为规范和政

    策的执行情况。

      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部门均应独立于业务条线部门。

    第三道风险防线内部审计:

      内审部门对银行的风险治理框架的质量和有效性进行独立的审计。

      商业银行前中后台分离(风管部门应独立于前台营销部门)

      ——前台主要是市场营销部门,负责对公司类、机构类和个人类目标客户开展市场营

    销,推介金融服务方案;

      ——中台主要是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信用分析、贷款审核、风险评价控制

    等;

      ——后台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稽核监督、业务处理、信息技术等支持保障部门。

      风险管理部门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并确保该部门具备足够的职权、资源以

    及与董事会进行直接沟通的渠道。

      ——风险管理职能的独立性通过独立的报告职能得以体现,具体来说就是风险管理部

    门以独立于业务部门的报告路线,直接向高管层和董事会报告业务的风险状况。

    2.2 风险文化、偏好和限额

    —、风险文化和策略

    风险文化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风险管理理念、哲学和价值观,通过商业

    银行的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广大员工的风险管理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企业文化。

      有效风险文化的基本要素:除风险治理和风险偏好外,风险承担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是

    风险文化的两个重要内容。

    (一)风险责任承担机制

      董事会和高管层应该建立一套风险承担的程序,使员工对自己产生风险的行为及其后果

    负责。

    (二)稳健薪酬和绩效考核

      薪酬机制应坚持“薪酬水平与风险成本调整后的经营业绩相适应”“短期激励和长期激

    励相协调”的原则。

      绩效考评应坚持“综合平衡”的原则。

    二、风险偏好管理

    1. 风险偏好是商业银行在追求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愿意且能够承担的风险类型和风险

    15

    总量。

      董事会负责设定风险偏好。

    2. 商业银行一般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阐述风险偏好。

    3. 风险偏好指标选取需要体现全面性和重要性。风险偏好指标值的确定要体现稳定性和合

    规性原则。

    4. 风险偏好在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风险偏好与利益相关人的期望;

    (2)银行需考虑该行愿意承担的风险,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

    (3)监管要求;

    (4)充分考虑压力测试。

    三、风险限额管理

    (一)风险限额管理的一般原则

    金融稳定理事会公布的《有效风险偏好框架制定原则》,特别强调了限额在传导风险偏好方

    面的作用,强调应将总体风险偏好分解到业务条线、法律实体、具体风险种类的限额。

    一些基本的限额管理原则包括:

    (1)限额种类要覆盖风险偏好范围内的各类风险;

    (2)限额指标通常包括盈利、资本、流动性或其他相关指标(如增长率、波动性);

    (3)强调集中度风险,包括全集团、业务条线或相关法人实体层面的重大风险集中度(如

    交易对手方、国家/地区、担保物类型、产品等);

    (4)参考最佳市场实践,但不以同业标准或以监管要求作为限额标准等。

    (二)风险限额的种类和限额设定

    ①集中度限额

    直接设定于单个敞口(如国家、行业、区域、客户等)的规模上限,其目的是保证投资组合

    的多样性,避免风险过度集中于某类敞口。

    ②VaR 限额

    是对业务敞口的风险价值进行额度限制,高度依赖模型和数据。

    ③止损限额

    以实际损失而非可能损失为监测对象,主要用于控制市场风险,多采取“盯市”方式。

    (三)限额管理

    通常,风险限额管理包括风险限额设定、风险限额监测和超限额处理三个环节。

    2.3 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

    一、风险管理政策

    银监会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明确风险管理政策应包括全面风险管理

    的方法,风险定性管理和定量管理的方法,风险管理报告,压力测试安排,新产品、重大业

  • 2024年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pdf-图片17

    15

    总量。

      董事会负责设定风险偏好。

    2. 商业银行一般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阐述风险偏好。

    3. 风险偏好指标选取需要体现全面性和重要性。风险偏好指标值的确定要体现稳定性和合

    规性原则。

    4. 风险偏好在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风险偏好与利益相关人的期望;

    (2)银行需考虑该行愿意承担的风险,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

    (3)监管要求;

    (4)充分考虑压力测试。

    三、风险限额管理

    (一)风险限额管理的一般原则

    金融稳定理事会公布的《有效风险偏好框架制定原则》,特别强调了限额在传导风险偏好方

    面的作用,强调应将总体风险偏好分解到业务条线、法律实体、具体风险种类的限额。

    一些基本的限额管理原则包括:

    (1)限额种类要覆盖风险偏好范围内的各类风险;

    (2)限额指标通常包括盈利、资本、流动性或其他相关指标(如增长率、波动性);

    (3)强调集中度风险,包括全集团、业务条线或相关法人实体层面的重大风险集中度(如

    交易对手方、国家/地区、担保物类型、产品等);

    (4)参考最佳市场实践,但不以同业标准或以监管要求作为限额标准等。

    (二)风险限额的种类和限额设定

    ①集中度限额

    直接设定于单个敞口(如国家、行业、区域、客户等)的规模上限,其目的是保证投资组合

    的多样性,避免风险过度集中于某类敞口。

    ②VaR 限额

    是对业务敞口的风险价值进行额度限制,高度依赖模型和数据。

    ③止损限额

    以实际损失而非可能损失为监测对象,主要用于控制市场风险,多采取“盯市”方式。

    (三)限额管理

    通常,风险限额管理包括风险限额设定、风险限额监测和超限额处理三个环节。

    2.3 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

    一、风险管理政策

    银监会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明确风险管理政策应包括全面风险管理

    的方法,风险定性管理和定量管理的方法,风险管理报告,压力测试安排,新产品、重大业

    16

    务和机构变更的风险评估,资本和流动性充足情况评估,应急计划和恢复计划。

    二、风险管理流程

    (一)风险识别/分析

    风险识别是指对影响各类目标实现的潜在事项或因素予以全面识别,进行系统分类并查找出

    风险原因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帮助银行了解自身面临的风险及风险的严重程度,为下一步的

    风险计量和防控打好基础。

    风险识别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关键在于对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

    (二)风险计量/评估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逐步采用资本计

    量高级方法,提高风险计量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风险监测/报告

    风险监测/报告包含风险管理的两项重要内容:

    一是监测各种风险水平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在风险进一步恶化之前提交相关部门,以便其密

    切关注并采取恰当的控制措施,确保风险在银行设定的目标范围以内。

    二是报告商业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并随时关注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控制措

    施的实施质量/效果。

    巴塞尔委员会《有效风险数据加总和风险报告原则》要求,风险报告要具有准确性、综合性、

    清晰度和可用性,并满足报告频率和分发的要求。

    (四)风险控制/缓释

    风险控制/缓释是商业银行对已经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

    等策略以及合格的风险缓释工具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的过程。

    风险控制与缓释流程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风险控制/缓释策略应与商业银行的整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2)所采取的具体控制措施与缓释工具符合成本/收益要求;

    (3)能够发现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重新完善风险管理程序。

    风险控制可以分为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

    常用的事前控制方法有限额管理、风险定价和制定应急预案等。

    常用的风险事后控制的方法有:风险缓释或风险转移、风险资本的重新分配、提高风险资本

    水平。

    2.4 风险数据与 IT 系统

    一、风险数据

    风险数据包括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

    内部数据是从各个业务系统中抽取的、与风险管理相关的数据信息。

    外部数据是通过专业数据供应商所获得的数据。

  • 2024年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pdf-图片18

    16

    务和机构变更的风险评估,资本和流动性充足情况评估,应急计划和恢复计划。

    二、风险管理流程

    (一)风险识别/分析

    风险识别是指对影响各类目标实现的潜在事项或因素予以全面识别,进行系统分类并查找出

    风险原因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帮助银行了解自身面临的风险及风险的严重程度,为下一步的

    风险计量和防控打好基础。

    风险识别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关键在于对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

    (二)风险计量/评估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逐步采用资本计

    量高级方法,提高风险计量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风险监测/报告

    风险监测/报告包含风险管理的两项重要内容:

    一是监测各种风险水平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在风险进一步恶化之前提交相关部门,以便其密

    切关注并采取恰当的控制措施,确保风险在银行设定的目标范围以内。

    二是报告商业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并随时关注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控制措

    施的实施质量/效果。

    巴塞尔委员会《有效风险数据加总和风险报告原则》要求,风险报告要具有准确性、综合性、

    清晰度和可用性,并满足报告频率和分发的要求。

    (四)风险控制/缓释

    风险控制/缓释是商业银行对已经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

    等策略以及合格的风险缓释工具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的过程。

    风险控制与缓释流程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风险控制/缓释策略应与商业银行的整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2)所采取的具体控制措施与缓释工具符合成本/收益要求;

    (3)能够发现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重新完善风险管理程序。

    风险控制可以分为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

    常用的事前控制方法有限额管理、风险定价和制定应急预案等。

    常用的风险事后控制的方法有:风险缓释或风险转移、风险资本的重新分配、提高风险资本

    水平。

    2.4 风险数据与 IT 系统

    一、风险数据

    风险数据包括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

    内部数据是从各个业务系统中抽取的、与风险管理相关的数据信息。

    外部数据是通过专业数据供应商所获得的数据。

    17

    二、风险 IT 系统

    商业银行海量的风险数据,必须依赖 IT 系统的支持。

    《有效风险数据加总和风险报告原则》对商业银行数据结构和 IT 设施提出了要求:银行应

    该设计、搭建和维护良好的数据结构和 IT 设施,从而在日常以及压力或危机情景下,也能

    全面地支持银行的数据加总能力和风险报告。

    2.5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

    一、内部控制

    (一)定义

    1.COSO 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

    可靠性、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2.巴塞尔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需要董事会、高级管理部门和各级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过程,

    并将内部控制过程的主要目标概括为三个方面:效率与效益,财务与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完

    整性和及时性,遵守法律及管理条例的情况。

    同时《银行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框架》指出内部控制包括五大相互联系的因素:管理性监管

    与内部控制文化、风险认定与评估、控制措施与职责分工、信息与交流、监督行为与修正缺

    陷。

    3.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2014 年,银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将内部控制定义为:

    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参与的,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

    流程和方法,实现控制目标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二)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

    的,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实现风险控制目标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三)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

    内部环境 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风险评估 设置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

    控制活动 ①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②授权审批控制;③会计系统控制;④财产保护控

    制;⑤预算控制;⑥运营分析控制;⑦绩效考评控制

    内部监督 监督活动、缺陷认定和责任追究

    信息与沟通 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共享和反舞弊机制

    二、内部审计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

  • 2024年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pdf-图片19

    17

    二、风险 IT 系统

    商业银行海量的风险数据,必须依赖 IT 系统的支持。

    《有效风险数据加总和风险报告原则》对商业银行数据结构和 IT 设施提出了要求:银行应

    该设计、搭建和维护良好的数据结构和 IT 设施,从而在日常以及压力或危机情景下,也能

    全面地支持银行的数据加总能力和风险报告。

    2.5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

    一、内部控制

    (一)定义

    1.COSO 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

    可靠性、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2.巴塞尔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需要董事会、高级管理部门和各级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过程,

    并将内部控制过程的主要目标概括为三个方面:效率与效益,财务与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完

    整性和及时性,遵守法律及管理条例的情况。

    同时《银行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框架》指出内部控制包括五大相互联系的因素:管理性监管

    与内部控制文化、风险认定与评估、控制措施与职责分工、信息与交流、监督行为与修正缺

    陷。

    3.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2014 年,银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将内部控制定义为:

    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参与的,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

    流程和方法,实现控制目标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二)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

    的,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实现风险控制目标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三)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

    内部环境 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风险评估 设置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

    控制活动 ①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②授权审批控制;③会计系统控制;④财产保护控

    制;⑤预算控制;⑥运营分析控制;⑦绩效考评控制

    内部监督 监督活动、缺陷认定和责任追究

    信息与沟通 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共享和反舞弊机制

    二、内部审计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

    18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

    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

    目标。”

    (二)内部审计的基本属性

    1.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应有的特质之一,也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在要求。

    2.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一种公正的、不偏不倚的态度,也是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保持的

    一种精神状态。

    (三)内部审计的对象

    内部审计以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为审计对象,包括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 2024年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pdf-图片20

    18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

    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

    目标。”

    (二)内部审计的基本属性

    1.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应有的特质之一,也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在要求。

    2.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一种公正的、不偏不倚的态度,也是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保持的

    一种精神状态。

    (三)内部审计的对象

    内部审计以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为审计对象,包括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19

    第 03 章 信用风险管理

    3.1 信用风险识别

    一、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包括:单一法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财务状况分析、非财务因素分析、担保分析。

    1.单一法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

    2.单一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重点)

    (1)财务报表分析(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识别评价财务报表风险、经营管理状况、资产管理状况和负债管理状况。

    (2)财务比率分析(概念、分类、公式)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主要财务比率/指标来研究企业类客户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管理等

    状况,内容包括:

      ①盈利能力比率,用来衡量管理层将销售收入转换成实际利润的效率,体现管理层控制

    费用并获得投资收益的能力。

      ②效率比率,又称营运能力比率,体现管理层管理和控制资产的能力。

      ③杠杆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所有者利用自有资金获得融资的能力,也用于判断企业的偿

    债资格和能力。

      ④流动比率,用来判断企业归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即分析企业当前的现金支付能力和应

    付突发事件和困境的能力。

    ⑤偿债能力,指企业通过经营偿还长短期债务的能力,主要通过利息保障倍数判断,反

    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实力。

    盈利能力比率

    •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 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

    =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

    • 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

    =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100%

    •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

    =(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查看全文,请先下载后再阅读

*本资料内容来自233网校,仅供学习使用,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